思想道德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_道德教育论文

思想道德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_道德教育论文

思想道德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跨世纪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1]今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决定21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因此,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是当代中国的跨世纪工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人才。我们必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人才培养问题。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正是跨世纪的人才,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2],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是个战略问题,他殷切期望青年一代“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战线上一支值得人民信任的突击力量”[3]。因而,加强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作为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就显得特别迫切,特别重要。

加强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基于对我国跨世纪青少年一代现实状况的深刻分析。现在这一代青年生活在新社会,长期受到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受到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熏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对此邓小平同志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怀抱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捍卫人民利益,维护社会主义秩序,处处表现良好的献身精神和守纪律精神。”[4]但是,这一代青年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弱点,他们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乱时期,面临改革开放时期,希望寄托在全面开创时期”。因此,这一代青年具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政治心态的逆转与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倾向,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对理想和远大目标的追求却相对忽视。部分素质较好的青年中出现了“才大志疏”的倾向,出现了缺乏远大抱负的现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5]新一代青年已不再盲从权威的言论,不再迷信教条,抗拒形式主义,他们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推崇“务实”精神,欣赏“实干家”的作风,关心国家近期目标,期望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这有可喜的一面,但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天平上,他们的选择又明显地倾向于后者,不少人把实现个人价值、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讲实际、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有的青年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动摇;他们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却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道理,认为爱国不一定要爱党、爱社会主义。二是自主意识的觉醒与个人奋斗的狭隘倾向,过分关注切身利益和私欲的满足,对道德行为和纪律、法制观念却相对忽视。新一代青年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社会和成人的监护,认为“靠人人倒,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向社会发出了“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缺乏自我约束,出现道德观念淡薄、纪律和法制观念松懈的现象。在道德观念上,有的青年呈现出“六大倾向”——物欲化、冷漠化、粗俗化、躁动化、无责任化和虚假化,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三是思想文化追求的多元化与盲目迷信的倾向。当代青年注重完善自我,力求博学多才,尤其重视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一度热衷于尼采的“超人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梦释”,感兴趣于三毛、琼瑶,陶醉于绵绵情歌,并由此而对人生百态有了朦胧的“灰色感受”。多角度接触外来文化,固然对拓宽视野、丰富感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青年人的辨析力尚弱,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当遇上挫折,某些外来文化的消极作用便会暴露出来:膨胀的自我意识,纤弱的情感体验,使之不自觉地陷入人生迷惘。在无法自主的情绪状态下,有的人甚至把理想愿望的实现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从宗教信仰中去寻求解脱,甚至让“神”主宰自己的命运,使其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与自身基础文化修养水平偏低形成明显的反差。四是生活追求的新潮化与高消费倾向。改革开放的格局,形成了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和高档化,中外、内地与港台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人民的娱乐、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现代消费意识的熏陶下,新一代青年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与高消费,吃讲排场,住要舒适,用要高档,穿着名牌化、言谈港台化、娱乐新潮化,推崇“能赚会花”、“及时行乐”的生活观,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的膨胀。总之,应当看到,跨世纪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我们必须针对跨世纪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实际,采取为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生动活泼地、分层次地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重视对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由于青少年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和腐化的主要对象,是同培养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相联系的。50年代末,毛泽东同志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为保证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曾向全党提出了努力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根据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他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其他方面出这个那个毛病不要紧,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来要出大问题,要犯大错误”[6]。青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或阶层,各阶级势力都把青少年作为争夺的主要对象,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他们通过种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青少年灌输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以实现“西化”、“分化”的图谋。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我国当代青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腐蚀作用,极大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这种消极影响是无法用物质的武器摧毁的,只有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免疫力,才能最终战胜它。邓小平同志指出:“一是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7]“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仅现在要讲,而且还要讲到十年二十年。今天我又加上五十年。”[8]并深刻地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去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素质过硬的、能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人进领导班子,是实现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管100年,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加强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把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无疑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内部规律的正确选择,是经济振兴、国力强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和远大前景。跨世纪青少年到了下个世纪将要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确定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标准时,必须考虑到时代对他们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致力于促进长期以来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且已被实践证明是消极落后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向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转变,确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巩固和发展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体系,如自立、竞争、进取、平等、效率、公平、功利、开放等观念和品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世纪人才要担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必须确立和具有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品质,以及与此相协调的民族传统美德。只有这样,跨世纪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全面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新形势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二、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重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跨世纪中国的伟大社会实践,我们能否培养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关系到这一历史性实践的成败。在这方面,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教育担负着帮助跨世纪青年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根据这一重要任务来科学地规划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从整体上来把握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建设的全局,要从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问题着手来加强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认为,跨世纪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应抓住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政治上要解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问题,这是跨世纪青少年一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人容易产生淡漠政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偏向。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使跨世纪青少年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坚持进行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从战略高度来看,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现在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然而,从国际环境来看,今天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从国内看,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然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产生和泛滥的土壤。因此,要想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帮助跨世纪青少年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对跨世纪青少年一代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教育的首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认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事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对于青年的社会实践、人生道路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导向和鼓舞作用。他指出:“为什么我们对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9]他一再强调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10]。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的深入发展,引导跨世纪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是思想上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这是从根本上提高跨世纪青年一代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侵蚀青年一代的锐利思想武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处于人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属于深层次的观念形态问题。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的观念变化和精神状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人,使跨世纪青年一代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体系”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当前在观念变革中,部分青年世界观表现模糊,人生观严重扭曲,价值观发生倾斜,诸如个人主义膨胀,集体观念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蔓延起来,艰苦奋斗传统日趋褪色等等。因此,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好观念体系建设,即针对思想错位和观念混淆,从理论上分辨是非,引导跨世纪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在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的冲突、交汇中,塑造跨世纪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对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进行科学的分析。一些青年之所以会世界观模糊,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向“自我”倾斜,原因在于对我国改革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性质、改革和市场经济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模糊,甚至曲解,因而在社会消极现象诱导下,步入观念转变的误区。因此,进行跨世纪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就要抓住这些重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着重引导跨世纪青年认清以下这样一些重要思想观念问题:一是认清我们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性质。二是要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各种思想观念,引导跨世纪青年接受和弘扬市场经济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个人理想与远大目标、个人致富与无私奉献的统一;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做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一致。三是要正确评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帮助跨世纪青年肃清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消极影响,认清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人生价值观,是反社会主义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助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四是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引导跨世纪青年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吸取营养,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与需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三是行为上要解决“三德”问题,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是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容易搞出成效的重要内容。社会道德是人类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秩序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遵守道德准则,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保证每个人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违反社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就会扰乱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友善。当前,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问题遇到了挑战。诸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一些基本社会道德要求,有人开始淡化;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者有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见危而逃,见死不救者有之;采取种种手段侵占国家财物或浪费、挥霍国家财物者有之;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蒙骗顾客者有之;对婚姻处理轻率、寻求婚外恋,主张只恋爱不结婚者有之。因此,研究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问题,确立跨世纪道德建设的科学目标和行为规范,使社会道德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我国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严峻任务,也是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大的社会工程,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跨世纪青年的道德教育要客观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基本要求,提倡做人的基本道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种主要形式,这三种形式抓好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就必然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重点是要教育跨世纪青年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爱护公物、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以及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关心爱护孤寡伤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青年的敬业精神和岗位奉献精神,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强化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责任的教育,遵守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家庭美德教育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确立“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互敬互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实行晚婚、计划生育;尊重邻里、爱国爱家”的社会主义家庭伦理新道德。

三、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积极探索适合青年特点,富有时代精神的有效方法,是我们进行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一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即要持之以恒地对青年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当前,尤其要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指针,抓住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目标,把“政治育人”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是加强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指南,也是我们对跨世纪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对青年一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把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与方法,才能真正使跨世纪青年站在历史的颠峰上鸟瞰当代世界与中国,从整个历史和世界的坐标系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走向与深层意蕴。在当前,尤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指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也是我们加强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科学地回答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跨世纪青年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代,只有掌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用这一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注重提高跨世纪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重视教育对跨世纪人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教育是构建跨世纪青年一代精神文明大厦的重要手段。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教育青年成为“四有”新人。而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只能依赖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实现。首先,没有发达的文化,不可能有高度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社会风貌。教育的基础作用,不仅表现在培养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上,而且表现在提高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上。当代青年中的非文明行为,多与愚昧无知相关;当代青年的文明修养,往往与文化素质成正比。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这么多青年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虑,一个原因就是文化素质太低。”[11]而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对青年的全面教育才能实现。其次,改善社会风气一定要从教育入手。邓小平同志认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而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从小学教育开始。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实事求是,要回答青年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2]。再次,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建国后我国学校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循“五爱”的社会公德,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但“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不仅造成了科学文化教育质量的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风气,制造“文盲加流氓”式的人物。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大力扭转学校教育的混乱局面,认为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最后,社会教育对于加强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13]由此可见,教育作为跨世纪青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变社会风气,提高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要用行为规范塑造人,内化跨世纪青年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跨世纪青年身体力行,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锻炼成长。我们对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意识地扩大道德和法制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强化道德观念,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以引导跨世纪青年健康成长。为此,首先要找好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紧紧贴近我国社会实际,紧紧贴近跨世纪青年的思想和生活,帮助跨世纪青年正确地认识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尚存在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一些丑恶的现象,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不断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观;要经常研究跨世纪青年对人生价值、理想前途、道德准则、纪律约束和法制规范的基本认识,研究他们在不同环境和经历下形成的思想、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研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思想要求和变化规律,对他们讲好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给他们讲好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他们化解人生之路上遇到的困惑和矛盾;遵循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多地按照教育规律和心理学的原理办事,同时注意运用“心理咨询”、“人格训练”、美育、劳动实践等辅助手段,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化、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次要坚持教养统一、教管统一,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同行为引导结合起来,帮助跨世纪青年用学到的基本理论、道德准则、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思想道德情操。最后要针对青少年与人民群众接触少,对中国的历史和我国国情不甚了解的突出弱点,鼓励和组织他们走向社会,深入到亿万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去,了解党在干什么,人民在干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方法。引导青年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历来是我们党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条成功之路。

四是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优化社会环境,用优良的环境感染人。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成人抓起,要重视净化、优化社会环境,造就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尽量减少阴暗面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党风社会风气好了,社会环境优化了,青少年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也会得到巩固。

要净化和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起表率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要靠真理的力量,搞好说理教育;二要靠人格的力量,用领导者的“形体语言”进行教育,而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更为重要。我们的青年是通过身边的厂长、经理、支部书记、班组长和自己的父母、教师来感受社会的,他们的身教言传时刻影响着青年的行为和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其次是用代表时代风貌的先进典型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那些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体现时代思想道德主流的先进分子去吸引和影响青少年,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学有榜样。再次是宣传工作要得力,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家、艺术家要为青少年多创造精品,创作反映时代主旋律并且适合青少年的作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社会传播媒体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着想,把青少年教育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最后是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管理,要建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对社会传播媒体、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进行有效管理,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为实现跨世纪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齐抓共管提供有力保障。

五要把跨世纪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知法守法教育结合起来,以守法教育来推动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在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人们多强调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则强调不够。法制具有强制和普遍的约束力,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仅靠人的觉悟不能建成现代文明,法制约束才能促成人的文明习惯。青年中觉悟程度有别,思想道德水平不一样,但不管认识是否到位,觉悟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平,他们的社会行为必须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约束和规范。所以邓小平同志说:“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4]当前应当加大法制教育尤其是守法教育的力度。现在我们的中小学也包括大学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法制和守法教育的重视更不够,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不知道哪些是法律许可的,哪些是法律不允许的,是受到法律制裁的。在青年中进行守法教育,就是要让他们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他们正确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从而影响他们法律价值观念的形成,强化法律意识。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加强守法教育和加强法制是统一的。一方面依法惩办犯法的人,本身就是对大家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就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这就要进行知法守法教育。邓小平同志说:“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15]通过法制教育使青年一代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相关的法律和纪律,养成守法守纪的习惯。法制教育的核心是要让青少年守法服法,尊重法律的权威,树立守法意识。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法律,在行事之前都衡量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这样,社会的违法犯罪现象就会少得多,社会环境、社会秩序也会好得多,思想道德建设就会更有成效。

注释:

[1][5][6][7][8][9][11][12][14][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第112页,第92页,第110页,第211页,第111页,第357页,第163页,第163页,第163页。 [2]《邓小平同志论教育》,第7页。[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76页。 [4][10][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7页,第94页,第105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思想道德教育与跨世纪人才培养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