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规律新探: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要求_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论文

党校教育规律新探: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要求_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论文

党校教育规律新探索: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根本遵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内容论文,党校论文,基本要求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6)03-0075-06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党校教育统一全党的思想、行动和意志,这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迫切需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1]。重视发挥党校作用不仅是对各级党委的要求①,也是对各级党校的要求。各级党校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切实解决党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②。

       一、党校教育主要内容:党性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

       党校教育内容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关系到党校角色的精准定位,定位精准才能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关系到党校教育特色的彰显,特色是存在价值、也是生命力所在;关系到党校使命的实现。早在2008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了“党校工作‘三个适应、三个促进’的基本规律:即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工作的落实;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党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军队院校,更不同于社会培训机构。党校任务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不是普通高校、军队院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所能取代的。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他同时严肃地指出:“近年来,在一些党校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忽视理论教育特别是党性教育的现象,这就没有体现党性教育的特色,应该引起重视”[2]。2010年9月4日他在看望福建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时指出:“党校现在有很多改革,很多创新,无论怎么改、怎么创,党性教育这个基本点一定要把握住。”2012年12月6日,他在与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指出:“学员在党校的主课、主题是什么,这尽管是很明确的,仍然需要强调一下。党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学校,也不是什么兴趣俱乐部,学员到这里来不能忘了主业。如果你到党校来只是练书法、练上网水平,这就本末倒置了。因为这不是你的主业,我们不花那么多成本让你到党校培养这些技能。”[2]《意见》指出:“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1]。

       一是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关键。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毛泽东指出,“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邓小平讲,“办好党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习近平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学员在党校就是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反腐倡廉教育、干部培训等多种渠道,强化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强化党的意识教育、忠诚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理想信念水平,在教育培训中注重发挥党校的党性锻炼熔炉作用,使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提高修养、锤炼党性,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来党校学习,就是要系统地学习党史以及党的建设理论。尽管不在党校或许也可以学到这方面知识,但来党校学习,会学得更主动、更专业、更全面、更深刻。党校姓党,党校不讲马列,不讲党史和党的建设理论,就不是党校。当然,加强党性教育,不只是学党史和党的建设理论,广义上还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各种党性教育专题活动等。

       二是理论教育是党校教育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领导地位,直接行使国家重大问题“决策权”以及“党管干部”“党管军队”“党管意识形态”等权力,所以,党员干部必须掌握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只有掌握好了,才可能更好地推动于社会实践。掌握好党的重大理论问题不容易,运用就更不容易,这就需要解疑释惑。缘于此,党员干部才需要来党校培训学习,这就是党校教育位置所在,抑或说价值所在。这就决定了党校教育必须直面问题和聚集问题。“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注重回答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要直面问题和聚集问题,就必须研究问题,教员就必须“接地气”,必须深入实践作调研,走出象牙塔做研究是党校教员的基本功。这就对党校教员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党校教员要精准阐述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这有难度,毕竟教员的知识也有限。现代社会,某些教员与学员在学识上有时差距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某些学员可能还胜过教员。但通过现代培训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现代培训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即让学员主讲,让学员开展讨论,由教员负责引导。尽管如此,教员要引导好,不深入研究问题也很难做到。所以,党校教育有了问题导向,党的重大理论问题才能焕发生命力,党的重大实践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党校教育就应该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是党性教育还是党的理论教育都要注重实效。党性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需要避免一些错误倾向:一是避免教育的简单化。党的理论是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过程论、历史论、实践论等组成,要系统掌握党的理论,就需要掌握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要义。这是我们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的大前提,也是我们理解党的理论的逻辑起点。否则,对党的理论的掌握就会简单化,简单化的结果就会出错。正如一些人没有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简单地把“毛泽东思想”理解为“斗争理论”。这样的理解不仅曲解了党的理论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而且有损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要使课堂教育精准阐述党的理论,教员就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党的理论,把握党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党的理论的深刻内涵,把握党的理论的实践意义。唯其如此,才能精准诠释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才不会把课堂教育简单化;二是避免教育的庸俗化。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征。科学理论不是概念与原理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论据和论点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它建立在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与严密的逻辑证明基础之上。党的理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党校课堂教育要注重逻辑性与系统性。但是,强调课堂教育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是说不需要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恰恰相反,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才便于学员理解和接受,才能让党的理论更容易被群众所掌握。但是,个别教员却走向极端,把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为庸俗化的表达。其实,活跃课堂气氛不是靠“为娱乐而娱乐”的“搞笑”。精彩生动的课堂教育源于对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对语言的娴熟运用;三是避免教育的主观化。主观化与片面化是近似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以自身需求为基础去看待客体、对待客体,排斥适合于自己需求的性质和关系。主观化的教育活动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科学精神。客观科学的课堂教育,才能帮助学员理性分析问题,才能让课堂产生积极功效,才能让学员受益。主观化的课堂教育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让学员产生反感。党校课堂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干部,他们都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员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进行认真甄别,而是主观臆测,妄下结论,学员们便不会认同认可。要摒弃主观化的课堂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员要努力建构自己丰富的知识体系,要涉足多学科的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要涉足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想明白。把情况搞清楚唯一的办法是调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践、深入一线作调研。把问题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博采众长。唯其如此,才能避免课堂教育主观化的倾向;四是避免教育的空心化。课堂教育其实就是说理,就是分析和概括、演绎和归纳。大而泛的空话套话丧失了自己的解释能力和说服能力,因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大而泛的空话套话其实就是课堂教育的空心化。党的理论从来就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植根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并且指导丰富的社会实践,因此,党的理论教育必须紧扣社会实践。既要说明它实践的根,又要说明它实践的源,还要说明它实践的指导意义。党校教员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实践,透析社会实践。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作支撑,不能总结出社会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党的理论教育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而干巴巴的说教不可能让人信服,不可能有生命力。党的理论从来就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而产生的,而且党的理论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驾驭好课堂教育,既需要教员把握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还需要把握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对党的理论发展的脉络要了然于心。这样,课堂教育才不会出现空心化,才会有深度和高度。

       二、党校教育基本要求: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学科研是党校教育的核心。这里的科研包括决策咨询在内。党校姓“党”,这就决定了党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以及党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能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直接关系到党校办学宗旨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科研要围绕党性及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展开。即教学科研必须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党校教学科研必须体现党校办学宗旨,这是党校的价值彰显。并不是说其他知识不重要,也不是说其他问题不需要研究,于个体而言,很多知识都是有用的,但它不应该由党校来完成,而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完成;于社会而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它也不应该由党校来完成,而应该由其他研究机构或研究单位来完成;二是教学要以科研作支撑,科研要能转化为教学专题。党校教学不同于高校教学。高校教学主要是传承知识,党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必须直面现实困惑。为此,党校教学要以科研为支撑。有了科研的支撑,教学才会有深度,才能真正解除党员干部的困惑;科研要能转化为教学专题,才能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变成党员干部具体的工作思路,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科研成果最直接的转化形式,也是科研成果最高的价值体现;三是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要紧密结合,相互搭台。即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一体化。如果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不紧密结合,不相互搭台,教学科研一体化就很难实现,抑或教学科研一体化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党政干部普遍已经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来党校的学员普遍具有学历层次高、职称职务高、社会见识广的显著特征。面对这样的学员,教员只能凭借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员信服,这就需要寓科研于教学之中。如前所述,加强党性教育和释解党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党校教育的主业。地方党校还需要释解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性教育不是喊口号、不是表决心,也不是到党性锻炼基地“现场体验”一番就有了成效。党性教育主要应该以“讲授式”为主,即把理论问题讲清楚,把现实困惑讲明白。唯其如此,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重大理论问题的释解更需要深度研究。没有深度研究,就没有说服力、穿透力和震撼力。

       早在1990年,中央党校就提出过“教学科研一体化”命题。它是对党校教育规律认识的升华。但是,实践当中还是存在某种背离情形,一是教学科研没有体现党校特色。党校的教学科研没有自己的特色,党校办学的宗旨就没有充分体现,党校的功能作用就发挥得不充分。过去一些地方党校教学科研就没有体现党校特色:在教学课程的设计及教学比赛上存在问题。一些地方党校开设的课程很随意,甚至一段时间出现一种说法,干部缺什么补什么。这不是从组织需求去开设课程,而是从学员个体需求去开设课程。还有一些地方党校的教学比赛,没有遵循党校教学的主题方向,仅仅强调现代培训方法的应用,甚至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都搬到党校教学比赛上来;在科研成果认定、科研课题立项及科研成果评奖上存在问题。一些地方党校教员不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做科研,不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科研,不围绕教学专题做科研,而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做科研。一些党校系统的科研成果评奖仅仅因为学术刊物级别高,就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其科研内容与党校科研关联度不大;二是缺失科研支撑的教学没有深度。教学科研不能是“两张皮”,教学缺失科研支撑就没有深度。过去一些学员对一些地方党校的教学评价不高。原因在于,他们对授课内容缺失深度研究。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外行人说好,内行人也说好”;进而“在这里能听到,在别的地方听不到”。“外行人说好”,是因为教员能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简单化。这需要体现功力。而“内行人也说好”,是因为对讲授的内容有研究,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然而我们有一些教员的课,外行人听起来可能说好,但上网一搜索,内容网上都有。而“在这里能听到,在别的地方听不到”,则说明讲授的内容主要是自己的深度研究成果,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路货”;三是科研成果进不了党校课堂。过去一些地方党校教员做科研没有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以及党的重大理论进行,做出的科研没有体现党校特色,自弹自唱、自言自语的成分比较多,因而进不了党校课堂。《意见》指出:“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校教育培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加强对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建立健全科研考核激励机制,确保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及时跟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发挥党校报刊、网站等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

       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需要总体谋划和布局。没有总体谋划和布局,教学科研一体化就会停留在口头上。实现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大体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总体布局谋划。即把教学科研一体化列入总体布局中,逐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运作体系。教学专题与科研成果认定、科研课题立项及科研成果评奖都必须紧扣党校教育宗旨;教学必须以科研为支撑,科研必须转化为教学专题;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要紧密结合、相互搭台,以服务于教学改革创新和科研改革创新;二是创新有效载体。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载体”可以很多。就教学而言,就需要采取研究式教学。这既是一种教学新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新模式。研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培训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菜单式教学、论坛式教学等。就科研而言,不仅要明确党校科研的导向,而且要有对党校科研的硬性要求。这包括如前所述的对科研成果认定、科研课题立项及科研成果评奖等方面的要求;三是用好学员资源。党校学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实践问题的熟识和思考,是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源。因而要注重发挥学员的作用,用好用足学员资源。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员与学员角色是相对的,学员也可以主讲某方面的内容。科研课题可以把学员吸纳进来,形成教员与学员的合作成果。这样的合作成果,既可能有理论高度,又突出问题导向;四是建立机制保障。机制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要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需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在机制建设中,要包括学科建设对教研的考评要求,职称评聘对教研的考评要求,精品课奖项的评比认定要求,教研人员特殊津贴认定要求,外请报告专家学者聘请要求,新专题招标中标条件要求等。

       三、党校教育根本遵循: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

       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为“学习型政党”集中学习的主阵地,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全面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上来。“从严治校是党校学风、校风建设及校规校纪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根本途径。从严治校原则只有具体化为从严治校的制度、措施,贯穿于党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才能形成好的校风、学风”[3]。《意见》指出:“从严治校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对党校校风、校纪、校规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严肃查处自由散漫、请客送礼、经营人脉等不正之风。对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务,都要作为学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引导学员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对党校的学历教育,要加强规范,从严管理”[1]。党员干部通过党校的学习,党性得到增强,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党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彰显。要做到全面从严治校,要在各个环节上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课堂纪律要求。党校课堂不是自由思想的集散地,不是学术沙龙承接地。党校课堂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其如此,才能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才能统一全党思想,进而通过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党的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过去讲“党校教学有纪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党校课堂有纪律是党校“姓党”的职责要求,是党校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思想的混乱,不可能带来行动上的执行力。当然,我们不能把党校课堂的纪律要求理解片面化。党校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必须反对“照本宣科”,党校教员不能做“传话筒”。要深度解读党的理论,要回应党的理论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惑。就必须深度研究党的理论以及党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困惑。

       二是学员管理要求。党员干部来党校学习,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坚持从严治校,严格党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来学校学习的领导干部以普通学员身份,自觉遵守党纪党规”[4]。不进行严格管理,党性锻炼的“熔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学习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不好的学风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就更为有害。习近平指出:“从严治校是党校姓党的逻辑延伸,党校在对学员热情服务的同时,要严格对学员的管理,严格校规校纪”[2]。当今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阶段。要推进中国现代化,需要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建设。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建设需要好作风。有了好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四个全面”建设的支持,才能凝聚起“四个全面”建设强大的正能量,才能为“四个全面”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有力支撑,才能把中央战略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才能保障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把改革落到实处,才能做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对培训学员有严格具体要求,这十分必要。党校是党性修养的地方,是学习交流的地方,是理论水平提升的地方。因此,对学员必须严格管理。

       三是教育规律要求。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党校重要的教育规律。党校教学科研不能是“两张皮”,不能相互脱节,党校教学和科研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于地方党校来讲,党校教育还必须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党校教育还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党校课堂不能是学员喜好什么就讲什么,党校的培训需求应该把党的组织需求放在第一位。学员个体需求,不能离开党组织需求这个大前提,学员个体需求只能在党组织需求这个大项里进行子项选择。党校科研也不能“无禁区”,党校教员要着重研究一些与党校教育紧密相关的课题,触及到“政治底线”的问题不能去触碰。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教学出题目,成果进课堂”。党校教学科研的一体化,直接关系到党校办学宗旨和党的事业发展。

       四是教员管理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党校教员除了有课堂内纪律要求外,课堂外也应该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党校教员既要“立言”,也要“立德”。这个“德”还包括特定内涵。党校教员的“德”首先表现为政治上的忠诚。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治纪律“五个不允许”的要求,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使自己的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这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要求,党校教员更应该遵守这一纪律要求。课堂内应该遵守,课堂外也应该遵守。要学员讲党性,教员首先必须讲党性要学员讲纪律,教员更应讲纪律。“德高为范”,教员必须走在学员前面,只有教员带学员,党校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学府”,才能真正成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全面从严治校是党校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校,党校才能真正成为党性锻炼的熔炉,才能真正培养出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才能真正承载起党校的荣誉,不辱党校使命。

       收稿日期:2016-01-20

       注释:

       ①《意见》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建好党校作为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党校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调研指导或与学员座谈。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职尽责,做到时间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

       ②《意见》指出:“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校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定位不准,没有突出党校有别于一般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有的主业主课不突出,存在重一般知识技能培训、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现象;有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有的对党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党校事业发展和党校作用发挥,必须认真解决”。

标签:;  ;  ;  ;  ;  ;  

党校教育规律新探: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要求_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