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_李秀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_李秀湾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工作,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对大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为培养国家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努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视为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教授,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学生计算机思维养成的重要性。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步入高校之前,对计算机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在步入高校之后,对计算机教学非常失望,主要是因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置不科学,学校与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具体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走天下”,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计算机课程的不足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中,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部分高校将计算机课程集中设置在大一、大二两年中,将所有知识集中教授,虽然在大三以后会有计算机选修课程,但是,课程内容较为零散,对大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养成具有不利的影响,并且,部分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无法有效的自主解决,这就说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低,长此以往,高校不仅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障碍。

3.忽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目前,部分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只要求大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导致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高校的教学观念落后,高校一直认为计算机教学只要教授学生计算机程序的使用与设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等就可以,部分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课程压缩到极致,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之后,只能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对计算机程序语言等不够了解,这不仅不会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还会使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效率降低。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只能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术与办公软件的使用。同时,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中计算机课程内容与教材的设计逐渐落后,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求及时的更新基础知识,并且要有效的将计算机科学思想体现出来,反映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但是,由于高校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育核心,教学内容不够稳定,在被压缩的课程时间之内,无法更好的对技术进行更新,高校教师无法更好的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知识体系是较为复杂的构造,一些课程的抽象知识较多,教师无法有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能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知识,教师的不合理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计算机学习需要,学生不能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方式

1.重视计算机思维意识的教学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思维教学是将计算机概念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应用基础概念解决专业问题,使大学生能够树立计算机思维,其中必须包含计算机技术与科学范围中的思维活动。计算机的思维教学并不是新兴的教学方法,是在很早之前就出现的思维活动,是每个人在计算机学习中都能形成的一种思维,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养成,需要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技术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会形成“人机共存”的一种现象。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重视大一学生全体人员的学习效率,在教授学生计算机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相关计算机原理,教师要根据新入校园的学生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中的可操作性更强。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教授学生多种计算机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多核处理器的各种处理方式、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多种方式处理问题等。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以各种形式处理计算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得到有效培养,进而达到训练大学生计算机思维的目的,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养成较好的信息素养。

2.完善授课内容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室应该重视自身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大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调查,使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满足大学生思维意识的需要。其次,在大学生树立思维意识之后,教师可以改善教学思路,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分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多种思维方法。最后,在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理念与核心作为教学基准,对学生进行相关思维的启发,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大学生从思维意识的树立到思维方法的掌握,都会受到较好的引导,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养成,为其计算机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重视大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养成环境

在高校计算机教师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环境。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较多的计算机实验场所,要求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其次,教师要重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要求高校其他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自身专业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最后,高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在大学生步入大学到大学毕业之前,教师都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培养高校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并教给高校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5.创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与计算机有关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校企合作模式,为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立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还能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自身的要求,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永生.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2]谷岩.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3]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9-62.

论文作者:李秀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论文_李秀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