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解码中的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裴航[1](2021)在《基于申威421处理器的视频解码SIMD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到来,各个领域对多媒体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视频作为多媒体的关键载体其高清质量的高效压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编解码格式,一直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但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在拥有更高编解码质量的同时,带来的是编解码复杂度的增加,导致视频解码性能降低,影响用户的多媒体视觉体验。为满足国产申威平台用户的多媒体需求,推进申威处理器生态软件的发展,对H.264解码器的移植与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申威421是国产第三代多核处理器,其搭载的SIMD指令集体系非常适合多媒体程序的并行优化。本研究首先对H.264解码器的开源程序FFmpeg进行移植,H.264解码器在申威平台移植后遇到解码效率低,视频播放不流畅等问题。为提升视频解码性能,对FFmpeg开源编解码库中H.264解码器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找到视频解码的瓶颈函数。然后充分利用申威处理器的SIMD扩展部件,对解码器帧间运动补偿、去块滤波、反变换等关键模块代码进行向量指令替换来缩短指令周期,实现关键模块算法的SIMD并行计算,从而提升多媒体程序运行速度。实验平台基于申威421处理器及搭载Debian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deepin15.5。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没有损失视频品质的情况下,模块化效果测试中帧间运动补偿模块的性能提升最为明显。对于解码器的整体优化效果,优化后的视频解码性能最高提升了35.3%,对于高分辨率的视频序列播放更为流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申威SIMD技术对于多媒体应用的性能提升是有效的,解决了视频播放不流畅问题,有效的推动了申威处理器市场化发展。
葛京,杨红梅,颜斌,谷玉莹[2](2020)在《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可逆隐藏算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现有的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信息隐藏算法存在破坏矢量局部最优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频运动矢量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算法对利用增强预测区域搜索(enhance predictive zonal search,EPZS)算法得到的最优预测矢量与运动矢量的差值进行微调,在差值的最低有效位嵌入水印。通过矢量差值扩展,实现了解码端运动矢量的无损恢复,让信息的嵌入不影响矢量的局部最优性,保证了解码视频质量不受运动矢量改变的影响。与传统的基于运动矢量的信息隐藏算法相比,本算法在嵌入水印的同时未大幅增加引入码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控制码流和解码端的视频质量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王子晔[3](2020)在《基于H.265/HEVC的视频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该技术利用人类感知及数字媒体的冗余,将秘密信息通过特定的信息隐藏算法嵌入到指定的载体中。视频作为当下较为常见的一种信息传播媒体,由于其直观且所含信息量丰富,逐渐成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主要角色。与文字、图像和音频等信息隐藏载体相比,视频具有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多以及嵌入位置丰富等优势。结合视频编码标准实现信息隐藏是目前视频信息隐藏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高效率视频编码H.265/HEVC是新一代高清视频编码标准,编码效率较上一代标准H.264/AVC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基于HEVC的视频信息隐藏技术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在深入分析编码特性和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HEVC的视频信息隐藏算法和视频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HEVC所采用的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的熵编码技术,提出一种基于CABAC的视频信息隐藏算法。通过分析HEVC编码标准中CABAC的编码流程以及语法元素abs_mvd_minus2的特性,论述将该语法元素经过EGk编码得到的后缀码字作为信息嵌入位置的可行性和优势所在,并结合矩阵编码和二进制位替换方法对后缀码字进行修改,实现了秘密信息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不影响编码比特率的同时,能够保证编码重建视频的主客观质量,对解码重建视频客观质量的影响有限。在嵌入容量方面,本文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通过替换码字的最后一位完成信息嵌入的传统算法。当嵌入阈值为0时,本算法在嵌入容量上比传统算法至少高出15.34%;当嵌入阈值为2时,比传统算法至少高出33.28%。2、针对医疗和司法等某些无法容忍载体失真的特定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二维直方图移位(2DHS)的视频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在第一种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HEVC中语法元素abs_mvd_minus2的数值分布特征,论述使用传统1DHS和2DHS算法对该语法元素进行可逆信息隐藏的可行性以及算法在嵌入容量方面的局限性。并针对该语法元素的统计特性,对传统的2DHS算法进行改进,在不影响可逆性的同时提升了嵌入容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保证了编码重建视频的主客观不可感知性,并且可以无失真的恢复解码重建视频。与传统2DHS算法相比,本算法对编码比特率的影响略小,比特率增长率的下降幅度约为0.01%-0.03%。与此同时,本算法在嵌入容量上至少能够提升21.60%,在嵌入效率上也略有提升。
葛京[4](2019)在《基于H.264编码的可逆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产品的出版与传播,但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多媒体信息的使用者。作为信息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视频信息在存储与传输中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视频的存储与传输中信息常以编码的形式存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开源标准就是采用了混合编码的H.264/AVC编码标准。以此为背景,在H.264的编码标准下通过数字水印实现对视频信息的保护成为最具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编码视频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的视频编码域水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种算法思想。两种算法利用可逆信息隐藏可以无损恢复载体信息的特点,解决了视频编码中由于载体信息改变所造成的视频质量下降、编码量增加等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结合了可逆思想的编码水印性能。(1)本文针对现有的基于DCT系数的水印算法在H.264编码过程中产生的失真与编码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DCT系数进行可逆信息隐藏的水印算法。算法将水印嵌入在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的DCT系数的高频中,通过对DCT系数采取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使系数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可以在解码端实现无损恢复,避免了因为系数改变所造成的解码图像质量下降。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了可逆思想的DCT系数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质,相较于传统的视频编码的信息隐藏算法,本文算法在编码流量和解码视频质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2)本文针对现有的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信息隐藏算法存在破坏矢量局部最优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运动矢量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算法对利用EPZS算法得到的最优预测矢量与运动矢量的差值进行微调,在差值的最低有效位嵌入水印。利用矢量差值扩展,本文算法实现了解码端运动矢量的无损恢复,让信息的嵌入不影响矢量的局部最优性,保证了解码视频质量不受运动矢量改变的影响。与传统基于运动矢量的信息隐藏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嵌入水印的同时未大幅引入码流量的增加,同时在运动矢量中嵌入水印解决了本文在DCT系数中嵌入水印所出现的传输系数丢失所造成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控制码流和解码端的视频质量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陈洁远[5](2016)在《基于编码域下统计特征的视频双压缩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已经成为了司法机关认可的电子证据。然而由于各种视频编辑软件的出现,视频篡改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如何保证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年来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一个视频经过有意义的篡改,必定会经历一次双压缩过程,因此双压缩检测在视频篡改检测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双压缩检测算法在第二次压缩使用不同的量化因子时,有着非常高的准确率。然而当第二次压缩使用与第一次压缩相同量化因子时,二次压缩与单次压缩视频的差别非常细微,使得现有的算法都无法检测,相同量化因子下的双压缩检测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从视频的编解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编码域下统计特征的相同量化因子下的视频双压缩检测算法。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模式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宏块模式包括了宏块类型和运动矢量,通过使用相同量化因子进行重复压缩,发现相邻两次压缩的P帧中宏块模式发生改变的宏块数量随着压缩的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少。利用该性质提取了宏块模式统计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宏块模式的检测算法在相同量化因子下的MPEG双压缩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对于不同量化因子和不同编码器均有较好的鲁棒性。另外通过实验证明基于宏块模式的检测算法可以有效检测同比特率下的MPEG双压缩视频。本文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特征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在解码过程中产生的取整误差和截断误差在单次压缩视频和二次压缩视频中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提取取整误差和截断误差的数量、绝对值最大值、均值以及方差作为误差统计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检测。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小量化因子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宏块模式结合误差特征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由于基于误差特征的检测算法在大量化因子的情况下检测效果不佳,而基于宏块模式的算法在大量化因子下的检测准确率略高于小量化因子下的检测准确率。因此通过结合宏块模式和误差特征,弥补了单独使用两种特征时的缺点。为了保持模型的简单性,通过特征分析进行了降维工作,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结合两种特征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在不同编码器和不同量化因子下的整体检测准确率均有一定的提升,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宋翠翠[6](2014)在《MPEG-4视频处理系统运动估计模块建模与仿真》文中提出运动估计算法是MPEG-4视频图像压缩框架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对视频编码的正确性和效率影响重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相邻帧之间的运动信息的相关性,用参考帧以及残差来代替本帧的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压缩比。运动估计计算量大,在整个编码过程中占80%以上的时间。对于运动估计算法的快速算法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MPEG-4运动估计部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匹配准则、搜索策略和初始搜索点的确定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应改进。主要深入研究了影响运动估计效率的搜索算法,分析对比常见的几种搜索策略:三步搜索、菱形搜索、六边形搜索等。通过几种快速搜索策略的优缺点分析,对视频流特征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板非对称十字六边形搜索策略。通过对比运用不同搜索策略的运动估计算法的PSNR和搜索时间,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压缩比、信噪比都达到设计要求。PtolemyII是支持层次异构的建模工具,将面向角色的思想引入到建模中。但是其本身的角色库不够健全。本文在研究PtolemyII建模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多模板非对称十字六边形搜索算法的运动估计角色和逆运动估计角色及MPEG-4视频处理系统中运动估计依赖的角色,如视频序列预处理角色和视频宏块分割角色等。分别针对运动估计模块和逆运动估计模块建立模型,并在PtolemyII平台上的SDF域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
陶小娟[7](2013)在《H.264视频解码系统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数字卫星电视技术和多媒体视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视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视频信息中庞大的数据量和传输时所需求的巨大带宽资源为视频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更为先进的压缩技术应运而生。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压缩后的视频码流对误码变得极为敏感,并且使得误码在时域和空域快速传播,对视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误码不可避免地发生后,对出错视频图像进行错误隐藏成为最好的解决方式。所以,错误隐藏技术以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员。同以往的视频压缩标准相比,H.264有更高的压缩效率,更清晰的图像质量、更强的网络适应性和更好的抗误码性能。文章首先介绍的H.264的发展现状和错误隐藏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H.264视频压缩技术的结构特点、档次和级别、编解码框架以及几种关键技术:帧内预测、帧间预测、整数变换和量化、熵编解码、块效应滤波等,最后分析了目前的时域和空域错误隐藏技术。针对错误隐藏对边缘处理的不足,在空域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分析的隐藏算法。先分析边缘类型,再根据不同的边缘类型选择合适的双线性内插方法。此方法在图像细节处理上有较为明显的改进。在时域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方向选择的边界匹配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模式自适应叠加,以减少模式误判带来的错误影响。在文章的最后,本文进一步提出一种场景切换检测技术,根据场景的切换与否,分别选择时域或者空域算法进行隐藏,加大了错误隐藏技术的精确程度。本文是以H.264国际标准代码JM15.1为实验平台,并参考文献算法MMAO,连同本文算法共三个比较对象,从视频图像的主观效果、客观质量以及时间复杂度三个方向展开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可以看到,改进的错误隐藏技术对视频质量的改善起到了一定效果,以可接受的时间代价来换取。
单天燕[8](2012)在《基于FPGA的AVS解码器帧内预测和环路滤波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图像压缩技术也因此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摆脱对国外标准的依赖,避免H.264等国际标准高昂的专利费用,满足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我们自己的音视频压缩标准AVS。目前AVS已经成为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国家标准,且AVS有着高压缩率、高压缩质量以及低专利费等优势。论文以AVS中的帧内预测和环路滤波模块的FPGA设计与实现为选题,对于推动我国AVS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先简要介绍了AVS标准和FPGA的基本知识,之后着重对AVS解码器的帧内预测模块和环路滤波模块的算法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AVS帧内预测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为提高硬件资源的可重构性,降低帧内预测的计算复杂度,帧内预测模块中设计了通用运算单元。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控制逻辑,对复杂的plane模式进行了预处理。环路滤波模块采用5级流水线架构,用改进的边界滤波顺序解决流水线冲突问题,用转置模块实现边界滤波样本的行列转置,采用状态机进行控制环路滤波器时序,可以根据水平滤波、垂直滤波、边界强度的不同,自动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处理过程能够实现自适应。帧内预测模块和环路滤波模块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划分了子模块,提出了实现帧内预测模块和环路滤波模块的硬件架构。对以上设计,采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它们的RTL级的设计,由开发环境QuartusⅡ8.0和Modelsim进行综合仿真。上述设计已通过RTL级综合及仿真,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可行性及正确性。论文对于基于FPGA的AVS视频解码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王光德[9](2011)在《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多数煤矿是高瓦斯煤矿,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是这些煤矿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中小煤矿调查发现迫切需要针对性强、经济适用的远程监控设备和新的瓦斯突出监测预警方法。中小煤矿受利益驱使常常超员、超量采煤,我国约三分之二的事故发生在中小煤矿。论文综合采用氡监测、红外热成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增强现有的系统功能,提高中小煤矿安全生产能力。瓦斯突出是煤矿中的一种动力现象,瓦斯突出具有突发性,且破坏性极大,常引起窒息、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因发生机理复杂,且突出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因而预测突出的地点与突出强度的难度很大。瓦斯突出预测是煤炭行业的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论文介绍了瓦斯突出预测的常用方法、和瓦斯突出的规律、地质构造。因还原环境,煤对铀的吸附能力较强,致使煤矿的放射性水平普遍较高,高压瓦斯赋存于封闭的地质构造中。提出了一种煤矿矿井瓦斯突出区的放射性氡异常模型及一种预测瓦斯突出的方法(Radon Index Method to Predict Gas Outburst ,RIMPGO)。该方法建立了瓦斯突出的放射性氡浓度异常指标,通过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因为氡的监测比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如声发射方法、电磁辐射法,简单而且设备造价低,易于操作,这种方法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开发了一套适合中小煤矿瓦斯危险综合智能监控预测系统(XY-1),能有效地监测煤矿明火和采空区煤自燃,既做到对煤矿井下瓦斯、通风、设施、设备实时准确的远程监控,又可远程监视作业现场。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报警正确率高。系统应用信息融合技术,管理煤矿监控系统数量多而且种类多的探测器,分析事故特征因素,对人工报警的处理结果自动学习,提高了系统的智能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了误报率。开发了适用于煤矿恶劣生产环境,防爆、防尘、防水,能长期可靠、稳定地运行,成本低,性价比高的嵌入式视频服务器。它运用了先进的H.264算法,码率小(最小可达到64kbps),视频图像清晰。针对煤矿低照度条件下使用了自动防尘刷,并采用了灰度分段处理,自适应滤波器技术,以保证图像清晰,可有效提取监控对象的特征。采用高速采样技术,高速视频信号处理等技术保证系统可无衰减地传输53dB(信噪比)信号。开发了一种可实时传输煤矿瓦斯监控数据和64路数字视频的通信软件。它可适应多种通信方式,当网络带宽有限时,瓦斯含量和通风量、人员位置信息优先传输,视频图像优先级次之;它也能自动适应网络带宽变化,设定合理的视频帧率、尺寸、分辨率、码率;还有视频图像错误隐藏能力,视频时延小于1秒。解决了中小煤矿矿区的通信设施差,可靠性不高,无线信道接入互联网的带宽变化大等引起的煤矿视频监控的效果降低问题。开发了一种能用于煤矿低照度条件并可获取红外热图像的视频服务器系统。开发了矿井明火、火花红外图像增强,特征提取,智能报警软件。应用高速采样技术,自适应图像滤波技术,保证了视频图像清晰度。论文分析了爆炸的条件,爆炸事故树,事故特征源。为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研究了热红外成像技术监测引发瓦斯爆炸的事故特征源,如电火花,高温物体,煤自燃区。使用分段折线法变换红外图像的灰度,图像的目标特征更明显。系统图像分析处理时间约为0.04秒,能够扑捉到存在时间非常短的电火花,而普通人工看守的普通视频监控系统无法有效对此进行监控。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煤矿矿井中明火、煤自燃、高温物体、电机电器产生的火花特别敏感,比可见光对这些事件监控效果明显。实践表明该系统可排除中小煤矿的一些隐患,减少瓦斯事故。
马海滨[10](2011)在《基于对等网络的流媒体版权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等网络环境下的流媒体技术越来越流行,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流媒体技术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数字版权保护的问题。流媒体是数字化的信息,因而流媒体的复制传播非常方便,同时加上P2P网络的无中心化管理方式,这使得流媒体资源更容易在P2P网络上被非法复制传播,从而导致流媒体内容的创作者和拥有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对基于P2P的流媒体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商业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P2P技术,流媒体技术,P2P流媒体技术以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对现有流媒体版权保护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P2P的流媒体版权保护框架,本文的方案中采用了内容和播放许可证书分离的方式,分别由流媒体服务器和DRM Server存储流媒体内容和播放许可证书,内容提供商使用流媒体打包器对流媒体文件进行加密,DRM Server主要存放流媒体的解密密码,负责用户播放许可证的生成和发放,同时在许可证发放过程中,我们引入SN-C节点参与了许可证发放过程,通过接入的SN-C节点可以有效地避免运营商沦为管道提供商,保障了运营商的利益。
二、视频解码中的水印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频解码中的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申威421处理器的视频解码SIMD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 |
1.2.1 视频压缩基本原理 |
1.2.2 视频编解码的发展历程 |
1.3 申威处理器及SIMD技术 |
1.3.1 申威处理器 |
1.3.2 SIMD技术 |
1.3.3 申威SIMD扩展部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H.264 视频编解码标准 |
2.1 H.264 的分层结构 |
2.2 H.264 编解码框架 |
2.2.1 视频编码框架图 |
2.2.2 视频解码框架图 |
2.3 H.264 关键技术 |
2.3.1 熵编码 |
2.3.2 帧内预测 |
2.3.3 变换与量化 |
2.3.4 帧间预测 |
2.3.5 去块滤波 |
2.4 本章小结 |
3 申威平台下H.264 解码器的移植 |
3.1 FFmpeg介绍 |
3.1.1 FFmpeg中函数及数据结构简介 |
3.1.2 FFmpeg的编译使用 |
3.2 基于FFmpeg的 H.264 解码器移植 |
3.2.1 编译第三方依赖库 |
3.2.2 编译FFmpeg |
3.3 基于FFmpeg的 H.264 解码器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关键模块的向量化并行 |
4.1 热点函数分析 |
4.2 分像素插值算法优化 |
4.2.1 插值过程分析 |
4.2.2 算法优化及实现 |
4.2.3 模块优化效果测试 |
4.3 整数反变换的优化 |
4.3.1 整数变换过程分析 |
4.3.2 算法优化及实现 |
4.3.3 模块优化效果测试 |
4.4 去块滤波优化 |
4.4.1 宏块内边界滤波顺序 |
4.4.2 边界强度的选择 |
4.4.3 滤波器判决条件 |
4.4.4 滤波优化及实现 |
4.4.5 模块优化效果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H.264 解码器优化效果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正确性测试 |
5.3 优化效果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硕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可逆隐藏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最优预测矢量 |
1.1 预测矢量选择 |
1.2 自适应提前终止 |
1.3 预测矢量的修正 |
2 矢量差值扩展隐藏算法思想 |
2.1 基于矢量预测的差值扩展 |
2.2 矢量失真控制 |
2.3 差值扩展标记 |
2.4 嵌入位置标记 |
3 算法步骤 |
3.1 信息嵌入流程 |
3.2 信息提取流程 |
4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1 算法对于视频质量影响分析 |
4.2 算法对于视频码流影响分析 |
5 结论 |
(3)基于H.265/HEVC的视频信息隐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视频信息隐藏算法 |
1.2.2 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概述 |
2.1 信息隐藏技术概述 |
2.1.1 信息隐藏技术 |
2.1.2 视频信息隐藏技术 |
2.1.3 视频信息隐藏评价标准 |
2.2 HEVC编码技术 |
2.2.1 编码框架 |
2.2.2 编码单元 |
2.2.3 预测编码 |
2.2.4 变换与量化 |
2.2.5 滤波技术 |
2.2.6 自适应像素补偿技术 |
2.2.7 熵编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CABAC的 HEVC视频信息隐藏算法 |
3.1 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 |
3.1.1 二进制化 |
3.1.2 算术编码 |
3.2 信息隐藏算法原理 |
3.2.1 嵌入位置 |
3.2.2 矩阵编码 |
3.2.3 嵌入方式 |
3.3 信息隐藏算法的实现 |
3.3.1 嵌入过程 |
3.3.2 提取过程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实验平台与参数配置 |
3.4.2 编码效果分析 |
3.4.3 解码效果分析 |
3.4.4 嵌入容量与嵌入效率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2DHS的 HEVC视频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4.1 传统直方图移位算法 |
4.1.1 1DHS算法 |
4.1.2 2DHS算法 |
4.2 改进的2DHS算法 |
4.2.1 嵌入方案 |
4.2.2 提取和恢复方案 |
4.2.3 算法分析 |
4.3 信息隐藏算法的实现 |
4.3.1 嵌入过程 |
4.3.2 提取和恢复过程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平台与参数配置 |
4.4.2 编码效果分析 |
4.4.3 解码效果分析 |
4.4.4 嵌入容量与嵌入效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H.264编码的可逆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视频水印研究背景 |
1.2 视频水印研究现状 |
1.3 可逆信息隐藏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视频水印技术 |
2.1 视频水印的特性 |
2.2 视频水印的应用 |
2.3 H.264概述 |
2.4 视频水印经典算法 |
2.5 H.264编码视频水印技术 |
2.6 水印算法系统性能评价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DCT的帧内编码可逆水印算法 |
3.1 帧内预测编码 |
3.2 残差DCT系数嵌入分析 |
3.3 DCT变化的可逆视频水印算法思想 |
3.4 算法步骤 |
3.5 仿真实验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运动矢量的帧间编码可逆水印算法 |
4.1 运动补偿 |
4.2 H.264中的运动矢量预测 |
4.3 矢量差值扩展可逆水印算法思想 |
4.4 算法步骤 |
4.5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对论文所做工作的总结 |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编码域下统计特征的视频双压缩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视频篡改检测现状 |
1.2.2 现存问题 |
1.3 本文创新工作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知识 |
2.1 DCT系数收敛性原理 |
2.1.1 JPEG编码概述 |
2.1.2 DCT系数收敛性原理 |
2.2 JPEG误差模型 |
2.2.1 JPEG误差分析 |
2.2.2 取整误差和截断误差的性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宏块模式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 |
3.1 宏块模式统计模型建模与研究 |
3.1.1 MPEG编码概述 |
3.1.2 I帧中DCT系数的收敛性 |
3.1.3 P帧中宏块模式的收敛性 |
3.1.4 宏块模式统计模型 |
3.1.5 相同比特率下的宏块模式统计特征 |
3.2 本文算法框架 |
3.2.1 算法整体框架 |
3.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3.3.1 实验环境 |
3.3.2 不同编码器下相同量化因子双压缩检测实验 |
3.3.3 不同GOP下相同量化因子双压缩检测实验 |
3.3.4 相同比特率双压缩检测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合误差特征的相同量化因子下MPEG双压缩检测算法 |
4.1 MPEG视频中的误差特征模型 |
4.1.1 I帧中的误差 |
4.1.2 误差特征模型 |
4.1.3 误差特征有效性分析 |
4.2 本文算法框架 |
4.2.1 算法整体框架 |
4.2.2 算法步骤 |
4.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3.1 实验环境 |
4.3.2 不同编码器下相同量化因子双压缩检测实验 |
4.3.3 误差模型降维效果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创新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6)MPEG-4视频处理系统运动估计模块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 本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PtolemyII 平台概述 |
2.1 PtolemyII 基本原理 |
2.1.1 建模和设计 |
2.1.2 面向角色的设计 |
2.1.3 面向角色的类,子类和继承 |
2.2 PtolemyII 计算模型简介 |
2.2.1 组件交互域 CI |
2.2.2 连续时间 CT |
2.2.3 离散时间域 DE |
2.2.4 同步数据流 SDF |
2.3 基于 PtolemyII 的建模 |
2.3.1 PtolemyII 建模 |
2.3.2 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
2.3.3 建立连接 |
2.4 角色 |
2.4.1 角色的概念 |
2.4.2 角色剖析 |
2.4.3 角色端口的设计 |
2.4.4 角色端口与端口速率的依赖性 |
2.4.5 角色的添加和复合角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和 MPEG-4 标准 |
3.1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原理及方法 |
3.1.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2 视频编码压缩的基本原理 |
3.1.3 视频编码标准的比较 |
3.2 常用的数字视频压缩技术 |
3.2.1 预测编码 |
3.2.2 变换编码 |
3.2.3 量化编码 |
3.2.4 之字形扫描 |
3.3 MPEG-4 标准 |
3.3.1 MPEG-4 标准概述 |
3.3.2 MPEG-4 视频编码框架 |
3.3.3 MPEG-4 视频编码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PEG-4 运动估计模块 |
4.1 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算法的基本原理 |
4.2 影响运动估计的主要因素 |
4.2.1 初始点的选取 |
4.2.2 块匹配准则 |
4.2.3 搜索算法 |
4.3 全局搜索策略 |
4.4 三步搜索策略 |
4.5 菱形搜索(Diamond Search,DS)策略 |
4.6 六边形算法的原理 |
4.7 多模板非对称十字六边形搜索策略 |
4.7.1 运动图像性质分析和算法思想 |
4.7.2 算法的主要步骤 |
4.8 算法实现和算法性能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PEG-4 运动估计模块建模 |
5.1 基于 PtolemyII 的运动估计算法建模 |
5.1.1 运动估计角色的设计 |
5.1.2 模型建立和仿真验证 |
5.2 视频解码中逆运动估计模块的建模 |
5.2.1 逆运动估计模块简介 |
5.2.2 逆运动估计角色的设计 |
5.2.3 逆运动估计角色的建模和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H.264视频解码系统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及现状 |
1.3 H.264解码算法的实现方法 |
1.4 错误隐藏技术的概述 |
1.5 研究内容 |
1.6 文章安排 |
第2章 H.264视频编码标准 |
2.1 数字卫星电视系统 |
2.2 H.264的两层编码体系 |
2.3 H.264的档次和级别 |
2.4 H.264编解码器的框架 |
2.4.1 编码器 |
2.4.2 解码器 |
2.5 H.264解码关键技术研究 |
2.5.1 预测编码帧的划分 |
2.5.2 帧内预测 |
2.5.3 帧间预测 |
2.5.4 整数变换及量化 |
2.5.5 重排序 |
2.5.6 熵编解码 |
2.5.7 去块效应滤波 |
2.6 H.264的错误控制技术 |
2.6.1 参数集 |
2.6.2 灵活的宏块次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H.264错误隐藏技术研究 |
3.1 H.264的抗误码技术 |
3.2 H.264的错误隐藏技术 |
3.3 时域错误隐藏算法 |
3.3.1 零运动矢量错误隐藏算法 |
3.3.2 基于空间连续运动矢量的错误隐藏算法 |
3.3.3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错误隐藏算法 |
3.3.4 边界匹配的错误隐藏算法 |
3.4 空域错误隐藏算法 |
3.4.1 加权插值的错误隐藏算法 |
3.4.2 凸集映射的错误隐藏算法 |
3.4.3 基于方向插值的错误隐藏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进的错误隐藏技术 |
4.1 基于边缘分析的空域错误隐藏算法 |
4.1.1 边缘分析 |
4.1.2 过渡点配对 |
4.1.3 具体实现步骤 |
4.2 基于方向选择的时域错误隐藏 |
4.2.1 改进的边界匹配算法 |
4.2.2 多模式自适应叠加隐藏 |
4.3 场景切换检测 |
4.3.1 P帧的场景切换检查 |
4.3.2 I帧的场景切换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仿真与结果分析 |
5.1 视频质量评价标准 |
5.1.1 图像恢复质量 |
5.1.2 算法复杂度 |
5.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5.2.1 主观效果 |
5.2.2 客观质量 |
5.2.3 时间复杂度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8)基于FPGA的AVS解码器帧内预测和环路滤波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视频压缩标准的发展 |
1.1.2 AVS简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研究现状 |
1.2.2 AVS视频解码器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AVS解码器及FPGA简介 |
2.1 AVS解码器整体架构 |
2.2 FPGA及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
2.2.1 FPGA简介 |
2.2.2 系统开发软件简介 |
2.2.3 关键设计技术简介 |
第3章 帧内预测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
3.1 帧内预测原理 |
3.2 帧内预测的模块划分及硬件设计 |
3.2.1 帧内预测模式判别模块 |
3.2.2 预测值计算模块 |
3.2.3 参考样本管理模块 |
3.2.4 控制单元 |
3.3 仿真验证 |
3.3.1 仿真验证平台及步骤 |
3.3.2 仿真验证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路滤波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
4.1 块效应成因与消除方法 |
4.1.1 块效应成因 |
4.1.2 去除块效应的方法 |
4.2 环路滤波原理 |
4.2.1 边界滤波强度的计算 |
4.2.2 块边界阈值的计算 |
4.2.3 Bs等于1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
4.2.4 Bs等于2时的边界滤波过程 |
4.2.5 环路滤波流程及其自适应性 |
4.3 环路滤波的模块划分及硬件设计 |
4.3.1 环路滤波的流水线结构 |
4.3.2 参数预计算单元 |
4.3.3 滤波运算单元 |
4.3.4 改进的滤波顺序 |
4.3.5 转置单元 |
4.3.6 消除流水线结构中的冲突 |
4.3.7 存储模块 |
4.3.8 控制模块 |
4.4 仿真验证 |
4.4.1 仿真验证平台及步骤 |
4.4.2 仿真验证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9)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 |
1.2 瓦斯监测及突出研究现状 |
1.3 视频监控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 研究成果 |
第2章 氡异常与瓦斯突出 |
2.1 煤矿的放射性水平 |
2.2 氡迁移机理 |
2.3 氡同位素在煤矿中应用 |
2.4 瓦斯突出机理 |
2.5 氡与瓦斯突出预测假说 |
2.6 煤矿氡测试方法 |
2.7 煤矿氡监测 |
第3章 监测系统设计 |
3.1 主要功能 |
3.2 矿井监控系统 |
3.2.1 系统方案 |
3.2.2 探测器 |
3.2.3 视频采集压缩 |
3.2.4 嵌入式视频服务器方案 |
3.3 软件设计 |
3.3.1 主要模块 |
3.3.2 DSP 固件加载 |
3.3.3 音频通信 |
3.3.4 多线程优化 |
3.3.5 综合报警处理 |
第4章 监测数据网络传输 |
4.1 煤矿视频监控传输要求 |
4.2 RTP 协议视频传输优势 |
4.3 码流控制及差错处理 |
4.4 多媒体网传SDK 库设计 |
4.5 RTP 应用改进 |
4.6 视频传输关键数据结构 |
4.7 视频安全传输 |
第5章 多探测器信息融合 |
5.1 中小煤矿瓦斯事故分析 |
5.2 瓦斯爆炸风险指标 |
5.3 多探测器信息决策 |
第6章 信号处理及算法 |
6.1 视频滤波增强 |
6.1.1 视频信号采样率转换 |
6.1.2 图像滤波 |
6.2 视频压缩标准评价选择 |
6.2.1 算法选择 |
6.2.2 开源视频压缩算法代码分析 |
6.2.3 算法优化 |
6.2.4 算法效果评测 |
6.3 热红外成像图像处理 |
6.3.1 热红外探测 |
6.3.2 红外图像处理 |
6.4 视频图像分析 |
6.4.1 运动监测 |
6.4.2 煤矸石与煤图像识别 |
第7章 系统应用及展望 |
7.1 系统应用 |
7.2 红外图像与火源监测 |
7.3 问题与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10)基于对等网络的流媒体版权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本人工作 |
1.3 文章的组织安排 |
第二章 P2P 流媒体概述 |
2.1 P2P 技术 |
2.1.1 P2P 定义 |
2.1.2 P2P 与C/S 比较分析 |
2.1.3 P2P 的应用领域 |
2.1.4 P2P 系统结构 |
2.2 流媒体技术 |
2.2.1 流媒体定义 |
2.2.2 流媒体传输协议 |
2.2.3 流媒体传输特征及存在问题 |
2.3 P2P 流媒体技术 |
2.3.1 P2P 流媒体技术基本原理 |
2.3.2 P2P 流媒体优点 |
2.4 P2P 流媒体技术研究现状 |
2.4.1 P2P 流媒体直播研究现状 |
2.4.2 P2P 流媒体点播研究现状 |
2.5 P2P 流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版权保护相关技术研究 |
3.1 数字版权保护基本概念 |
3.2 典型DRM 系统组成 |
3.3 数字版权保护关键技术 |
3.3.1 加密技术 |
3.3.2 身份认证技术 |
3.3.3 内容认证技术 |
3.3.4 版权描述语言 |
3.4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3.5 流媒体数字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等网络下流媒体版权保护系统设计方案 |
4.1 系统总体结构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流媒体打包器模块设计 |
4.2.2 DRM Server 模块设计 |
4.2.3 客户端模块设计 |
4.2.4 许可证管理模块 |
4.3 与传统版权保护机制对比分析 |
4.4 程序运行时的主要界面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等网络下版权保护机制相关问题分析 |
5.1 流媒体打包算法分析 |
5.2 流媒体内容监管与审核 |
5.3 对UE 间传输的流媒体数据的监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申请 |
缩略词 |
图表清单 |
参考文献 |
四、视频解码中的水印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申威421处理器的视频解码SIMD优化技术研究[D]. 裴航.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2]基于运动矢量的视频可逆隐藏算法[J]. 葛京,杨红梅,颜斌,谷玉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H.265/HEVC的视频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 王子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基于H.264编码的可逆水印算法研究[D]. 葛京.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基于编码域下统计特征的视频双压缩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D]. 陈洁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6]MPEG-4视频处理系统运动估计模块建模与仿真[D]. 宋翠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0)
- [7]H.264视频解码系统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D]. 陶小娟. 湖南大学, 2013(05)
- [8]基于FPGA的AVS解码器帧内预测和环路滤波的研究与设计[D]. 单天燕. 山东建筑大学, 2012(10)
- [9]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D]. 王光德.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3)
- [10]基于对等网络的流媒体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 马海滨.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