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珏岚[1]2001年在《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文中指出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但它在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时 ,应走渐进式道路 ,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 ,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段晓航[2]2016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改革的主旋律,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的国家通过利率市场化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也有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国内学术界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讨和争论,自1996年我国正式开启改革以来,就从未中断过。但有一点是学者们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尽管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早期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多集中于论证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模式以及路径选择,但对于今天即将全面放开利率管制的中国来说,清晰地认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且紧迫,只有充分了解改革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风险形式,做好风险预案,才能防患于未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动机所在。本文共有五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国际经验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叙述总结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各个代表性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前人对此的研究成果,从而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最大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约束论”,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微观风险和第四章宏观风险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具体的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微观层面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重点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和个体经营形成的冲击,并简要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在宏观层面则采用GARCH-BEKK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引发的汇率风险。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总述,并结合当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在肯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改革经验的分析,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尽可能对各类风险的影响后果给予量化的分析,同时指出部分风险的应对策略,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瀛[3]2014年在《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的开放》文中研究表明金融自由化是目前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它不但改变了全球金融的运行模式,而且还促进了当今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和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大趋势。各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这场全球化的大潮,根据本国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状况,利用不同的方式开放本国的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金融自由化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历程的分析,总结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利与弊,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探讨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措施。
罗兴, 沈天鹰[4]1997年在《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偏差及其纠正》文中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起始于50年代末70年代初,历时已二、三十年。在进入21世纪之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道路予以回顾和检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虽然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具体原因、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是,自由化改革浪潮萌生的背景大体上却是一致的,而在内容上,自由化改革涉及的领域及重点也是大致相同的,并由此决定了各个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偏差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需要以一种新的战略进行偏差纠正。
罗兴, 沈天鹰[5]1997年在《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文中提出本文回顾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偏差。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要实现其促进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应该推行同步深化与调控深化相结合的新战略。
唐珏岚[6]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如欧洲货币联盟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危机,均与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密切相关。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国作为资本管制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存在相当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尽管中国并没有由此而爆发相应的金融危机,但是,资本外逃终究是威胁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国既要坚持经济的对外开放,同时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吸取其它国家因大量资本外逃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认真思考如何加强资本监管,如何抑制资本外逃,这不但是个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事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由于资本外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以及对资本外逃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主要资本外逃定义的基础上,对于资本管制国——中国的资本外逃作出如下界定:由于投资者意识到本国的非正常风险,或者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的外汇管理和资本管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用非法手段或假借合法形式将资本转移到境外的一种非正常资本外流。研究资本外逃的重要前提是对外逃资本规模的估计和测算。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往往与其概念相匹配,概念界定不同,测算模型也就不同,进而影响到外逃规模的估算。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三种主要方法:直接测算法、间接测算法与混合测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模型进行了修正,依据修正后的模型对中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进行了直接测量调整与间接测量调整后的大致估算,取中国资本外逃三种估计额(直接测量调整的“游资2”调整与“游资3”调整,以及间接测量调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国资本外逃的平均估计值,并与墨西哥、俄罗斯和韩国等资本外逃曾经非常严重的国家进行比较。比较后发现,中国资本外逃额占GDP的比重一度大于曾经处于金融危机中的墨西哥、韩国。为什么资本管制国——中国会出现规模如此巨大的资本外逃?为什么在资本大量外逃的同时却伴有外资的不断流入?在借鉴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等不同角度进
林静[7]2000年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防范──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问题》文中认为随着货币体系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形成了一股金融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全面了解金融自由化的问题,准确把握其与风险间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的金融改革,实施正确的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自由化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唐珏岚[8]2001年在《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但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时 ,应走渐进式道路 ,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 ,以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华桂宏[9]2005年在《论发展中国家金融现代化的基本走向》文中研究指明金融现代化主要应该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代化,包括“外源性现代化”和“混合性现代化”。金融现代化研究应该超越传统金融发展理论视野。金融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应该是金融体系运作的市场化。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代化还有赖于金融运作的国际协调。
朱英桃[10]2000年在《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得出结论:金融自由化是随着市场深化而来的必然选择,但它应该按照渐进的、可行的方式进行。 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有了新的架构和突破。本论文追述了这些理论,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麦金龙的金融抑制论和萧的金融深化论引起的反响最大。它们成为随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理论指导。 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和验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拉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它们的许多做法就是上面提到的有关理论的主张。金融自由化实践在各个国家的结果并非完全如人们所期望,期间有些国家和区域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促使人们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自由化进行反思。本论文较全面地考察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实践。 从有关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本论文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在中国的金融改革实践中,应该借鉴这些启示,使中国的金融改革更顺利、更成功。
参考文献:
[1]. 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J]. 唐珏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研究[D]. 段晓航. 吉林大学. 2016
[3]. 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的开放[J]. 张瀛. 现代经济信息. 2014
[4]. 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偏差及其纠正[J]. 罗兴, 沈天鹰. 金融科学. 1997
[5]. 论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J]. 罗兴, 沈天鹰. 世界经济. 1997
[6].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逃[D]. 唐珏岚.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7].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防范──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问题[J]. 林静. 金融科学. 2000
[8]. 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及其影响[J]. 唐珏岚.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
[9]. 论发展中国家金融现代化的基本走向[J]. 华桂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0]. 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D]. 朱英桃. 中共中央党校.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