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开启地理知识之门的钥匙论文_綦圣凯

地图——开启地理知识之门的钥匙论文_綦圣凯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中学 266736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为此,我们提出培养中学生的地图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地图、图表的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图文结合,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能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一、了解基本类型,构建地图体系

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图类型有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剖面图等,学生要先分清各种地图的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去取舍地图的信息。

分布图是表示某种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图,也是各类图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其内容主要反映某种地理要素的范围、地点、特征及规律,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分布图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同时培养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

剖面图按表示地理事物的类别,有地质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土壤剖面图等。剖面图主要反映了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内部构造等地理规律。

景观图是表示某种地理事物景观现象的图和照片。景观图有表示地表形态的景观图,如新月沙丘、风蚀蘑菇、火山等景观图;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榕树、热带草原的波巴布树等;有自然带典型动物的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的河马、热带草原的斑马和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等;也有由自然环境、植物、动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图。在新教材中,这样的图很多,目的是为了给学习地理事物以形象、真实的形态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表面的图示去深究和了解事物。

统计图有许多类型,如柱状、曲线、折线、扇形、圆面分布图等。统计图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气温变化曲线图、人口增长示意图、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有三要素:时间、空间、地理要素。要指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地理原理图是用不同的符号,图示了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和过程。常用的地理原理图如褶曲成因图、地球公转图、地形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的常用地图形式主要有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和课本插图等。

地理挂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能起统帅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图幅大、远程效果较好,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内容单一、重点突出。利用地理挂图,有利于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及分布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高知识掌握的速度和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本插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与文字相结合,针对性强,具有目的明确、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等特点,对教材的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风格,能一张一弛地恰当运用地图,肯定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学生用地图“学”,让学生在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这对于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1.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读图方法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如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如等值线图就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等。但是平常见得最多的是前三类。等值线图阅读中应抓住这几点: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呈闭合曲线时的现象(中心数值比四周大或小所表示的地理现象)、等值线数值大小的排列方向、图中的极值、某条或某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

2.引导识图,获取新知

一般来说,学习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矿产资源、农作物、交通、城市、地形、气候等内容,利用地图学,比读课文要直观、形象,容易形成空间观念。而直观原则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地图能使书面文字形象化,易为学生感知和理解。

例如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这可以通过图中的经纬线来阅读。另外还能从地图中读出海陆位置和地理事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读相对位置的时候要会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一幅《中国地图》,我们可以通过经线读出中国位于大约52°N-4°N之间,进而判断出位于北半球;通过纬线读出位于大约73°E-135°E之间,进而判断出位于东半球;根据图中注记,可以得知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3.培养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

阅读地图的过程与文字学习不同,读图不是简单的感知,不一定像读文字一样逐行阅读,必须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由图表感知能力、空间与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等因素构成,是在对一幅新的地理图表的综合、整合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学生能够独立地从一幅没有读过的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叫作地图的判读能力。读图能力的认知过程一般分为两个能力层次:①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获取“哪里有什么”的一般分布知识的能力,如地名、位置、数字、零散的分布知识等。此阶段不需要思维加工,直接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事物的表面特征,该过程反映了读图的感性认知过程,即地图的初读阶段。②显性和隐性信息的获取能力,即从表层信息获取其内在联系——分布规律、解释原因的能力。如在“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的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出“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的表层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而深层信息则是指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这一分布位置恰好在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转换地带,又是大江大河的中游地段等。

4.图文转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资料、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转换,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图图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三、搭建心灵地图,提升地图意识

心灵地图是指地图表象、各种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如政区图等在头脑中构成的表象。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灵地图进行形象思维。心灵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是逐步实现的过程。心灵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读图、用图,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理形象的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利用相关的各种图示,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上找出规律。

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地图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生终究会学会利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分析地理成因、利用地图理解地理原理及规律,并逐步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将使之终生受益。

论文作者:綦圣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地图——开启地理知识之门的钥匙论文_綦圣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