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菘蔺[1]2017年在《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宅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住宅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已经接近瓶颈阶段,开发商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广阔的县域地区。而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产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关于其发展过热、库存高企的研究及报道也渐渐浮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的供需情况显然存在失衡现象,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其中叁、四、五章为重点章节。文章首先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当前国内和河南省县域地区的住宅发展态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之后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本研究做好理论保障和支撑,最后提出了可能的创新点;其次,在第二章结合近年来县域地区大量的具体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发展的现状,分为县域地区住宅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做出的对当前总体发展态势的判定,其中对发展现状的研究又具体分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再次,在第叁章对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从供给、需求和制度层面叁方进行了探讨;之后,在第四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河南省105个县(市)的7项住宅发展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发展均衡程度进行评价比较,运用提取的供求两方面的主成分计算出各个县(市)的综合均衡得分,并进行排序,之后进一步结合有代表性的具体情况对排名进行解释分析。在文章的最后,针对前述章节中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现状、影响均衡发展的原因、以及均衡发展程度的排名和成分解释,提出了叁大类对策,分别从供给、需求和外部环境叁个角度来促进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产业的均衡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河南省县域地区105个县(市)的住宅市场发展有一个全面、具体的理解,进而使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实现“有的放矢”;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叁方面对策不仅可以促进河南县域地区住宅市场的发展,也能对我国其他的县域地区和叁、四线城市在住宅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也能有一定的帮助。
张庆宏[2]2001年在《我国城镇住宅市场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住宅产业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都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市场告别了短缺,逐步实现了由供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居民的消费、居民的需求在引导生产,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认真研究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分析目前住宅产业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有效的、可实施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扩大住宅的有效需求,推动住宅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使之成为真正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展开的工作。 本文从我国的住宅业现状入手,通过剖析需求的概念,指出了影响住宅需求的各因素: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的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城市化水平;政府政策等等。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当前住宅有效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出了“住宅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实质是:1、高收入户的住宅有效需求未能变现。2、中等收入阶层的住宅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来解决目前“住宅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1、深化改革,促进高收入户的住宅消费。2、通过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行为,明税少费;采用控制工程造价,降低住宅建造成本以及降低广告费用等方法来切实降低房价,拉动住宅有效需求的攀升;3、通过建立住房消费信贷的个人信用制度以及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商业住宅金融等构思来扩大住房信贷对住宅有效需求的支持;4、通过为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上市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及健全住宅二级市场法律法规和加强对住宅二级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等办法来大力发展住宅二级市场,促进一、二级市场的联动来推动住宅产业的发展。 为保障低收入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笔者还提出了完善廉租房供应体系,改革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构思。为完善政府对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笔者提出了建立住宅市场调控指标系统,以引导住宅市场,帮助开发商降低无效供给的构思。
刘朝晖[3]2000年在《中国城镇住宅市场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适应把住宅建设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的需要,有效探索解决当前住宅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住宅市场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两方面对住宅市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在内部要素分析中,以住宅市场供求关系为基本线索研究了供求基本理论,并对市场供求的体系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对住宅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服务支持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 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方面的分析中,从住宅住房制度、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法规、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有关理论、实际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优化市场环境的各项措施和完善住房政策的有关设想。 主要的对策措施有:①加快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住宅发展的新机制;②理顺住宅价格关系,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扩大有效需求;③培育住宅开发主体,改善有效供给;④配套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加大对住宅市场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以利于住宅消费;⑤积极培育,稳步发展住宅消费市场,促进住宅流通;⑥建立专门的住宅法,保证住宅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董丛[4]2013年在《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在其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耗能巨大,所以大力推广绿色住宅是改善我国人民居住环境,降低住宅能耗,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绿色住宅在我国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住宅市场供需现状的研究,分析出目前我国绿色住宅市场存在的障碍因素,利用博弈论展开对绿色住宅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分析,深层次论述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国外绿色住宅的相关认证制度、融资模式和技术叁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得出我国目前发展绿色住宅的内外部环境,构建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SWOT分析矩阵,选择我国目前加快发展绿色住宅的最佳战略——扭转型战略,即克服绿色住宅自身的弱点,扭转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把握外部机会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发展,并提出市场主体的具体战略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阐述了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对绿色住宅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绿色住宅的内涵及其与其他住宅的区别;对绿色住宅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第叁章绿色住宅市场现状。首先对国内外绿色住宅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其次利用我国绿色建筑地图网站的数据查询功能,展开了对我国绿色住宅供给现状的研究,利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系统,通过住宅消费者对我国绿色住宅的需求现状分析出市场需求状况。第叁部分是第四章利用市场供求理论和博弈论探究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障碍因素。首先根据我国绿色住宅市场上的供需现状,分析我国发展绿色住宅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其次对我国绿色住宅市场各行为主体利益的博弈分析,探究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缓慢更深层的原因。第四部分是第五章主要介绍并且研究了发达国家绿色住宅在认证制度、融资模式和技术叁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五部分包括了第六章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战略选择及第七章战略对策研究。首先以SWOT分析法为工具,分析我国推广绿色住宅的内在优、劣势和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而构建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SWOT分析矩阵,为我国发展绿色住宅提供战略选择。其次根据我国发展绿色住宅的SWOT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发展绿色住宅应选择扭转型战略,并以各市场行为主体的视角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宅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合理化建议,促进我国绿色住宅快速发展。
彭晓华[5]2007年在《基于效率与公平的我国城镇住房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发展了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和转轨阶段市场发育过程的缺陷,以及我国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发展不足,住房领域暴露出了房价泡沫、两极分化等许多问题。对我国城镇住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尚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本文旨在以效率与公平为基点,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制度分析、博弈分析等工作,探讨我国城镇住房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政策取向。论文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根据本文研究需要,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效率与公平及其辩证关系的认识,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和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理路,以及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城镇住房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第二章对住宅经济领域内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效率与公平作了细致探讨,得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是实现住房良性发展的唯一选择的结论。否则,若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脱节,则公平、效率皆不可得。第叁章对国际上效率优先型、公平优先型、效率公平兼顾型叁类住房发展模式中的代表性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住房发展的若干一般性规律。第四章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回溯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商品住宅开发的发展历程和城镇住房社会保障的形成过程;对我国商品住宅开发模式、住宅市场及现有主要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进行了评析:分析了我国城镇住宅价格螺旋式上涨的原因,证明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才可能构建有效的住宅市场。第五章研究了提高我国城镇住宅市场效率所需的制度环境与市场条件。清晰界定的房屋和土地产权、商品住宅与公共住宅相容的产权安排、不断降低的交易费用、有效的市场信息提供机制,以及非对称的业主结构有利于提高住宅市场效率。第六章提出了我国城镇住房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从商品住宅开发、住房社会保障、住房金融、政府行为等几个方面描绘了我国城镇住房发展的目标模式,并揭示其政策含义。
张亚轩[6]2002年在《当前住宅买方市场动态及其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面临新的问题。原有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对新形势缺乏足够的支持,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我们急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我国目前住宅市场尚不成熟,但是住宅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论文试图对住宅市场的买方市场现状进行研究,寻找住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住宅市场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作描述性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与定性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论文第一部分对住宅市场理论与居住理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住宅规划与住区设计的基本原理,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发展方向作大胆的预测。论文第二部分对我国住宅买方市场状态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分析买方市场状态下的需求特征,并对需求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作定量与定性分析。文章的最后通过一个设计实例和一个案例分析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与住宅市场的关系进行直观的论述。由于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与住宅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也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论文着重在现象的描述和方法论上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作铺垫。
危小明[7]2001年在《现阶段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及扩大需求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住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住宅商品化则是住宅建设成为增长点的关键。然而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究其原因,症结主要在于住宅的潜在需求很大而现实需求不足。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对需求的研究,造成了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超越住宅需求阶段,以及以需要或生产能力决定供给总量的现象十分突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住宅需求阶段、需求影响因素、需求总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确定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住宅需求发展阶段,提出了商品住宅需求量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线性回归法、时间序列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着重结合我国商品住宅市场需求现状,提出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购买力水平、刺激购买欲望和投资需求、开放搞活住宅二级市场等是现阶段扩大商品住宅需求的可行途径,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孙向红[8]2003年在《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在量上的增长已毋庸质疑。然而倘若考察质的方面的改善,却不容乐观。前些年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产业投资的一放即乱和一收即死等等,都表明了我国住宅产业缺乏良性的自增长机制。加之,近些年来,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长期低利率的刺激,激发了旺盛的住宅需求。一些开发企业便放松了对产品品质的追求,用户意识、创新意识淡薄,“惜售”、炒卖“楼花”、产品粗制滥造甚至欺瞒消费者等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危害了住宅购买者预期效用的实现,也危害着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旦银根收紧、利率调高,住宅市场的危机不容忽视。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在对该产业发展作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对策和建议,试图化解潜在风险,促使住宅产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过程正是住宅市场形成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建立完善的住宅市场,理顺住宅的投资机制,是奠定住宅产业良性自增长机制的关键。本文紧紧抓住培育和完善住宅市场这一关键,围绕促进住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个主题,着重从住宅市场角度剖析了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在借鉴了国外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宅市场、促进住宅产业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对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阐述住房制度改革以及住房分配货币化推动了现阶段产业的空前快速发展;第二章: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住房制度改革与市场发展等角度,考察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望产业发展前景;第叁章:在对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产业发展作一阶段性总结后,着重从住宅市场角度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章:通过恩格尔系数变化与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寻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为例,探寻产业发展政策的演变轨迹;在明确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第五章: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住宅市场以及提高住宅有效供给的对策和建议: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产权及法律基础设施建设;从土地、住宅开发、住宅流转、住宅金融、专业服务等子市场入手,构建与完善住宅市场体系;在尽量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住宅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并逐步完善我国的分层次住房政策;充分重视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模式、基础设施配套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 基于对当前住宅市场突出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较为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使得本文体现出一些新意,比如:应用博弈论,提出消除住宅开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障碍,变一次博弈为重复博弈,建议建立开发商信用档案,改变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低道德风险;引用Burgess的“过滤理论”对住宅市场的流转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住宅流转市场存在的缺陷,建议激活存量住宅市场,疏通住宅流转“栓塞”,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叁条建议;在理性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后,提出要坚持市场机制为主、政府产业政策措施为附的指导思想,要理顺和完善住宅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机制,充分考虑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应用经济学方法,对住房供给者补贴与住房需求者补贴的不同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比较出需求者补贴是优于供给者补贴的一种政策选择。进而提出经济适用房政策不宜成为住房政策的主流;在分析因住宅金融因素制约当前产业发展时,从人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住房抵押贷款的效应,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的深刻内涵。这些都在结束语部分进行了说明。
丁祖昱[9]2013年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化是住房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人们各方需要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逐步趋于完善,城市生产和生活的聚集经济效应促进了产业集中和人口集聚,相伴随的是促进了城市对住房日益增长的需求,给住房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健康活跃的住房市场为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而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了2011年的51.27%,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推进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持续发挥作用是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领域。本文首先通过对城市化、住房需求和住房市场的定义和基本问题的界定、住房市场的供求、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等主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本文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这一主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系统阐述了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论证了两者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房地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推手,而城市化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集中爆发的存量需求,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引发了同步飙升的增量需求。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转移、中小城镇人口向城市转移、全国各城市的人口向核心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城镇人口增加使得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城市的购房需求。本文进而以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城市住房供求关系的动态模型,并将城市化因素在动态模型中对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化和住房市场发展的关系,尝试将住房市场供求关系模型扩展至城市化的框架内,国内外人口增长模型、动态住宅模型以及住宅市场均衡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人口迁移与住房市场发展的关系模型来进一步解释城市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的问题。然后,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以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为依据,对我国住房发展前景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一线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仍然排在前列,而二线城市由于大多拥有更为广阔的城市拓展空间以及相对发达的经济,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叁线城市由于普遍地广人稀、市场容量不大,则较容易出现土地供应过剩等问题。为进一步考察不同城市城镇化进程对住房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城镇化与住房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互动效应,本文对包含城市城镇化进程和城市住房发展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城镇化会带动城市的住房需求,城市土地供应量的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都会推动城市住房的发展。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也将加快;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还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率和城市住房发展的前景进行的前瞻性分析。分析结果预计2022年城镇常住人口约为8.82亿人,城镇化率约为62%;未来十年住房总需求,总量约为120亿平方米,城市住房发展还存在一定空间。为满足“十二五”、“十叁五”时期我国城镇住房需求总量并使供求平衡,根据供需整体平衡的目标原则,2013-2022年新增保障住房和商品住房套数结构应约为1:4。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城市来说,其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也各不相同。伴随一线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能级提升,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风险较会有所改善,且改善性居住需求将有所增加,中高端产品迎来发展机遇;二线城市能级的提升,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有所增强,居民的存量购买力和新增购买力将有所提升,米来发展空间较大;叁、四线城市在经历了此前交易量的集中释放后将不得不面对当前需求进入阶段性谷底的现状,但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其未来的住房潜在需求仍然较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城市住房市场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需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房价上涨与市场发展、人口迁移与市场发展、城市更新与市场发展等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都须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更加注重集约化模式,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而叁四线小城市作为大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既可以缓解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匮乏、房价高涨、空心村等矛盾,同时也将通过吸纳农村人口转移,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王建刚[10]2005年在《商品住宅市场分析与需求总量控制》文中提出住宅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通过对空置住宅问题的处理,商品住宅总量的模型的建立和通过模型对需求总量进行控制来尝试着解决部分的问题。笔者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本文从住宅市场研究入手,综述了住宅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探讨了住宅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住宅市场的特征和住宅市场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当前住宅市场的形势和相应的对策;讨论了住宅空置的问题,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数据,通过数据揭示了住宅空置的现状,对空置住宅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针对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通过对国内外部分住宅需求总量模型的研究,分析了相关模型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了我国住宅市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采用武汉市相关的截面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武汉市的商品住宅需求总量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来对武汉住宅市场未来几年的住宅需求进行预测和控制,并分析了武汉市住宅市场表现出来的部分特征,对于繁荣武汉商品住宅市场给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对策研究[D]. 郭菘蔺. 郑州大学. 2017
[2]. 我国城镇住宅市场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庆宏. 重庆大学. 2001
[3]. 中国城镇住宅市场问题研究[D]. 刘朝晖. 华中农业大学. 2000
[4]. 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D]. 董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5]. 基于效率与公平的我国城镇住房发展模式研究[D]. 彭晓华. 暨南大学. 2007
[6]. 当前住宅买方市场动态及其对住宅设计与住区规划的影响研究[D]. 张亚轩. 清华大学. 2002
[7]. 现阶段商品住宅市场需求及扩大需求对策研究[D]. 危小明. 湖南大学. 2001
[8]. 中国住宅产业发展探析[D]. 孙向红. 浙江大学. 2003
[9].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发展研究[D]. 丁祖昱.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 商品住宅市场分析与需求总量控制[D]. 王建刚. 武汉大学. 2005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商品房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