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创新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钻孔灌注桩由于其施工的复杂性及其施工环境的多变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一些质量问题,为了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易产生的问题进行防治措施的探究。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分析;防范处理
1钻孔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护筒冒水
钻孔过程中,护筒外壁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短桩或者渗透、冒水等,冒水会导致周围地质的变化,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成因分析:护筒的材料不过硬,形成水位偏差,修筑护筒时,外部器件的损坏。
解决方法:护筒材料应进行专人的严格把控,实时监控水位偏差,对于钻进工具的操作必须小心谨慎。
1.2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成因分析:塑性土膨胀或钻头磨损过大。
解决方法:当在土壤中进行钻井时,高质量的钻井壁,当水泵入洞时应增加孔,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个洞,井壁泥的形成不渗水,不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对于局部温和膨胀,可以将桩径焊接到导轨外的一定数量的合金钢上,孔反复上下卷,以扩大桩直径。钻孔过程要经常检查钻锥的磨损程度,需要更换的要及时更换,以免造成桩身缩径。
1.3 桩底沉渣量过多
对孔底进行检查时,沉渣的厚度超过规范规定。
成因分析:清孔不到位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小或注入量不够而不能将沉渣浮起,吊放钢筋笼过程中,孔位没有对准而碰撞了孔壁,使得泥土掉入桩底,清孔后等待灌注时间太长而使泥浆沉淀。
解决方法:清孔时,应注入足够量的比重较大的泥浆,保证沉渣能浮起,吊放钢筋笼时,确保钢筋笼中心线与桩中心线一致,防止钢筋笼碰撞孔壁,吊放好钢筋笼和安装好导管后,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渣厚度,若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上的泥浆比重及桩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并及时灌注混凝土,从清孔停止到混凝土开始浇注,应控制在1.5~3小时,一般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应重新清孔,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cm,并有足够的混凝土量,以利用灌注混凝土时的冲力排挤出桩底沉渣。
2钢筋笼安装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钢筋笼不能下至孔底
2.1.1原因分析
1)钢筋笼整体直径过大,或对焊起来的部分钢筋笼直径过大;
2)对焊连接起来的钢筋笼轴线非直线;
3)孔径不一致;
4)钢筋笼下部插入孔壁;
5)桩底沉渣量过多。
2.1.2防范及处理办法
1)钢筋笼整体直径过大或对焊起来的部分钢筋笼直径过大,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在加工钢筋笼时应严格控制架立筋的直径大小,只要对每个架立筋都精确量其直径,这种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2)桩基深度一般都有10m以上,半成品钢筋笼一般加工长度每节为9m,井口对焊钢筋笼,钢筋笼在井下部分没入泥浆,钢筋笼轴线不易保持顺直,可在孔口上面的钢筋笼顶沿直径方向各绑一根绳子,人工施以拉力,保持上部笼子的竖直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焊时,再注意各个钢筋的搭接长度,长短基本相等,有条件的,可在地面上一次焊成,用吊车吊起下入孔内;
3)为保持孔径基本一致,应当时常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一旦钻头直径磨损超过1.5cm时,应当补焊,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卡钻;
4)为避免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插入孔壁,吊放钢筋笼之前,将钢筋笼下端50cm范围内的钢筋围绕轴线向中心收缩15~20cm即可;
2.2钢筋笼上浮问题
2.2.1原因分析
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堆放、起吊等过程中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钢筋骨架内径与导管外壁间距过小,主筋搭接焊接头未焊平,粗骨料粒径太大等问题,在提升导管过程中法兰盘容易挂带钢筋笼形成上浮。
2.2.2防范及处理办法
1)减少沉渣厚度:沉渣过厚尤其块状粘土,在和混凝土一起上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使钢筋笼上浮。当钻进到设计孔深时,应冲孔1小时左右,并把钻头上携带的粘土块、孔底残留的粘土块搅碎,清干净。
2)混凝土一定要搅拌好:当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或和易性差时钢筋笼易上浮,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坍落度,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
3)应考虑运输距离、气温影响:在夏季或运输过程中时间较长时,应加混凝土缓凝剂,气温高、运距远,混凝土容易初凝,以至于在灌注时出现混凝土极易抱裹导管,提导管时带动笼子上浮,遇这种情况应经常活动导管,加快灌注。
4)法兰盘导管注意挂笼子:法兰盘导管容易挂住笼子,当导管提升有困难时,应旋转导管,不可硬提。
5)采用在主筋上焊"倒刺"的方法,来防止钢筋笼上浮,效果很好。钢筋笼同一截面焊3~4个"倒刺",每个笼子设两道即可。
6)加大吊筋直径,并在井口加配重,并可焊在护筒上。
7)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在适当提高坍落度后方可重新灌注;如无法控制钢筋笼上浮,立即停止浇灌混凝土,在拔出导管后回填黏土入孔内,问题桩作废桩处理,通知监理和设计后确定重新补桩。
3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3.1桩底沉渣量过多问题
3.1.1原因分析
1)孔位错位,致使外部器件破坏桩底。
2)泥浆的比例不符合科学配比。
3)未进行二次清孔,或清孔不干净,或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积。
3.1.2防范及处理办法
1)吊放钢筋笼,桩中心与钢筋笼中心要保持一致,吊装速度不宜过快,应控制好不碰撞孔壁。建议使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钢筋对接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钢筋笼置毕,检查沉渣量是否在规范要求控制的范围之内,否则利用导管二次清孔,直到符合规范要求;
3.2卡管问题
3.2.1原因分析
1)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
2)初灌时隔水栓堵管;
3)混凝土流动、和易性差造成离;
4)灌注混凝土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
5)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
3.2.2防范及处理办法
1)隔水栓直径要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要有隔水性能以保证顺利排出。
2)灌注混凝土时必须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和混凝土搅拌时间的控制。坍落度宜控制在16~22cm,保证良好的和易性;
4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很多,具体的处理方法、防治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只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
[1]赵行川.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J].工程技术,2017(2):6-6.
[2]张明.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化工贸易,2012(2):85-85.
论文作者:程新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沉渣论文; 钻孔论文; 直径论文; 泥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