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目的:观察痔核直针缝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痔核缝扎术治疗混合痔,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发生率、排便出血、肛门狭窄、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发生率、排便出血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痔核直针缝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的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
【关键词】痔核直针缝扎术;混合痔;疗效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20-02
混合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多发病,传统的治疗上大多采用外剥内扎术,但外剥内扎术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排便出血等并发症较常见。基于“肛垫下移成痔学说[1]”,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用痔核直针缝扎术治疗混合痔共完成9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此方法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混合痔入我院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82例,其中男81例,女101例,年龄24~71岁,其中III期痔113例(62.1%),IV期痔69例(37.9%)。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痔核直针缝扎术治疗混合痔共92例,B组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共90例,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痔分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按一般肛门手术行肠道准备,均行腰麻,取臀高俯卧位,暴露肛门,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观察组采用痔核缝扎术,具体操作:首先了解痔核分布及脱垂情况,扩肛至能容纳4指,置入扩肛器,将1-0可吸收线缝针制成倒“L”形,自齿线上3cm进针,在粘膜下层向齿线方向潜行至齿线上0.5cm出针,连续锁边缝合至痔核消失。为女性患者缝合前位痔核时,注意用左手食指伸入阴道内,防止将阴道后壁黏膜缝入。对于肛缘皮肤松弛,经悬吊固定仍留于肛门外的结缔组织外痔可行V形切口切除。术后患者延期排便2天,口服润肠通便药物保持排便通畅。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 “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愈合;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常见主要并发症:疼痛、水肿、肛门坠胀、出血。判定标准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3]:①疼痛。Ⅰ度:轻度疼痛,肛门部疼痛反应轻,尚可忍受;Ⅱ度: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应用一般止痛药物可控制;Ⅲ度:肛门疼痛较重,难于忍受,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必须使用镇痛药。②水肿。Ⅰ度:局部轻度水肿,不影响活动;Ⅱ度:局部水肿明显,活动受限;Ⅲ度:局部水肿严重,行动不便,大便困难。③肛门坠胀。Ⅰ度:轻度坠胀,无需处理;Ⅱ度:肛门坠胀明显,应用一般止痛药物可控制;Ⅲ度:坠胀严重必须使用镇痛药。④出血。Ⅰ度:便后手纸带血或粪便外带血少量;Ⅱ度:排便时排出较多血液和血块,经一般处理可止血;Ⅲ度: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出血性休克,需特殊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已建立的混合痔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2、3、4、5可以看出,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水肿、出血、肛门坠胀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1周对观察组进行水保持试验[4]验证肛垫控便功能,患者均无明显漏水。
3 讨论
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术)、痔环形切除术(Whitehead术)等等,其中外剥内扎术是治疗痔最经典术式之一。疗效确切,但存在术后出血较多、疼痛明显、肛门水肿、肛门坠胀感等并发症较多等诸多缺陷,并且该术式因切除痔核的而有违近年来国际流行的痔的“肛垫发病学说”。
传统的教科书上称痔为肛管曲张的静脉团,随着对直肠肛管解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经过多方理论与实践证明,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及肛周皮下血管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5]。肛垫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对于精细控便具有重要意义。肛肠专业治疗学上有一条金标准:不治疗没有症状的肛门体征。痔的任意切除肯定会损害肛管的控便功能,治疗目的不是消除痔本身,而是消除症状。痔核直针缝扎术不切除痔核本身,完全符合“肛垫下移成痔学说”。 直针缝扎可悬吊、固定下移的肛垫,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正常位置,恢复衬垫作用, 不影响控便功能;连续锁边缝合阻断痔核的血运,使痔核缺血坏死、萎缩平复。另外,Parks指出,痔手术中痔核切除的数量改变肛门口径,切除一个痔核,肛管周长减少1cm,若肛管直径<2.05cm,就会发生肛门狭窄[6],术中齿线破坏过多,可导致肛门功能改变[7],痔核直针缝扎术术中无明显括约肌损伤,不会引起疤痕挛缩,术后不会发生肛门狭窄,直针缝扎术于齿线上方0.5cm处理痔核,不破坏齿线区,不影响肛门功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管需每日消毒换药,以预防局部创面感染及假性愈合,肛管消毒刺激较大,虽然只持续几分钟,但患者均感觉明显疼痛。直针缝扎术后,肛管无开放创面,无需每日消毒换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无开放创面,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痔核直针缝扎术治疗混合痔具有和传统的外剥内扎法同样的疗效,并且在术后出血、疼痛、肛门水肿、排便出血等手术相关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痔的分类与治疗学的现代概念[J].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3,2:24-25
[2]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3]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技学术出版社1993,361-362
[4]李炎冬.水保持试验对肛垫功能的验证[J]. 浙江医学,2004,5.390-391
[5]杨新庆.刘学东.卢声奇.痔的现代概念及诊治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3
[6]黄乃建.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20-632
[7]代述东,肖红林.改良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 ]. 四川中医 , 2006, 24 (2) : 73-74.
论文作者:范宇锋,王亚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肛门论文; 术后论文; 疗效论文; 水肿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标准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