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上的伟大创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举论文,市场经济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或看成是毫不相关的两张皮。但是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已经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无限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实现了对原有经济运行理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突破。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一 对西方经济学的突破

西方经济学产生几百年以来,尽管其流派和思想在不断地发生演变,然而其根本出发点及产生的前提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其出发点便是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而人类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因此,经济学的任务便是研究资源的如何配置,怎样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这一点可以从被译为好几种文字、发行量达数百万册的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一书对经济学所下的定义中看出。在这本书里,萨缪尔森是这样给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前提就是资源的稀缺性,如果资源相当丰富了,人们可以自由地把经济资源任意用于各种用途的话,经济学便无产生和存在的必要了。

其实,如果经济学只研究资源配置那就远远不够,它还必须研究人们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因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最终、最深刻地表现出来的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只有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协调好了,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人类社会的生产才会迅速地发展起来。而且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如果能有一种较好的经济制度把人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话,人类就可以不断地发掘自己聪明才智的潜力去发现新的资源及资源的新用途。例如,在新材料、新能源技术方面最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太阳能、生物能、核聚变等新能源技术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科学家计算一升海水约含有氢的同位素氘3克, 它的潜能等于300升汽油。可见,仅此一项挖掘出来, 现在的海水的能量等于它的总量乘以300升的汽油的能量。那么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 能源。现在的关键是要解决核聚变的受控技术问题,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 但据《光明日报》1987年3月18日的报道,这方面的科技发展相当快,且大有希望。人类的能源问题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看来,经济学的关键问题还是要研究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社会经济制度。

然而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毫无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回避了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研究。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经济制度,从而陷入了就资源配置研究资源配置的怪圈。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又要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些关系弄清楚了,处理好了,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只有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新资源的发现及原有资源新用途的发现,人类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仅对资源配置制度进行研究的局限,开创了经济学既研究资源配置又研究生产关系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突破了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旧观念。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搞的都是市场经济,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原来搞的都是计划经济。存在决定意识,因而我国一些经济学家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了。《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表述市场经济的时候就是这种意思。其定义为:“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大都为私人所有,主要是经过市场作用来指导生产和分配收入。”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是要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等于私有制的传统的僵化观念,把经济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派和国家干预派的学派之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派崇拜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他的口号是“什么也不管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而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派却主张从传统的“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调节经济,主张国家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而后来以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又重新拾起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总是时而自由放任派占上风,时而国家干预派唱主角,派系之战始终未停。而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是要把价值规律对经济运行的自发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又可以避免经济的过度震荡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摆脱了自由放任派和国家干预派的几个世纪的争论,实现了人类社会经济思想转变的伟大创举。

二 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破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可以取消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搞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计划经济本身是针对市场经济的缺点提出来的,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应把计划经济说得一无是处。计划经济确实有它的长处,它能够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进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规模重点建设,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即具有邓小平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象前苏联在“二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国50年代的156 项重大工程和“两弹一星”的成功都说明了计划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性成就。然而,当经济、科技的发展带来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关系更加复杂时,计划经济的弱点逐渐显露出来。因为要实行经济的计划运行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国家能掌握全社会的信息并加以计算。但是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因而计划就必然会带有主观片面性;第二,要使计划的顺利执行就必须保证国家、全社会的经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但实际上这也不可能做到,因为国家、企业、个人即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三者的利益肯定是有差别的。经营者和职工不能积极的参与计划的决策,只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消极地执行决策,积极性根本就发挥不出来。由于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而生产效率的低下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计划经济并不等于社会主义。人们逐渐看出计划经济的缺点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进行改革,人们较能看清的是市场的优点,市场带来的经济活力。因而改革的直接目标便是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首先培育出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包括广大的农民和企业。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的不断发生,带来了市场的扩大,随着市场作用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也很快,因而改革取得了成功。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上,随着改革的发展,人们在理论的认识上也不断的深化。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样看来,计划和市场并不是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计划和市场不能相容的根本突破。

三 在理论上突破了市场经济是舶来品的观点

自从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有些群众,甚至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是与社会主义毫不相关的。这其实是把私有制当成了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其实公有制基础上同样可以产生市场经济。如果仔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就可以发现正是在我国公有制的土壤上产生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分权开始的,而非改变公有制的性质。原有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一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决策、分配产品和资源。所有的工厂都只是一个生产加工车间,而非一个利益实体。在这样高度集权下,企业、个人没有其特殊的利益,因而企业和个人均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都最终吃国家的大锅饭。因为集权,企业的产品国家可以任意实行平调,不须通过市场来交换产品,所以也不存在商品。而一旦实现分权,使每个企业、个人获得了一定的权力,有了一定的利益,企业和个人便获得了生产的积极性,因为多劳可以多得。企业便由于有了相对独立的利益而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尽管全国所有制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国家,但由于每个企业又有了其独立的利益而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实体。集体企业同样由于其利益的不同而成为市场主体。这些独立的实体之间要实行产品的交换,那就只能通过市场来实现,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这时,独立的商品实体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商品交换关系,而随着这些商品实体之间关系的发展就必然产生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最终产生了市场经济。

从企业改革的四个阶段: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看,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就是从集权到分权的过程,把企业应当拥有的权利归还给企业,把企业塑造成独立的商品生产实体和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众多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就产生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所以说,从企业改革的集权到分权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我国的市场经济。这是对那种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而非本土产生,不能实现与市场经济、公有制有机融合的看法的一个根本性突破。

四 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从十四大以来,人们一直担心市场经济能不能搞下去,而搞市场经济又会不会改变我国公有制的性质,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抓住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

因为,如果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不能实现有机结合,要么就改变了我国公有制的性质,走向了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而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么就退回到改革以前的状况,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是我们要的显然不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且现在想退回改革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也根本不可能。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结果是我国仍然是公有制性质的国家,同时也并没有退回到改革以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却实现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在实践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且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靠的当然是更高的生产力。但我们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哪里呢?源泉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法宝我们就可以实现民族的振兴和迎来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理论定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 收稿日期:1997—10—09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