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业’94状况分析及’95运行态势和景气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气论文,态势论文,状况论文,建材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1994年建材工业喜忧并存,喜大于忧,总体呈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在市场不景气、价格回幅大、成本增势猛的情况下产值继续增长,产量及质量水平提高,出口创汇增加,利用外资进展较快。同时,供求结构矛盾加剧、企业管理粗放凸现行业管理线条不清。对1995年建材工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质量”、“结构”问题更加突出,对技术进步要求迫切。装饰装修材料业可望成为建材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效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市场过热、需求猛增、价格上涨上是不明智和短视的,应更新观念,在“跨世纪”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两个转变方面有较大进展。
一.1994年建材工业总况
1.1 行业总体评价
去年建材工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虽然从景气指标上看,效益状况远不如上一年,但上一年的效益应该说是在超常的环境中产生的,不足以作为年度效益情况的评判标准。一方面,生产能力提高,实物产量增加,上缴税费调升,销售大体平稳;另一方面,亏损情况依旧,价格回幅较大,库存积压不减,利润下降明显。可以说,1994年建材工业喜忧并存,喜大于忧。
1.1.1 预计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建材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700亿元,增长率仍略高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其中,乡镇工业可能占60%左右。水泥总产量超过40000万吨,增长一成多,其中大中型水泥厂产量可超过11000万吨,平板玻璃增幅有限,将超过1.1亿重箱。受市场紧缩影响,玻璃企业产成品库存有所增长,据对51家大中型玻璃企业的统计,截至9月底,约有3/5的企业库存较上一年大幅增加,有的增加了近10倍;卫生陶瓷生产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预计产量将突破2500万件;非矿采选及制品工业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下有所萎缩。主要品种产量如石棉、石膏、石墨、石材等,或增幅有限,或有所减少。整个行业形势呈不景气。截至12月底统计,建材县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70%,比上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了97.30%,比上年同期高出0.97个百分点。
从统计指标看,建材工业产销季节性波动不明显,年度内“淡”、“旺”难分,部分地区出现的好转,时间短,力度较弱,全年市场以清淡为主调。根据对包括京、沪、宁、汉等在内的八大城市的价格统计,水泥加权平均价格从年初的360.46元/吨,波动至11月末的370.89元/吨,3mm普通平板玻璃则呈直线下滑趋势,从年初的17.67元/平方米,滑至11月底的15.17元/平方米。从八大城市的水泥产量曲线看,受场小价低影响,其走向与价格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地区间建材业景气程度很不平衡,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建材产品尽管已非“热销”,但仍在较高的需求水平、价格水平、产量水平上走低。东北、西北、华北则不然,需求呈弱势,价格随之下滑,部分产品价格已接近保底线。
行业差别加剧。整体技术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的行业如高标号水泥、平板玻璃、高中档卫生洁具、优质墙地砖及部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始终保持较旺盛的需求,价格平稳。相反,低档防水材料、部分墙材等难销,生产量下滑。
1.1.2 由于前年迅速膨胀的市场突然萎缩,资金约束严重,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库存积压增加,成本增势不减,效益增加乏力,预计县以上企业亏损面达33%,亏损额接近12亿元,但亏损企业数仍基本维持1/3左右,包括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的小水泥、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非矿开采及部分非矿加工企业在内。
1.1.3 建材行业利用外资以中小资本为主的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如美国福特公司、比利时CBR公司等介入力度加大。同时,对参与建材流通领域兴趣增加,如积极寻求参与建材超市建设等。此外,利用外资以外商意愿为主的倾向有所改变,将外商意向与行业政策导向相结合正成为指导原则。建材发展基金的建立,将使产业政策的作用得以具体发挥。洛玻H股在港发行成功,为一些建材大中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1.1.4 与行市清淡形成反差,建材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建材商品市场体系的建设依然热度不减,并已开始从初创时期进 入稳步推进阶段,实现了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兴建的以提供场所等交易条件为特征的建材现货批发市场,有不少已扬弃“设摊收租”的方式,转而靠规范交易,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增加功能来求得新的发展,在国家建材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津、京、沪等地一些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始兴建以规模经营、优质服务、廉价引客为特点的建材超级市场。建材期货市场在接受国家监管和自身不断完善中,规范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运作技巧提高,实力大为增强。郑州建材交易所继续为探索水泥、平板玻璃等开展期货交易的可行性做着认真有益的尝试。
在商品市场发育发展的同时,以技术市场为主的建材要素市场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
1.1.5 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转机建制的企业改革,使一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加了发展活力。去年,沈阳星光集团公司、上海建材集团总公司等较成功地实现了成建制地向资产经营实体的转变,并在盘活资产存量、发挥投资导向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洛阳玻璃厂、华新水泥厂、福建水泥厂等一批建厂较早的大型国有骨干建材企业及为数众多的其它建材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造,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北京新型建材总厂成为国务院经贸委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之一的同时,还有40多家企业成为省(市)政府确定的转机建制试点企业。
建材企业股份制试点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1994年又有5家建材企业分别在深、沪上市。截至年底,建材行业已有上市公司13家。
1.1.6 建材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有较大突破,预计可达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超过13亿美元,进口额接近8亿美元。水泥出口有较大幅度回升,实物出口量接近400万吨。与此同时,水泥进口量基本与上年持平,在135万吨左右。水泥出口价格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有所回落,据估计,有将近50%为散装。另外,由于国内价格较高及国际市场的变化,出口水泥中的相当部分为小水泥;平板玻璃出口创汇与进口用汇大体持平,均在6000万美元左右,但实物量相差近一倍。随着国内基建“降温”,高档卫生陶瓷进口有所减少,为200万件左右,出口减少近四成,仅为50万件左右。釉面砖在出口以25%的速度增长到近7万吨的同时,进口却以高于70%的速度增长至7万吨,用汇量多出创汇量近1000万美元。非金属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估计创汇将超过8亿美元,进口小幅增加,在3亿美元左右。
1.2 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4年建材工业运行以平稳为主要特点,总体看比其它工业行业相对景气,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相对景气。除长期困扰着我们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含量不足、规模效益差等因素以外,去年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2.1 行业管理线条不清。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调整、修正过去的“部门管理”、“条条管理”模式,各地区建材部门都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大都是“破”有余而“立”不足,造成建材工业的行业管理线条不清,认识混乱。这一问题在去年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原有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纷纷改制成立了(集团)公司,精力全部放在本公司利益上。而新成立的“行业管理办公室”又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行业管理方面有所作为。
由于各地区行业管理线条不清,加之手段不足,使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规划制定依据缺乏,产业政策实施面窄,行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如合资兴建的某大型项目,合资双方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竟无力干预。另外,建材业国有资产通过种种渠道的流失,也影响了行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缺乏后劲。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也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
1.2.2 建筑陶瓷业生产能力增长过快,布局分散。从1991年起,建筑陶瓷,包括釉面砖、墙地砖开始迅速发展,每年增速都在35%以上。从统计上看,去年生产总量可达2.2亿平方米,但实际产量可能接近2.5亿平方米。应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总量不算大,但与我国经济的现有水平比,总量偏大,再加上产品结构因素,使人们不能不对该行业的迅速膨胀感到忧虑。去年,伴随着一大批建筑陶瓷项目的投产,又有许多同类项目在筹建中,而且大多数属合资形式。因此,如何对外资加强导向,避免在地区布局、企业规模等方面给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留下隐患,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3 部分装饰装修建筑材料的生产不足,新型建材应用进展有限。去年,与迅猛发展的建筑装饰装修业相比,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发展缓慢;与大部分建材产品能力远大于社会需求相比,部分装饰装修材料则显得供给不足,如建筑用加工玻璃、优质名贵石材、高级内墙涂料、高档墙地砖及卫生陶瓷、防水火装饰材料等等。高收入家庭的装饰装修及高档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仍然很难见到国产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基本上仍然是进口产品一统天下,1994年装饰装修材料进口在2亿美元左右。这里固然有非产品因素,但国产品在生产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的缺陷也显而易见。
1.2.4 企业管理粗放,基础工作薄弱。以前由于市场过热,供需紧张,企业管理问题被掩盖,去年通过由“热”变“冷”的市场变化,使这一问题强烈显现出来。管理较好的企业行为日趋成熟,适时进行包括多元化在内的经营战略调整。而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尤其是国有中小型建材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加之管理差、效率低、成本高,在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中败北。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部分建材大中型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目前,尽管已有32家(不包括建材专业外贸公司)建材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由于人才缺乏、经验不足、渠道不畅等,实际运用状况十分不理想,完成年度自营创汇任务的寥寥无几。
1.3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3.1 1994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使建材产品需求较上一年有相当萎缩。但由于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增加了50%,所以,对建材行业,尤其是大中型水泥企业起了相当的支撑作用。但总体上看,投资减少、增幅逐月回落对建材行业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建材行业一直在被从上一年四季度开始延续至今的经济降温所左右,造成大部分景气指标偏低。企业限产压库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债务链难解使企业产销均受到较大影响。
1.3.2 年初实行的税制改革,造成大多数建材产品税赋上升,只有玻璃及其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及砖瓦等少数产品税率降低。另外,建材行业生产多属矿产品加工,面对“小规模纳税人”众多,加上新开征的资源税,使行业总体税赋加重约3个百分点,对行业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4月1日起按销售收入2%开征的资源补偿费,使起步较晚的非矿采选、加工业负担加重。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使部分企帐面利润减少,一些原“盈利”企业变成亏损企业。
1.3.3 多因素造成企业成本增势不减,内部消化困难。包括部分相关行业的价格改革和调整、职工生活费用指数趋升、企业福利水平提高等等,仅靠企业自身难以消化,尤其是国有大中型建材企业负担沉重,举步维艰。
二、1995年运行态势
2.1 运行环境
2.1.1 国民经济发展GDP增长接近10%,估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在19000亿的高水平。尽管基本建设投资由于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增幅会大幅下落,商品房建设投资也不会像前两年那样成倍数增长。但由于各地区“康居工程”的兴建及装饰装修业的兴旺,国家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量的增加,加之上一年庞大的未完工程,估计全社会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基本维持比上一年略高的水平。但在建材业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前提下,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更大难度。
2.1.2 去年税制改革中的某些遗留问题主要包括:非矿业1-4月的增值税增交问题、散装水泥增值税问题、新型建材(包括利废材料)免征增值税问题等,如这些问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以理顺,将会对上述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外贸、外汇制度的改革,将对建材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外贸权的企业将继续增加,使更多的建材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外汇汇率并轨已对建材产品进出口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估计这一效应将继续起作用。
从今年起施行的水泥出口配额招标,使企业对高达3美元/吨的中标价格难以消化,估计将对水泥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大中型水泥厂优质水泥的出口将面临更大困难。
2.1.3 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据有关部门估计,货运满足率仍将维持在60%左右,个别路段在40%以下,年底“京九”开通后可能会有所缓解。建材生产原料及产品运销,仍将以公路为主,运输问题仍将对建材产品的生产销售形成压力,尤其是对产品运销压力不减。同时,面对铁路运输业全年亏损的状况,估计今年将不得不进行运价调整,这定会对运输依赖性极强的建材业造成成本压力。
2.1.4 能源供应稍有缓解,但由于运输等问题,企业仍会感到压力。同时,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使煤、油、气、电的价格在已形成的高价格平台维持,下落幅度很小,成本增幅不减,企业内部消化难度较大。
2.1.5 今年建材产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我“复关”受挫,加之与个别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对我建材产品出口将产生影响。水泥的国际贸易量仍将在8500万吨左右徘徊,但世界水泥总产量已突破13亿吨。东南亚及亚地区的水泥供求基本实现国内平衡,国际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疲软。朝鲜、日本仍是我水泥出口的强劲对手;在近70亿美元的世界平板玻璃市场,我所占比重有限,占有率虽有增长,但仍有相当难度;建筑卫生陶瓷市场看好;资源性的非矿产品出口市场扩大,非矿制成品出口乏力。
2.1.6 仍有相当多数的企业,沿续传统的经营观念,像以往一样,把1995年的希望完全压在经济升温与否上,企盼着通过需求猛增和价格上涨求得效益增长,这种观念相当普遍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建材行业运行的质量。
2.2 运行态势分析
2.2.1 预计建材工业产值将以18%左右的速度增长,总值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中乡镇企业占50%强,“三资”企业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单一成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少。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将有较大改善,使建材工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但行业利润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行业效益水平将有所提高。资金利税率增长,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继续加快,行业内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进一步降低。
预计,除沿海个别地区外,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建材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波动不大;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建材产品的价格水平在去年底形成的平台上下落,走势平稳。
2.2.2 水泥生产增长趋缓,估计在10%以下,总量在40000~42000万吨之间;平板玻璃业上半年消化库存难有起色,下半年会恢复平稳低速增长,产量超过1.2亿重箱;釉面砖、墙地砖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但低档产品的生产会受到需求结构改变的限制;卫生陶瓷仍将呈全面增长之势,高中档产品看好,估计产品总量可突破3000万件;工业原料用非矿采选业增长缓慢,深加工有所增长。
装饰装修热度不减,将刺激并带动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随着墙体材料改革进展速度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将会有很大起色。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将成为建材工业新的增长点。
2.2.3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市场放大量小,将使以“节能”为主调的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再度加快;围绕改善“结构”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将以重点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为主。预计1995年建材工业将从以水平式扩张、增量型发展为主转向垂直式改造、质量型发展。
2.2.4 由于建材工业资源耗用量大、能耗高、劳动密集等特点,加之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外资对参与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兴趣不减,投资力度将增大,尤其是国际大公司及国际金融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建材领域。投资范围也将继续维持从沿海到内地的趋势。建材业1995年利用外资将会出现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外资利用将以符合我产业政策为前提;其二是中方将开始注重控股问题;其三是新办“三资”企业数减少,但单项投资额增大,利用外资总量增加。
2.2.5 1995年建材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估计水泥出口量在700万吨左右,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水泥进口将有所萎缩;玻璃出口仍将以平板玻璃原片为主,出口额维持在6500万美元左右,进口则继续以加工玻璃为主,用汇量大体维持上一年的水平;建筑卫生陶瓷进出口都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属资源性的非矿产品出口将维持继续增长势头,石材、石墨、滑石、萤石、轻重烧镁等仍将是对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的主力产品,国内资源紧缺的宝玉石、名贵石材荒料、长棉及部分深加工非矿制成品仍将维持较高的进口水平。估计全年建材进出口额会突破2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5亿美元,进口额10亿美元。
2.2.6 1995年的建材热点大体有三。其一,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多元化经营,并尽力向行业外伸展触角;其二,建材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将有大幅度增加;其三,建材流通领域改革将有较大进展,市场建设再度升温。
三.1995年应注意的问题
3.1 正确确定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正确可行的规划,是未来行动的基础。在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上,应突出重点,尤其是应以现有的或将具有的手段为基础。完善而不能实施的规划只能是空想。因此,规划的制定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转变、发展为目标,确定重点,进行务实、可行的战略部署”。我们认为,在规划期间内,强化资源开发、完善工业布局、促进技术进步、开拓国际市场是重中之重。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对外资进行产业导向、地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积极促进出口基地建设及原料资源基地建设。
应该强调的是规划不应等同于预测。对规划而言,无论是在工业布局、生产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应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在行业发展指导思想已发生实质转变的情况下,规划的方法、内容、目的都应有所改变。
3.2 重视出口问题。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目前已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近几年国内市场“冷”、“热”交替的实践证明,一方面,建材工业从量上已完全可以初步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证明,我国建材工业今后的发展,必须充分开拓国际市场。跨世纪的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建材工业的建立,必须以具有足够容纳量的市场空间作为依托。但目前,我们许多同志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应该从政策导向上、舆论宣传上多作工作,使企业界人士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
3.3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不论是在何种机制下,具有生机的企业大多是企业管理工作搞得好的企业。在“旧”体制下管理混乱的企业,很难谈得上“转机建制”。“转机建制”是为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它是以良好的管理为前提的。因此,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建材企业来说,管理仍是企业的基础工作,这一点,应引起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