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潘紫玉
(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053)
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62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评估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感染、疼痛、肿块异物感、阴囊水肿以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7/3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32);术后3 个月时,对照组患者中5 例复发,占16.1%,8 例疼痛,占25.8%;观察组中无复发病例,2 例疼痛,占比分别为0.0%、6.5%;观察组患者术后3 个月复发率和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修补术,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患者恢复速度更快,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疗效
0 引言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股沟区组织缺损导致腹腔脏器突出体表形成疝囊,其病因普遍是腹腔内压升高、腹壁强度不足,其中腹横筋膜缺损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本病应及时处治,以免导致病情进展,伴随嵌顿或绞窄,给患者身体甚至生命安全带来较重的影响[1-2]。目前,无张力修补术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也是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案。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分析了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为了进一步确保房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水平,技术人员应严格做好施工工序的控制工作:①应安装钢筋笼,并检验成孔以及混凝土浇筑等操作,且在成孔作业之后便开始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满足设计标准要求,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水平。②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塌落度控制在18~22cm之间,并利用导管测量孔深,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③应重视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准备工作,做好钢筋笼的焊接与试验工作,并严格检查相关的施工工序,确保所有的施工作业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选2016 年5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2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1 例,其中对照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24-69岁,平均(53.4±2.4)岁;其中11 例为I 型,10 例为II 型,6 例为III 型,4 例为IV 型;13 例为左侧斜疝,14 例为右侧斜疝,4 例为双侧疝。观察组男20 例,女11 例;年龄25-68岁,平均(52.7±2.2)岁;其中10 例为I 型,9 例为II 型,7 例为III 型,5 例为IV 型;14 例为左侧斜疝,14 例为右侧斜疝,3 例为双侧疝。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综合素质选修课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除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了解学生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外,通过参与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普通话大赛等学院大型活动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劲头;课堂内的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也可以督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的修补网片、补片均由常州市三联星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YZB/国 1675-2009 《疝修补片》)。麻醉处理后于腹股沟韧带上部做一常规斜行切口平行于腹股沟,长度为5-6 cm 左右,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分离,疝囊充分暴露并游离精索。疝囊组织较小者可将疝囊直接游离至颈部,采取高位结扎处理;疝囊体积过大者于内环4-5 cm 对疝囊做横断处理。于精索深面放置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疝做强化处理,将补片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腱膜和腹横肌腱膜弓缝合固定为一体。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操作方法同观察组,将疝囊回纳至腹腔,常规缝合腹壁缺损部分[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χ2 检验计量资料,P<0.05 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局部感染、疼痛、肿块异物感、阴囊水肿以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另随访3 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率和复发率情况。
2 结果
2.3 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与复发情况对比。术后3 个月时,对照组患者中5 例复发,占16.1%,8 例疼痛,占25.8%;观察组患者中无复发病例,2 例疼痛,占比分别为0.0%、6.5%。观察组患者术后3 个月复发率和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χ2=5.439、4.292,P=0.026、0.040)。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疼痛、肿块异物感、阴囊水肿以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主要是强行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肌腱,以实现内环闭合与腹股沟后壁的强化效果,但是受高张力状态的影响,上述组织血供极差,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偏高,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4]。
由于传统疝修补术强行将不同层次组织牵拉缝合固定在一起,缝合张力引起牵拉不适和术后疼痛的几率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制作而成的补片,即达到腹股沟管后壁的补强效果,有改善了传统手术对腹壁解剖组织造成的干扰,其修补层次分明,切口周围组织术后处于无张力状态,创伤和疼痛程度更低[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创小,手术效率高,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还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疼痛、肿块异物感、阴囊水肿以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6%,术后3 月复发率高达16.1%,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5%,3 月复发率为0,两组差异显著(χ2=4.528、4.292,P=0.032、0.040),这与王一川[6]等报道的术后3 个月1.4%的复发率相近。笔者结合自身临床工作实际,总结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腹股沟斜疝病例伴有程度各异的腹股沟管前后壁解剖缺陷以及薄弱情况,补充缺陷或加强薄弱区域,才能确保治疗效果,这是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的关键。②无张力疝修补术应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确保腹股沟防御机制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而修复腹横筋膜缺损是腹股沟斜疝修补的关键环节。
在产妇分娩前,医师需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要对产妇的身体状态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估,进而选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主要的评估内容包括,对产妇上次分娩方式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需要结合产妇自身现状选择分娩方式。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修补术,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患者恢复速度更快,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健.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比较[J].系统医学,2018,3(7):158-159.
[2]卢奇志,金洲祥.疝环充填式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评估[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1):69-71.
[3]任正华.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1):48-49,52.
[4]周细华.用改良的Kugel 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7):96-97.
[5]胡永彬.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78-79.
[6]王一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0 例腹股沟斜疝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33-2035.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036
本文引用格式: 潘紫玉.应用无张力疝补片法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63+65.
标签:腹股沟斜疝论文; 补片论文; 无张力修补术论文; 疗效论文; 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卫生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