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高中衔接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_化学论文

初中—高中学段衔接化学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初中论文,化学论文,高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新生面对大容量、高难度的高一化学,大都感到所学过的化学知识零散、薄弱,很难从容面对高一化学学科的学习。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

一、高一新生的化学知识分析

近几年,初中首先实施了新课标。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材编写以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原则,新教材的设计更重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科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相对弱化,更重视学生经验型的逻辑思维,抽象的概念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强化了联系实际的知识及其应用。所以,高一新生的化学知识零散,没有系统,表面化,不知道“为什么”,也缺乏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应具有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一层次的教育,无论从教学能力的要求,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初中化学比较,都高出一个层次。教材内容与初中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性知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面对高中化学,要有较完整的系统性知识,有合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但事实上,初三刚毕业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相差较远。

二、初、高中学生化学知识出现断裂的原因

初三毕业生,无论从拥有的化学知识,还是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看,都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存在差距,存在断层,不能较好的接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1.对初中学生化学知识评价依据的局限性。由于对初中化学知识及初中化学教师评价依据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只重视中考,忽略了学生的后续教育。教材中能和高中衔接的一些知识放在了选学部分,大多被初中教师省略掉了。加之许多初中学生、学生家长对初中化学不够重视,学习过程中不够用心,这就留给了高一化学教师、高一新生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很多压力。

2.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趋向系统化、理论化,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这种初中、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状态,导致了同一板块化学知识在初高中教学设计上的断裂、不衔接。加之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三教材内容不熟悉,不知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学到了什么程度,一开始就高起点,过分加大课堂容量及深度。这些均导致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脱节,知识出现断层。

因为上述因素,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掉进了知识的深渊而不能自拔,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因而,做好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三、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法探究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只有三个方面的衔接有机结合,一起推进,才能使高一新生顺利过渡,学好高中化学知识。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一方面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只注重中考,要关注学生的后续教育,为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更需要高一化学教师进行好初中—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熟悉初三教材内容,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遵循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思维和能力得到健康发展,从而顺利学好高中化学知识。

教师可采用的初中—高中知识衔接方法通常有集中复习衔接法、穿插复习衔接法、专题复习衔接法等。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点,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灵活使用。

1.集中复习衔接法。高一化学新课开始前,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延伸、归纳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理解,达到和高中化学的要求衔接、融合。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化学小知识板块的复习巩固与延伸,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标注规则,物质的分类,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之间的转换关系等。

2.穿插复习衔接法。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当遇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在探索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中,把初中的知识延伸、归纳、加深,以达到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合理融合与衔接。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一些简单概念及较独立知识等的加深、归纳、衔接。如酸碱盐概念的确立,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的定义,物质溶解性的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延伸,实验装置的选择及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等。

3.专题复习衔接法。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当遇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相联系的章节,可用专题的形式把初中的知识加深、延伸,从而达到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使初中、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广泛,所有中学化学中能成为板块知识、能成为一个系统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应用。在教学中,笔者对专题复习方法利用较多,效果明显。下面,以学习性质时的专题复习示例。

第一,盐的分类。

第二,酸式盐的性质。

(1)水中的溶解性。

结论:一般说来,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可溶性正盐>不可溶正盐>酸式盐。

第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第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见图2。

初中—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的前期阶段,这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当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初高中教材对学生能力及其化学知识的要求,做到“知己知彼”。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在教学上保持初中—高中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水平,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高中的化学学习。

标签:;  ;  ;  ;  

初中与高中衔接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