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述评(1981/1999)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述评(1981/1999)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1981-1999)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文献论文,著作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出版工作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科学科目,是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是档案学著作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我国就形成了中国档案学,并出版了一批有关档案管理与文书处理的著作。但作为档案学分支学科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1953年,苏联专家M·C·谢列兹聂夫应聘来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苏联文献公布学。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翻译出版了他的著作《苏联文献公布学》。之后,我国教学人员在借鉴苏联文献公布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史学界的有关成果,挖掘我国历代文献编纂的思想与经验,着手建立中国化的文献公布学课程。但直至文化革命前,尚未正式出版该学科的有关教材或著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各行各业对档案文献的需求日益迫切。1980年3月,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正确方针,各级档案馆纷纷建立起档案编研机构,档案馆(室)的编研工作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开展。编纂实践的大发展呼唤编纂学理论成果的问世,一大批编纂学论文与著作先后发表。

据统计,自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编印校内教材《文献编纂学》起,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已出版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教材达30多种,内含文献编纂学、档案史料编纂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科技档案编研学、档案文献编研学等种类。这20年档案文献编纂学成果丰硕,发展迅猛,令人欣喜。因此,对这20年编纂学成果作番梳理与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这20年,在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同时,也引发了研究档案史科学的著作,如朱荣基的《档案史料概论》(1983)、黄存勋等的《档案文献学》(1988)以及倪道善的《明清档案概论》(1990)等,也出现了研究档案信息利用学的一些著作。本文只就20年来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择其要者作一梳理与述评,对归属档案史料学或档案信息利用学的成果暂不予涉及,不当之处请予批评。

一、不断演进的最初成果(1981-1983)

1.1981年6月,应教学之需由中国人民大学丁永奎、曹喜琛、韩宝华等编写的《文献编纂学》(初稿)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用书印行出版了。这本教材在借鉴苏联文献公布学体系的基础上,吸取了我国史学界、经济学界以及档案馆的有关研究成果,也利用了赵践、李毅以前所写的校内讲义的一些观点和材料撰写而成。教材书名定为《文献编纂学》,体现了我国的史学传统和特色。

全书分为七章,即概述、选题和准备工作、查找和选定、加工编排、科学参考材料和查找工具的编制、序言和编辑说明、装帧和出版。这是一本有关历史档案编纂公布的原则与方法的教材。总的来看,该书有关历史档案汇编编纂的内容体系比较完备,为档案文献编纂学构建了基本框架。它是我国自1955年自行建立与开设《文献公布学》课程以来十几年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总结。

2.1981年7月,由韩宝华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纲要(初稿)》,由甘肃省档案局铅印。该书首次将学科名称改为档案文献编纂学,并对档案文献、编纂等基本概念做了初步阐释。

3.1982年8月,为适应我国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之需,由档案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丁永奎、曹喜琛编著的《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这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编纂学著作。由于考虑到“文献”的范围很广,又为了配合贯彻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故将书名定为《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

全书分为十章,即总述、选题和准备工作、查找和选定、编者加工、标题、编排、注释和按语,年表·插图·备考、目录和索引、序言和编辑说明。该书内容与《文献编纂学》(初稿)基本相同,只是撤去了“装帧和出版”一章。该书出版后,国家档案局将档案史料编纂学列为档案专业人员必修的五门专业课程之一,该书列为档案人员职称考试教材之一。这一方面说明档案文献编纂在档案工作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

4.1983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赵践主编(曹喜琛、韩宝华参加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讲义》作为校内用书印行出版了。从此,“档案文献编纂学”这一学科名称,正式在我国高校档案教育中使用。学科名称改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符合我国档案馆、室编纂工作面广(既有历史档案,又有大量的现代档案)、服务对象多(不仅为历史研究服务,而且更多地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服务)的实际。

全书分为十六章,即档案史料的特点与性能、档案史料与编纂公布、编纂类型与选题、拟定工作提纲、查找、选择、考订和正文确定、转达、标点与分段、标题、编排、注释和按语、年表·图例·备考、目录和索引、序言和编辑说明、出版。该书内容较前者有较大的扩充和创新,如增加了对编纂客体的研究,提出档案史料具有直接性、客观性、连续性以及内容的广泛性与丰富性的特点;提出了档案史料影印复制、模真刊印和科学转达的三种转达方法;增加了历史档案文字识别、文字辩证和稿本互勘等内容。该书是档案文献编纂学形成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日趋成熟(1987-1997)

1.1987年2月,由曹喜琛、刘耿生编著的中央广播电大大专教材《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以“档案文献编纂学”命名的教材。

全书共分十四章,即总论、编纂工作总述、选题与编前研究、查找、挑选、考订和选本、加工、标题、编排、汇编评述性材料的编写、查考性材料的编制、检索性材料的编制、序言和编辑说明、出版工作。

该书新增了对档案文献编纂学自身的研究与论述,提出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方法;为挖掘和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研究了孔子、刘向、司马光、章学诚的编纂思想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学形成的历史线索,作为本书的历史部分;提出选题要注意现实性、战略性、新颖性、预见性和计划性的问题,使选题依据更为充实;在考订方面,新增了考据历史述要,提供了文献考证工作的历史线索与经验。本书内容丰富,分析详尽,采用了史学界与档案文献编纂界的大事事例。全书篇幅达到33万字,曾为一些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教材。

2.1987年3月,由王权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黑龙江省中初级专业技术干部晋级考试指导丛书之一正式出版。

全书分设绪论和九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产生、发展、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九章分别为:编纂工作一般要求与原则、选题和准备工作、查找和选定、编者加工、标题、编排、汇编参考资料和查找工具的编制(两章)、编纂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该书的特色是准确、鲜明、生动,适合业余自学要求。每章后列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要点,体现其晋级考试指导书的特点。该书第九章“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首先在编纂学教材里增加编研工作的内容,并阐述了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以及专业科技活动资料的编写方法,体现了本教材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3.1990年4月,由曹喜琛主编(韩宝华、刘耿生、耿建军参加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高校文科教材正式出版。

全书分导论和十四章组成。导论部分阐述了文献、档案文献的概念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十四章是:编纂学史略、编纂工作概述、选题、查找、挑选、考订、转录加工、点校加工、标题、编排、汇编评选性材料、查考性材料、检索性材料、出版。

该书与以往教材比较,体系更加严整,内容更为丰富,是一本较好的大学本科教材。

4.1990年6月,由上海大学梁毓阶主编的《档案史料编纂学》教材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由地方综合性大学编写出版的编纂学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绪论、历代档案史料编纂概述、选题和准备工作、查找和挑选、考证和选本、加工整理、评注、序言和编辑说明、查考和检索材料、出版。

该书内容有所充实和创新,如在“努力开展档案史料编纂工作”一节增加了对编纂工作主体的研究,提出了编纂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二章档案史料编纂史部分开创性地按历史时期和朝代来阐述,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详述历代的编纂工作概况、成果、特点以及编纂家的思想、贡献等。这是撰写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的初步尝试。

5.1997年2月,由辽宁大学潘玉民主编的《档案编纂学》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由多所地方高校(七所)和省档案局联合编写的高校教材,篇幅达40万字之巨。

全书分二十一章:概论、档案汇编、编纂工作、编纂人员、选题、搜集和选择、考订与校勘、编纂加工、标题、编排、辅文、审稿与装帧设计、校对、宣传发行与反馈、明清档案的编纂、民国档案的编纂、革命历史档案的编纂、现行文件的编纂、科技档案的编纂、编纂工作现代化。该书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地阐述了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现行文件以及科技档案的编纂类型、特点与要求,同时还新增了编纂成果的宣传发行与反馈,研究编纂成果的社会效益,使教材更加切合编纂工作实践的需要。

此外,还有山西省王玉声编写的档案中专教材《档案史料编纂学》(1986)、湖南黄子林编著的《档案史料编纂学》(1991)等。

三、异军突起的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1988-1993)

1.1988年4月,由航空工业部温学志、潘齐靖编著的《科技档案编研学基础》问世了。它是为适应我国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第一本科技档案编研学著作。

全书分十二章:编研学概述、编研工作导论、选题和准备工作、查找和选定、整理和加工、编研成果的基本类型、编排、标题、参考材料和检索工具、序言和编辑说明、核校·审定与批准、出版和发行。

该书将科技档案编研成果分为四大类型,即检索工具类、系列资料类、情况反映类(即报道型)和研究报告类,并具体介绍了文摘、提要(简介)、专题资料汇编、科技活动史料、科技活动大事记、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著名人物史料汇编、科技年鉴、快报等编研成果的内涵、分类、作用、编写要求与方法等,开辟了科技档案编研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2.1991年8月,由杭州大学徐绍敏编著的《科技档案编纂工作》正式出版了,它是我国第一本由地方高校编著出版的科技档案编纂学著作。

全书分八章,即编纂工作概述、选题、查找和挑选、考订和加工、汇编种类及其编制、汇编辅助材料、用户需求研究,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编纂之比较。

该书具体介绍了手册、文摘、产品样本、专题汇编、图集、图册、科技活动史料的编制方法,将上述成果统称为科技档案汇编。该书的创新内容是,一是增加了对科技档案汇编用户需求的研究,以提高编纂工作的针对性,缩短科学技术的物化过程;二是将文书档案编纂与科技档案编纂的理论、现状、工作步骤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比较,以促进科技档案编纂学的建设。

此后,北京联合大学贺真主编出版了《科技档案编研的原理与方法》(1993)等。

四、扩展内涵的档案文献编研学的兴起(1990-1996)

1.1990年8月,由高永祥编著的《档案文献编研学概论》问世了。它是我国第一本适应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之需的、囊括文书档案编研和科技档案编研的档案文献编研学著作。

全书分十章:绪论(编研工作历史与现状)、编研学、编研工作总述、编研成果、编纂型成果、编写型成果、论著型成果、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档案检索工具、编研人员素质。

该书首次分析了档案文献编纂与编研的差异,提出了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和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概念,提出了编研成果的三大类型(编纂型、编写型和论著型)。该书还就现行档案文件汇集、组织沿革、大事记、年鉴、基础数字汇集、专题概要、会议简介、学术论文、科技档案专题文集、文摘、科技活动史料等成果的编写方法作了介绍;还就编研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作了探讨。但该书从档案检索工具与档案编研工作的关系入手,专辟一章来介绍档案检索工具,似属题外之话。

2.1993年4月,镇江船舶学院葛荷英撰写出版了《档案编研的理论与方法》,这是我国第一本由部属院校编写出版的档案文献编研学著作。

全书分十二章:编研工作史略、编研涵义及其种类、编研工作对象与性质、原理与发展规律、意义与原则、业务环节、编研加工基本类型、辅助材料、各类档案的编研工作、管理与编研人员素质、现代化、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该书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档案文献编研工作的本质是对档案文献的信息进行研究、选择,并将其转录纂辑成档案信息资料的工作,从而提出编研工作的三种基本方式,即一次文献的编研,二次文献的编研和三次文献的编研等。

该书第十一章阐述了档案编研工作的现代化问题,涉及管理科学化、工作规范化、技术的现代化(含复印、缩微、电子计算机、光盘技术等),并详述了计算机技术在一次文献的转录加工、二次文献信息的组合汇编、综合性档案信息的汇编中的应用等,并举以实例,展示了编研工作现代化的前景,给人以很大启发。第十二章分别介绍了档案史料选编、公文汇编、名人文集、科技档案文献汇编、档案文献摘编、图集、照片汇编、档案文献目录索引、文献、简介、提要、统计数据汇编、手册、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史与志、年鉴等编研成果的编制方法。

3.1994年1月,由曹喜琛主编(韩宝华、刘耿生、耿建军参加编写)的作为国家档案局档案专业干部培训系列教材的《档案编研概论》正式出版了。

全书共分四章:编研总论、档案文献编纂、报导型材料的编写、撰述型资料的编写。

该书认为,档案文献编研按照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的性质和层次,可分为抄纂(编纂)、编述(编写,含报导型资料和撰述型资料)和著作三类。该书第二章档案文献编纂,为传统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内容。第三章介绍档案文摘、全宗介绍、专题介绍和档案馆介绍等报导型材料的编写。第四章介绍大事记、人物传记、年鉴、专题概要、组织沿革、统计数字汇集等旧称参考资料的撰述型资料的编写。该书缺少对著作类成果(论文、专著、史、志等)撰写方法的介绍,是一大缺憾。

4、1994年12月,由苏州大学张关雄主编的《编研工作概论》,是我国第一本由地方综合性大学编著的档案文献编研学著作。该书由导论和八章构成。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档案文献编研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一些情况。八章分别为:编研工作史略、总述、汇编型编研成果(两章)、编写型编研成果、论著型编研成果、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编研人员的修养。

该著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档案文献编研学这一新命题,并开创性地探索其学科体系的构建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著详细介绍了档案文献汇编、大事记、年鉴、组织沿革、统计数字汇集、会议简介、专题资料、名录、论文、史学著作、人物传记、地方志、工厂志、科技档案汇编、文献、简介、企业大事记和科技生产发展史的编撰方法,编研成果的类型较为齐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此外,还有航空航天部直属桂林航校刘生宽编著的《档案编研概论》(1994)、上海市档案局冯绍霆编写的《档案编研工作基础》(1994)、上海大学张君炎、武重年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研学》(1996)等。

五、新世纪大编纂学教材的问世(1999)

1999年10月,由人民大学韩宝华著的《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作为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之一出版了。

该书构建了全新的学科体系,分四编十二章。第一编编纂原理,分基本概念、史略、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能四章;第二编编纂体例,分体裁、凡例两章;第三编编纂程序,分选题、筛选、加工和出版四章;第四编编纂技能,分策划选择和阐释建构技能两章,使人耳目一新。

该书熔编纂与编研于一炉,提出大编纂的新概念,将编纂成果由传统的一次档案文献扩大到二次、三次档案文献,使编纂学更加切合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之需。

该书有关编纂工作的三大理论基础、编纂工作的本质属性、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文献的体裁以及编纂技能等均属作者的创新内容,不愧为一部起点高、结构新和富于创新的一部跨世纪的佳作。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结构体系、内容将有新的拓展,将出现一些新的分支科目。中外档案文献编纂史的研究、影照录档案的编纂、电子档案的编纂以及档案编纂的计算机化等课题将逐步提上编纂学发展的日程上来。我们坚信,在新的世纪里,档案文献编纂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和开创!

标签:;  ;  ;  ;  ;  ;  ;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述评(1981/1999)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