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
张建强 卢德仁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在科技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之下,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出现了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又与以往传统的传播介质有了不同的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有助于探究普通话的发展,为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态度
新媒体通常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则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环境,以技术形态、媒体形态、传播形态的表现形式存在,主要以网络化(互联网、门户网站、网络直播、慕课、微课、论坛、邮件、微信、QQ等)为标志,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和信息交流空间的社会环境。
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是一种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张建强,2009)。广西语言主要以桂柳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壮语为主,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时候,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就比较容易形成桂柳普通话(以下简称“柳普”)、南宁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客家普通话(以下简称“客普”)、夹壮普通话(以下简称“夹壮”)这四种地方普通话。新媒体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使用和态度。学生群体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7.5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了24.8%[1],而大学生更是其中较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相对其他群体更为规范、熟悉,在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和态度上也更为敏感。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如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新媒体环境下桂林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
桂林汇聚着诸多高校,虽然很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但生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广西各个方言区的学生,使得地方普通话的种类较为丰富。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桂林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为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本次调查一共收到223份问卷,其中有13份不符合调查要求,有效问卷为21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调查对象为在桂林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男生89人,女生121人。受访者的学校分布如下表:
表1 受访者的学校分布
(一)使用地方普通话的种类
表2 母语方言的种类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35.24%受访者使用粤方言、21.43%使用桂柳方言、9.52%使用壮话方言、10.48%使用客家方言。在使用其他方言的49人中,有来自外省的学生,他们有部分使用的是闽南方言,有部分使用上海方言,还有部分使用北方方言。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由于方言的负迁移,就有可能形成带有粤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桂柳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壮话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带有客家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这四种地方普通话。
给父亲写完信,胡琏已是泪流满面。他把信纸放进一个信封,接着又铺开一张宣纸,给妻子写信:“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忠为宜。……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馀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枝,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在大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的情况比较普遍,正所谓“乡音难改”,大学生要在平时生活中把自己的“乡音”隐藏起来比较困难,还有更甚者在网络上与朋友用文字交流之时还习惯性地使用自己方言特有的字词。
2.4 各组间生命体征比较T0时的RR、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患者T1-T3时的RR、MAP、HR、 均低于同组T0时,且T1、T2时 A 组患者 SpO2低于 B、C、D、E 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T3其余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二)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
表3
表4
在本次调查中,如表3所示,有87.14%的人表示在日常的交流中经常能听到身边的人使用地方普通话,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也有40.00%和43.81%的被访者表示在网络聊天中经常和偶尔有人使用地方普通话,而表示没有在网络聊天中看到有人使用地方普通话的只有1.43%。
表5
在本次调查中,如表5这道多选题所示,有87.14%的人在日常面对面交流时会使用地方普通话,在网上语音聊天和打电话使用地方普通话的也分别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5.24%和50.48%。所以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面对面交流中还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桂林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已成为常态。
(三)使用地方普通话的场合
表6
在日常的面对面交流中,46.19%的人表示只有在和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才会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但也有19.52%的人表示只有和教师交流时才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而其他时候都会选择使用地方普通话和别人对话,更有17.61%的被采访无论什么场合都使用地方普通话,已经成为习惯,只有16.67%的人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交流。
在安全接入管理方面,系统可以通过监听和主动探测等方式检测内部网络中所有在线的主机,来判别当前在线的主机是否为可信任主机,若探测到非法的可疑主机,则可以阻止其访问任何网络资源,防止非法主机对网络进行攻击或窃密。在网络安全平台的设计上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系统来实现内网和外网的隔离防护。对远程办公的人员则可提供IPSec VPN接入,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实现用户对服务器系统的受控访问。同时也可采用入侵检测设备,作为防火墙的功能互补,用于提供对监控网段的攻击的实时报警与响应。
表7
最近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个段子:读大学时,宿舍里只要有一个东北人,四年之后,整个宿舍都会变成“东北人”。这个段子说的是东北话的感染力,只要有一个舍友说普通话之时是东北腔,那么经过四年的熏陶,整个宿舍的成员说话时都会变成东北腔。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的特点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很多,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时,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来应对,例如在公众场合发言、演讲、和老师交流等场合。在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国策下,许多大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所以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是比较乐观的。有很多大学生认为使用普通话更能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更利于沟通,所以认为普通话相比于地方普通话更适合交流。也有大学生表示在多年的使用普通话后,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比较随意。仅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地方普通话比普通话更适合日常使用,原因是觉得地方普通话更为亲切。
1.多种地方普通话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相比日常面对面交流时,使用地方普通话的情况有一定变化,但是整体的趋势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依旧是和较为熟悉的朋友网络聊天时使用地方普通话的占比最大。所以看以看出,无论在日常的面对面的交流中,还是在新媒体之下大学生在大多数场合都会使用地方普通话,地方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很高。
同样的情况在桂林也是一样的,但是在桂林的主角是“柳普”。根据调查显示,有部分来自其他方言地区的在桂林就读的大学生,在桂林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受到了“柳普”的影响,自身在与他人交流之时,也会使用带有桂柳地区方言的习惯性用词。不仅“柳普”具有感染力,其他地方普通话同样具有感染力。当大学生长时间地和来自其他方言区的朋友交流后,在一次次的交流与熏陶中,自身在使用地方普通话之时也会不自觉地将其他方言区的地方普通话的习惯性用语随口说出。例如来自柳州的大学生在和带有“南普”的舍友、“客普”的舍友、“夹壮”的舍友一同居住一段时间之后,他在使用“柳普”之时会不经意间地将“南普”“夹壮”“客普”中特有的词汇脱口而出。像这样多种地方普通话的交融的情况,在桂林各大高校已然形成一个趋势,也是一个特点。一个人说话时融合了各地方普通话的表达习惯,不仅在平常日常交流中有着这样的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的表现也是如此。
取少量梯度稀释藻液接种于BG11固体培养基中划线培养,待平板中长出不同形态单菌落后将其分别接种于新的固体平板中培养,直至平板中长出单一稳定的菌落,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用于后续实验。
大学生面对较为陌生的人时,会优先考虑使用普通话和陌生人交流,这样交流沟通时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也能减少使用地方普通话所引起的交流障碍。而且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因为不论是在刚入学时参加的社团招新的面试还是今后的工作面试中,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总是能让面试者脱颖而出,所以大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时也会十分重视对普通话的锻炼。这也能表现出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度及在学习生活中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话的使用更为广泛,网络上的很多视频、音频都以普通话的形式传播,更多人也更乐于观看使用普通话的视频。
表8 普通话考试成绩情况
根据表9所示,被调查的人中,有202人的普通话考试水平达到二乙及其以上,占比为96.19%,其中能达到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及其以上的人有122人,占比达到了58.09%。但是在选择在日常交流中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时,如表6所示只有16.67%的人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而分别有46.19%的人选择和熟悉的朋友才说地方普通话,还有19.52%的人选择只有在和老师交流时才会使用标准普通话。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形成能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随意转换的能力。为了适应种园的生活和处理不同的交际场合或交际的对象,大学生要经常在使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转换。这种情况在大学生日常交流中十分普遍。而使用网络平台交流时,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转换,在和家人、家乡的朋友、舍友等比较熟悉的人语音、视频聊天之时,常常会使用地方普通话;而在与老师、社团负责人等交流时或与陌生的人进行语音、视频聊天时,大学生会尽量使用标准普通话。这也是桂林高校大学生使用地方普通话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一)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在桂林的生活,桂林高校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使用地方普通话之时有以下特点:
2.环境影响普通话的选择和使用
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个手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的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去。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
在日常交流中,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整体呈现正面的态度,只有3名受访者选择对地方普通话反感。有59.05%的被访者表示对地方普通话是乐于接受的,而有17.62%被调查人对地方普通话表现出不太喜欢的态度,更有21.90%的人则是对地方普通话在日常交流中表现出喜欢的态度。
(二)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
表9
所以整体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倾向于积极并且对普通话的学习十分重视。
表10
在使用新媒体媒介时,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也比较类似,仅有4.29%的人认为在网络聊天环境下使用地方普通话有时候会妨碍交流,表达否定的态度。而更多的被访者表示接受,31.43%的人选择随意的态度,对交流不存在影响;41.43%的人比较接受,因为平时日常交流时已经习惯;22.86%则很乐意接受,认为在网络聊天环境之下使用地方普通话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表11
在调查大学生应不应该使用地方普通话时,60.00%的被访者表示可以适当地在日常交流和网络聊天使用地方普通话,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9.05%的人认为应该使用,可以让交流更有趣并且更有亲切感;9.52%的被访者对此则持无所谓的态度;剩下11.43%的被访者则坚持不应该使用的态度,认为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影响交流。
传文中,齐襄公灭纪国却安葬纪伯姬,孔子称赏他,许之以“侯”。《公羊传》于此指出了复仇的又一条原则,即须光明正大,把握分寸。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对于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呈不同的意见,但是整体上是比较乐观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支持地方普通话在日常交流和网络聊天的使用,认为地方普通话有着莫名的喜感并且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和较为熟悉的朋友或是亲人交流时,大多数大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地方普通话交流,因为地方普通话在来自同一个方言区的人看来会显得更有亲切感,从而拉近了人际交往的距离;而有时候地方普通话中的某些特定词汇更能准确地表达大学生想要表达的想法,所以很多人对地方普通话持有不排斥甚至乐于接受的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必定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性格特点,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参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时刻注意让学生保持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内外不断激励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整理与分析,才能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自身所擅长的事物并把它放大,对历史学习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结语
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变得相对频繁,他们在不仅在日常交流时使用,更扩大到了新媒体媒介的交流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还是比较热衷于使用地方普通话来与人交流的,这样使得交流更有趣并且有亲切感。在此基础之上,大学生还形成了能在地方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之间随意转换的能力,以此来应对不同社交场合或社交对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保持正面的态度,但是他们也表示地方普通话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且干扰到了普通话学习和应用。
大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社会语言使用的趋势。调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可为普通话教学提供实际性的参考,有助于地方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更快的过渡,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2] 王远新.多语言、多方言社区和谐的语言生活——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乡大寨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6-54.
[3]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杨玲.四川方言区在校学生的语言态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S2):58-61.
[5] 张建强.地方普通话产生根源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09(3):68-70.
[6] 樊九思.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以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 王冰洁.青岛大学生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状况及其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 陈章太.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1990(4):27-29.
[9] 李如龙.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62-70.
[10] 朱玲君,周敏莉.地方普通话研究综述[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2-74.
[11] 张芳.乡音难改——地方普通话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4):59-62.
[12]陈亚川.“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J].世界汉语教学,1991(1):12-17.
[13]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57-59.
[14] 李淮芝.新媒体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中图分类号] H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2-0089-04
[收稿时间] 2019-01-24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语言文字研究专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在校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桂林在校大学生为研究个案”(2015ZYG007)。
[作者简介] 张建强(1972-),男,广西贺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应用。卢德仁(1996-),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秘书学2014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刘凤华]
标签:新媒体论文; 地方普通话论文; 使用情况论文; 语言态度论文;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