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体会论文_赵芳

(长沙市八医院肛肠科 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 探讨隔姜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 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 组,隔姜灸组(治疗组)30 例,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关元、气海穴治疗,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第一次排尿时间、第一次排尿后残余尿量、显效程度。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1);治疗组术后第一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 01);治疗组改善术后尿潴留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隔姜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效果确切,减少术后患者痛苦程度,减少因导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隔姜灸;肛肠术后;术后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是指术后6-8h 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引起膀胱尿液不能排净,是肛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因为椎管内麻醉、术后疼痛、肛门部填塞物压迫、术后排尿习惯改变、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常需要通过导尿管排出尿液,从而增大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患者术后痛苦,延长了康复时间。隔姜灸是将艾绒捏成柱状放置在姜片上,然后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 一种治法。我院采用隔姜灸关元、气海穴治疗术后尿潴留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 例肛肠手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 组,隔姜灸组(治疗组)30 例,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0 例,本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8~45 岁。病史2 个月至15 年,平均5 年12 个月。其中混合痔34 例,肛裂16 例,肛周脓肿5 例,肛瘘5 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临床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肛肠术后6-8h 小便不利,排尿滴沥不尽,或尿流变细,或尿流中断,或点滴不出,小腹胀急不适,伴有神疲懒言,舌苔薄白,脉缓弱。腹部体检:下腹部膨隆,膀胱区叩诊实音,压痛。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术后尿潴留诊断标准。

2、年龄在18-45岁。

3、签入组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并伴有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隔姜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溃烂均不宜施灸。

3、由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结石、肿瘤等其他原因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

1.5 剔除标准

1、未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治疗的。

2、产生不良反应的。

3、观测指标不完善的。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2-0.3 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关元、气海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 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臀部肌肉注射1mg,每日一次。

1.7 观察指标

1、第一次排尿时间(从第一次治疗到有效排尿所需时间)。

2、第一次排尿后残余尿量(B超测量)。

3、排尿困难程度分级:

轻度:排尿困难,无明显腹部胀痛;中度:排尿滴沥,伴腹部胀痛不适;重度:尿液无法排出,腹部胀痛严重。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无效:治疗120min 后未自主排尿,腹部胀痛严重。有效:治疗60-120min 后可自主排尿,腹部胀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治愈:治疗60min 后可以自主排空尿液,腹部胀痛等症状缓解。

1.9 疗效标准

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第一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 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

治疗组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第一次排尿时间(h)比较

注: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1。

3.讨论

随着椎管内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普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临床多采用听水声诱导,膀胱区热敷、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方法促进排尿[2],临床观察效果不够理想,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且导尿管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尿潴留在中医属于“癃闭”,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失治误治可致肿胀、关格等危重变证[3]。可见湿热蕴结下焦、肝失疏泄、离经之血阻滞经络、病后情绪不畅和术后疼痛等因素。要善于运用针刺、艾灸等中医技术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药治疗作用。水蓄膀胱之癃闭为临床之急症,采用隔姜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膀胱平滑肌作用,松弛尿道和膀胱括约肌,恢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隔姜灸临床常用于虚寒证,如腹痛,腹 泻及关节疼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 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保健。关元: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气海: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功能主治: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本研究结果表明隔姜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较西医新斯的明在促进术后排尿,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排尿功能上有效果确切,可以广泛应用于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治疗,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28.

[2]黄妤.艾条灸法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63-64.

[3]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9-357.

论文作者:赵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隔姜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体会论文_赵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