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及预防策略论文_张西德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安康供电公司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伴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变电站常规化运维技术管理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想有效建构良好的管控机制,就要针对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危险点进行集中处理,从根本上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本文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常见危险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关预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维技术;危险点;预防措施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使用范围不断增大,也对变电运维技术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变电运维管理项目本身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要对电子元器件的相互联系以及潜在危险点进行集中分析,才能有效建立良好的预测机制,确保运维管理效果得到强化,保证预警工作以及安全管理措施能贴合实际需求,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就变电运维工作当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思考解决对策,旨在为变电运维实践提供安全有效的指导。

一、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

在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工作中,由于其整体项目既复杂又危险,因此,要在强化运维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针对危险点建立健全系统化的管控机制。

(一)倒闸操作

在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要结合电力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性分析,因此,要整合常规化运行状态、检修状态以及备用状态等信息,任何一个状态的失误都会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工作造成制约。值得一提的是,在倒闸操作中母线倒闸操作存在不当也会对整体运行过程产生影响,尤其在操作前,若是准备工作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就会导致变电运行行为受到制约。继电装置和自动装置在互相切换的过程中就会因为失误造成母线倒闸出现异常,甚至会引发误动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备用状态也被细化分为冷备用、热备用以及事故备用,不同情况的任务需求也不尽相同。图一、图二表示的热备用和冷备用,也是需要倒闸操作人员集中管理和综合性管控的项目,若是不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操作工序,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的留存。

图一:热备用 图二:冷备用

在倒闸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标准化流程有效开展相关操作。其中,填写倒闸操作操作票十分关键,是保证基础性管理机制和要求得以全面落实的关键措施,且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避免倒闸操作中工作人员出现擅离职守以及跳项操作的问题。但是,依旧有部分变电所工作人员忽略操作票编制实际要求使得倒闸操作危险性以及安全隐患增大[1]。

(二)接地刀闸误操作

在变电所运维管理工作体系中,接地刀闸误闭合问题较为常见,会导致电压互感器运行结构受限,变电运维操作失误也是出现接地刀闸母线侧误合问题的原因,甚至会导致供电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要明确每组刀闸连接线路,才能有效避免误操作。然而,部分地区套管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器件表面油漆除尘工作不到位或者不规范也使得变电运维工作受到限制,故障问题频发,甚至会大面积造成停电问题。

(三)倒闸静电问题

在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倒闸产生的静电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若是不能对设备校验中发现的静电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导致电气设备和电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使得设备检验工作受限。因此,要及时处理变电运维项目中出现的静电问题。除此之外,对变电运维中带电挂地线等行为进行明令禁止,才能减少安全问题[2]。

(四)压板操作问题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安全监督检测人员也要对整体变电运维管理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管控和监督,维护检查机制的实效性。要对其自投压板和低周保护压板进行集中检验,若是使用不正确也会对整体运维管控项目造成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另外,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有序开展后备检测工作,就会出现母联断路器误动作,产生大面积停电问题。操作人员要秉持专业态度和技术进行检测管理,才能提高管控项目实效性[3]。

二、变电运维技术管理预防措施

针对变电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危险点,要解决这些危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性措施,这样,危险点的运维控制效果会更加的突出,整个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优化倒闸操作

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处理机制,确保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首先,要调整倒闸顺序,要对断开的断路器停电操作予以管控。其次,断开母线隔离开关和线路隔离开关,保证送电合闸操作顺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最后,要有效处理停电操作。在停用一次设备后,运行停用保护和自动装置。综上所述,线路停电时,先停负荷侧断路器,再断电源侧断路器,送电时与此相反;拉开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时,先拉线路侧,再拉母线侧,送电时与此相反。线路送电前,应检查线路保护已正确投入;线路送电后,应检查三相负荷及断路器实际位置正确。另外,母线停送电过程中,为防止互感器出现反充电问题,先要进行分段母线停电保证带电测母线隔离开关的有效性。并且,要在双母线充电进行母联断路器处理工作,拉母联断路器前检查电流表指示为0[4]。

图三:母线停电操作

(二)建立安全制度

在变电站运维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完善规章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要对施工过程、检查卡以及操作流程予以管理,不仅要建立完整的安全产工作制度,也要构建职工业绩量化考核等安全监督策略,确保能运行一套可行性较高且安全的生产活动流程,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为运维管理质量的全面升级奠定基础。

管理部门要针对具体情况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管理,积极运行系统化的运维管控项目,维护制度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也为后续职责管理体系提供保障。管理人员要对管理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重视,提升改正机制实效性。要对具体的管理办法进行集中的完善,及时改正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建构责任机制,对考核制和质量监督机制予以全面分析,确保管理项目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关部门要结合安全知识讲座,建立健全知识管理和考核机制,维护安全运行的项目管理条件,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安全制度管理效果的最优化[5]。

(三)升级监督机制

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集中管控和系统化管理,确保监督职能得以全面落实,整合管理目标的同时,对监理项目予以重视。要积极建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安全运行能力的有效性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尤其要对前文提到的危险点问题予以集中关注。相关项目开始之前,要保证安全运行机制和管控措施的维护程度贴合实际,整合技术管理和监督水平。相关技术监督人员要积极落实质量关,践行全过程监督机制,维护操作的实效性,也能保证变电站安全供电问题,尤其是重点监督项目,在执行具体管理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从专业水平和素质管理项目出发,从根本上提高变电运维管理体系的实效性[6]。

除此之外,也要对设备进行集中巡视和检查,构建完整的设备监督管理制度,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提高监督岗位工作水平,有效结合实际观察记录制定有效的预测工作,为提升变电运维管控效果奠定基础。尤其是在完成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工作后,要完成书面结论,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工作效果奠定基础。

(四)优化技术运行机制

为了全面升级管理效果,相关技术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分析,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标准。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成为了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结构和运行机制,在维护变电运维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有很大帮助,不仅能提升操作的灵敏性,也能保证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实际意义。

另外,要强化运维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强化其职业素养,一定程度上规范运维人员工作流程,确保工作人员能凭借操作证件上岗,有效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也要定期召开相应的安全管理分析会,为职工沟通管理奠定基础,真正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落实运维技术一体化发展策略,确保能满足运维技术管理需求,实现运维工作和检修工作统筹管理的工作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变电运维管理项目中,要积极建构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从根本上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运维管理项目的实际水平,增强监督机制的管控力度,确保技术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维护变电运维管理项目的综合水平,也为我国电力系统和谐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的探讨[J].信息通信,2015,14(12):286-287.

[2]肖梁.论220kV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7):22-23.

[3]彭程,张智强.220kV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J].民营科技,2015(02):72.

[4]覃伟,杨柳柳.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及其预控对策[J].通讯世界,2017(11):168-169.

[5]石志刚.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01):347-347,348.

[6]邹星星.对220kV 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11):89-89,90.

论文作者:张西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  ;  ;  ;  ;  ;  ;  ;  

基于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的危险点及预防策略论文_张西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