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隆化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承德 068150
【摘 要】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龋病是儿童最常见口腔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摄入糖分、营养物质比例相对增多导致龋齿发病率升高。本文分析了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小儿龋齿;临床治疗
龋齿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当龋洞形成后,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一侧有临床症状的龋齿,引起儿童咬合不适,会影响颌骨的发育,甚至导致颌面部畸形。一般龋病患儿咀嚼、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一、小儿龋齿的病因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一般认为口腔致龋病菌、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四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龋病的发生。除大家公认的口腔卫生差,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导致龋病发生率升高外,近几年的一些研究有些新进展。非母乳喂养儿童龋病患病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对于非母乳喂养儿童,由于奶瓶喂养习惯,牛奶和奶粉中加糖及喂养时间的延长会加大患龋的危险性,从而导致乳牙龋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也会出现龋齿发生率升高的趋势。变形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细菌,同时有研究表明口腔HP阳性患者易患龋齿,HP感染可能为重要的致龋菌。HP在牙菌斑产生的黏附素、脂多糖、尿毒酶、空泡毒素等多种毒素代谢产物可刺激牙周黏膜产生炎症并破坏牙周组织;其代谢产物亦可对牙本质直接造成慢性损伤;可打破原有的口腔微生态平衡,与变性链球菌、放线菌属及某些乳酸杆菌等致龋菌相互作用,为其他致龋菌提供合适的致龋环境。维生素D缺乏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使牙釉质和牙本质发育受到影响,易形成龋齿。患龋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这与小儿牙弓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扩大、生理间隙形成、牙齿之间的接触点丧失、易嵌塞食物便于菌斑的形成相关。牙齿排列不齐的儿童易患龋齿,系因这类儿童其牙齿表面不齐整,牙菌斑容易存积不易清除所致。偏侧咀嚼与龋病发生存在相关性,原因可能是习惯性偏侧咀嚼导致磨牙颌面的磨耗不一致,使用健侧牙齿比患侧多,而废用侧牙齿常堆积牙垢,由于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
实例分析
一般资料。选取接诊的144 例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龋坏均位于颊沟或颌面,144例患儿共有290 颗患牙。所有患儿的龋洞数量均≥1 个,龋洞直径均>1 mm,能容最小号挖勺,且腐蚀未累及牙髓。
方法。改良组: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手术器械包括各种型号的挖器(大号、中号、小号)、水门汀充填器、口腔检查器盘等,手术所需材料包括氢氧化钙糊剂、玻璃离子充填料(含氟)。使用手提挖匙彻底清理龋洞和窝沟,将龋洞中的腐蚀物质彻底去除,然后对患牙涂布清洁液,再使用清水冲洗,以干棉球隔湿并吹干水分。严格按照调制比例(1∶1)配制玻璃离子粘固剂,然后把粘固剂送入龋洞,并压实。最后使用器械将多余的填充料清除,调整咬合后即可完成。常规组:常规填充技术。使用高速手机将患牙内层及外层的龋坏牙本质去除,将龋洞制备成具有一定固位型、抗力型的窝洞,以干棉球隔湿,常规消毒后,使用光凝单组份复合体(Dyract)对窝洞进行充填。极敏感患儿,需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
3.疗效评价。治疗后,牙齿表面光滑,视觉效果满意,患牙未出现继发性龋病,或者部分充填物脱落但患儿无自觉症状,判定为充填成功;充填物折裂或基本脱落,患儿有牙髓症状或继发性龋病出现,判定为充填失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儿术中合作情况评价:治疗进行顺利,主动接受、配合治疗,为合作型;对治疗有抵触行为,必须在命令或诱导语言下才能进行治疗,治疗进展困难,为畏惧型;拒绝治疗,必须在强制措施下,才能进行治疗,为强制型。
4.统计方法。该研究数据全部录入SPSS18.0 统计学软件中做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t 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利用χ2 检验进行数据比较。
5.结果。一是术中配合度。两组患儿术中配合情况比较,见改良组患儿中,有66 例为合作型,合作率为91.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有1 例(1.4%)为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治疗,常规组有8 例(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有23.6%为畏惧型,显著高于改良组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是填充效果。术中,改良组有12 例患儿有疼痛感受,占16.7%,常规组有30 例,占41.7%,改良组的术中疼痛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3 年内的充填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5.1%、9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 年、2 年、3 年的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龋病多发生于牙菌斑下方,大量研究都显示该病的发生与食物成分有密切的联系。目前,随着人们进食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碳酸饮料、零食、酸性食品、糖类物质摄入量不断增加,也让龋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儿童时期是建立咬合关系的关键期,此时发生龋病,不仅会影响牙健康,更会影响患儿上下颌牙齿对应关系及牙排列情况,所以应尽早治疗儿童龋齿,以免影响咬合关系建立。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是一种采用手用牙科器械去除已经发生龋坏的牙体组织,并用高强度的玻璃离子材料对受损牙体进行修复的牙科技术。据国外研究显示,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所引起的疼痛,造成的牙损伤是最低的。目前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使用的充填材料普遍选择玻璃离子,该方法是创伤最小、预防效果最好的阻止龋病进展的治疗方法。该研究结果显示:排除失访病例,改良组患儿术后充填成功率为95.1%,7 颗患牙充填失败。充填料磨损过大、操作技术不过关(如指压技术差、龋坏组织未清理干净等)、充填料质量不合格等均可导致充填失败,同时,在调制玻璃离子时,粉液混合比、调制时间、调制方法、填充过程中有无受到污染等,也会对充填质量造成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儿的合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填充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能够达到与传统填充技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少术中疼痛,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且操作简单,易为患儿所接受,是治疗小儿龋齿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小儿龋齿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多且复杂,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给父母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烦恼。有关部门应做好积极的宣教,力求让大家掌握基本的龋病预防措施。父母应在孩子成长上多留心,做好龋病的预防工作,使孩子尽可能远离龋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生梅,许雪静,张晓,等.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青海海东地区85例儿童龋病防治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5,30(2):126-127.
[2]黄莉莉.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5,31(21):73-74.
[3]严俊.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2015,4(4):272-273.
[4]陈丰.小儿龋齿应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19):77-78.
[5]李生梅,许雪静,张晓红,等.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青海海东地区85 例儿童龋病防治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5,30(2):126-127.
[6]卢隽.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6(11):296.
论文作者:陈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龋齿论文; 患儿论文; 技术论文; 小儿论文; 儿童论文; 统计学论文; 创伤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