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_张欢欢

直观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_张欢欢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321000

【摘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重中之重的内容。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再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因而对计算缺乏兴趣。因此,我们合理运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教学,重构理想的计算教学,变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直观模型 算法 算理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直观模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材料和直观材料,如小棒、计数器、长方形或圆形图、数直线等。在计算教学中,直观模型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并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但这种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又容易被忽视。因此,着重研究直观模型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

一、引入直观模型,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教学是枯燥的、复杂的,不像概念课那样丰满,能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我用熊二数钱导入课题,出示3个一元,学生得出3元,出示4份3元,可以让孩子得出算式3×4;再出示2两份 3×4,得出6×4;最后出示两份6×4,得出6×4+6×4或12×4。课始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动画情境,再加上直观的教学模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集中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感受新知。这样的设计,让计算课开端去掉“枯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

二、借助直观模型,促进算理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直观模型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理解算理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出的观点。

1.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

直观演示,操作学具等活动,为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在直观操作之后,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此时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把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整理和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过程中,通过学生摆圆片,让学生理解“凑十”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8+5怎么会等于13呢,谁能说清楚?

生:我是用小圆片先摆好8个,再拿出5个,数一数就是13个。(由于课前让孩子们准备了小圆片,他们就直接借助圆片来计算8+5了)

师:哦,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还有吗?

生:8+2=10,,5里面拿出2个还剩3个,10+3=13。(有的孩子已经知道了凑十法)

师:这么好的方法,你听清楚了吗?谁再来说说看?

再叫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一说,教师相应的板书:看到8想到2,5可以分成2和3,8+2=10,10+3=13。

师:也许有的小朋友没有听明白,没关系,我们请好朋友来帮帮我们,同桌合作,拿出圆片,跟老师一样,左边摆8个,右边摆5个,摆好了吗?摆好的,同桌两人把刚才的方法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

指名汇报,到投影上摆一摆

师提问:为什么他要在右边拿出2个圆片?

生:因为8差2个就是10个了。

教学中,设计学生摆圆片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教师就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8个小圆片,再摆5个。让孩子理解5为什么分成2和3,看到格子里空着的2格,就想起8再加2就凑成10。经过这样操作与分析后,孩子更好的理解了“凑十”的方法与思想。?看到8想到2,5可以分成2和3,8+2=10,10+3=13。这样的语言表达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对学具操作过程的理解和归纳。

2.多角度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当学生对算法有点理解时,我们应该及时抓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算一算、圈一圈等方法得出了计算结果同本节课的重点用竖式计算相联系起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为理解算理进行了比较。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学习乘法竖式12×4时,学生对竖式的计算并没有困难,难就难在理解为什么2×4得到的8写在个位上,为什么1×4得到的4写在十位上?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在加法竖式里找出对应的2+2+2+2与10+10+10+10,还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对应的4张10元和4份2元。通过在不同是方法里圈一圈,学生就能准确的理解12×4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算理。

三、利用直观模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利用形象的图形来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直观地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有小括号的运算》的教学,要求郁金香有多少盆?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用逆向思维解答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这时,线段图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的直观作用,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3盆郁金香+8=35,3盆郁金香=35—8”的意思,根本不需要老师再多加解释。当求第二个问题:一盆郁金香多少钱?大部分学生就列出了“35—8=27,27÷3=9”的算式。这样,借助一个简单的线段图,就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数求和的问题也就在轻松愉悦之中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经历,有机会感受,有机会理解,有机会创造。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目标,它背后深远的意义还需要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开动脑筋,深入挖掘,潜心感悟。

参考文献:

【1】张丹,《例谈直观模型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年z1期。

【2】汤飞梅,《小圆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第12期。

论文作者:张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直观模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_张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