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园区论文,中国论文,评价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1)02-0049-06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反映一个复杂系统的一系列指标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指标群。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指标集合是建立在某些原则基础之上的,以达到全面评价系统整体功能,谋求整体功能最优调节的目的。因而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是系统、全面描述和评价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若干重大领域运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在一些国家已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实施。1999年我国53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3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60亿元,实现利润256亿元,完成出口85亿美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并必将继续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国内外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最早涉及科技园区评价这一研究领域的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思·K·拉森。他们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硅谷”的起步和成长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揭示了硅谷形成“凝聚经济效应”的条件[2]。然而,这种定性分析的方法很难对科技园区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但其探索性的工作对后人进一步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对现有文献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对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园区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

(1)成功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

美国学者鲁格和高德斯在《科学园区里的技术》一书中提出的评价科技园区成功因素的指标为:1.成为研究与开发和高技术活动的基地;2.有一个或几个从事科研的大学、工程学院和医学院支撑;3.良好的环境;4.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5.有远见的政治、科学和企业的领导者[3](P194~205)。

陈益升在《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对科技园区成功因素评价而设计的另一种评价指标体系(表—1)[4]。

表—1 美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

1.相对重要指标:经济发展(1)多样化区域经济

 基础;(2)开发并培育新的商务活动;(3)区域

 现有研究与开发中的资本;(4)扩展地方就业

 机会

2.一般指标:大学和技术的发展(1)加强大学技

 术培训和合作研究;(2)通过园区商务活动增

 加技术转化;(3)鼓励区域企业;(4)增加区域

 生产和创新;(5)为地方大学生扩展就业机

 会;(6)大学研究的商业化;(7)提高附属大学

 的知名度

3.相对不重要的指:收益与分配(1)提供较高薪

 金的工作岗位;(2)园区工作设施交易获利;(3)

 为低素质劳动者扩大就业机会

资料来源:陈益升,《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科研管理》第17卷第6期,1996年11月,第4页。

在美国还有一种评价科技园区运行情况的指标体系框架,主要用如下8个指标来评估科技园区的:1.科研人员的流动性;2.科研与公司间转化中心的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组织;3.风险资本的流动性;4.在发展母子公司中“企业家”精神的发挥;5.园区设施的服务和环境质量;6.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7.用于研究的公共财政支持程度;8.公司和园区对国际的开放程度[5]。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最有特色的是,认为科研人员、资本的超流动性(hyper-mobility)是科技园区的主要特征,因而将科研人员和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分别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首要指标和第三位指标。

2.区位条件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

美国著名的DMJM房地产开发公司根据他们建设开发科技园区的经验,认为区位选择是科技园区成功的关键[6],科技园区应拥有良好的交通、通讯条件,尤其应靠近大学、国家实验室、图书馆,以及智力和信息密集地区,并应拥有优秀的幼儿和中小学教育系统。

1982年,布鲁诺和狄波基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存在12个因子对科技园区高技术企业影响巨大,它们分别是:(1)风险资本;(2)经验企业家;(3)技术熟练工人;(4)供应充足便捷;(5)接近市场;(6)政府优惠政策;(7)邻近大学;(8)土地和设施易得;(9)交通便捷;(10)思想解放;(11)服务业繁荣;(12)具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7]。

1988年,美国学者马立基和尼卡波概括了科技园区的特殊区位条件为:(1)具有作为新技术活动苗床的研究开发机构;(2)具有高素质熟练的劳动力;(3)政府对新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支持程度;(4)具有空间差异的风险资本;(5)具有刺激和鼓励企业家的环境;(6)对新公司具有廉价的房地产市场。他们在进一步的研究后指出,现代科技园区区位选择优先考虑以下因素:所依托的城市地区的智力密集程度和良好的相关产业、支持产业的网络、风险资本、接近国际水准的基础设施、支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与政策、以及对工人和其家庭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环境[8]。

科技园区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有内在有机的联系,反映了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表现为:(1)揭示了区位支撑能力的重要性。科技园区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科技产业社区系统,它离不开所依托的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的智力、市场、交通对科技园区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均选择了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等指标。(2)揭示了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尽管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评价的目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均选择了政府支持、优惠政策这方面的指标。(3)选择了风险资本、研究开发等指标,体现了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

2.国内研究综述

原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早在1992年就开始酝酿设计我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在贵阳、哈尔滨和大庆等地,邀请全国几十位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多次研究。1996年1月以来,由原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了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对此问题再次进行了研究。国家科技部门分别于1993年和1999年两次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1993年公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标准(试行)》实际上从经济、资本、建设、企业、创业中心、人才、外国企业和工业总产值等8个方面27个指标来构造我国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3]P193。

表—2 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1993年)

1.技工贸总收入15.高技术企业产值占全

2.工业总产值 区总产值比重

经 3.税金总额 企16.高技术企业产值占全

4.出口创汇

市总产值比重

济 5.人均技工贸总 业17.国家级火炬项目数

收入18.当年总收入超亿元的

6.人均利税

企业数

7.税后返回金额19.创业中心获财政支持

资 8.财政支持金额 创20.创业中心拥有孵化场

9.贷款余额 业

地面积

本 10.筹资金额 中21.在孵企业数

心22.毕业企业数

11.累计基础设 23.吸引国外学成人员

施建设面积 24.外资企业占园区企业

基 12.当年完成基

总数

建面积

企25.实际到位资金数

13.累计建筑竣

工26.工业半值占全市工业

建 工面积

产值比重

14.当年建筑竣

产27.新增工业产值占全市

工面积

新增工业产值比重

资料来源:顾朝林,《中国高技术术产业与园区》,第193页,中信出版社,1998年1月

这是国家科技部门首次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引入我国科技园区的管理之中,试图用这一动态管理模式来监控我国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质量。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是对我国科技园区考核评价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因而具有开创性。但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体现在:(1)偏重于经济总量指标的考核评价,重视度量科技园区的现状,忽视发展趋势的考核。(2)在指标选取上,忽视了技术创新,创新资源、风险资本等,客观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国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3)强调利用外资和外资企业数量的考核,忽视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考核。(4)注重对硬指标的考核评价,忽视了对制度环境软指标的考核评价。虽然制度环境软指标的评价主要以定性为主,考核评价比较困难,但设置必要的制度环境软指标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5)强调科技园区自身的考核,忽视了对传统产业改造能力的考核,这与要把我国的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传统产业改造的基地这一重要目标不相符合。(6)强调量的扩张的考核,忽视了质的提高的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了由4个指标构成的基本建设这一指标层,但科技园区创新活动水平的高低似乎与厂房基本建设面积没有正相关系,显然设置这一层次的指标是不合理。

1999年6月29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经修改的《中国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表—3)[9]。

表—3 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内容权重 内容

权重

(%)

  (%)

1.R&D经费占总收入的比

8

2.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6

技术 3.从事R&D人员占年末从

4

创新27 业人数的比例

4.硕士以上人员占年末从 4

业人数的比例

5.人员培训 3

6.产学研合作项目数 2

7.高新区软环境建设 8

8.高新区信息网络状况3

9.交通状况 2

创业 10.新建区绿化覆盖率 2

环境

24 11.环保状况 2

12.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数

3

13.创业中心毕业企业总收 4

14.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

8

15.人均总收入

5

发展 23 16.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 5

及技术性收入的年均增

长值

17.单位面积技工贸收入

5

18.上缴税费总额 6

19.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 6

贡献

15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比

20.高新区企业年末从业人 3

21.出口创汇 4

22.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及海 3

国际化 11外专家数

23.国际合作、合资项目数 2

24.实际到位外资额

  2

资料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1999年6月29日。

与1993年公布的相比较,主要改进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的建设上,设置了研发经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从事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创业服务中心在孵企业数等一系列度量创新能力的指标。(2)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既评估当前的经济总量,又评估发展速度;既评估发展现状,又评估发展趋势。(3)评价工作较为规范,建立了专家评估工作小组、数据库和数学模型,对科技园区进行持续跟踪分析。但是,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仍然存在四个明显的缺陷:(1)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建立在某些原则基础上的指标集合,目的性、导向性十分明确。但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与1993年公布的相比较,评价的是什么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似乎还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2)如果将评价的重点定位在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上,则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根据创新能力的结构来展开。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在此方面虽然有所体现,但仍没有从根本上围绕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来设置。(3)评价指标体系仍然没有将科技园区与所依托的城市融为一体来考虑设置,忽视了城市对科技园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这一国内外普遍认同的客观规律。因而评价结果对我国科技园区的布局调整没有更多的指导意义。(4)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制度创新的权重系数偏低,而制度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正是我国科技园区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1.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切入点

科技园区为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亮点。但我国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运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我国科技园区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为政府决策服务,以调整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政策与战略,确保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构建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可能形成不同的模式,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随之就会产生不同的政策决策,就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中国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首要的是解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切入点问题。

中国科技园区主要是依靠我国自身的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促进和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基地。科技园区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众多不同的主体参与,相互作用和相互激励,对创新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它是决定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速度和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从微观角度上分析,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企业群对各种资源的获取、协调、融合以实现创造性集成的能力;从宏观角度分析,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体现在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上。所谓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就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众多不同创新行为主体广泛参与和相互作用,对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创造性集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以区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是建立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佳选择。其目的性、导向性就十分明确,即要评价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

2.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分析

以区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建立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根据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与基本特征,选取一些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协调一致的标度量,从不同方面对创新能力进行衡量,然后设计出计算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各个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数的过程。按此思路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否正确评价科技园区的高技术产业化能力,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

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是指创新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组合的联结方式。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组合的概念,它由若干能力组合而成的。根据集成创新理论观,通过对科技园区全方位的系统考察,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支撑创新能力这三元结构。在这三元结构中,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支撑创新能力要素是对科技园区域创新活动影响最大的环境背景要素,是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的基础要素;技术创新能力要素与支撑创新能力要素要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实现最有效的组合,必须形成符合高技术产业化规律的制度创新体系,制度创新能力就成为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的保障要素。由此可见,在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撑创新能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10]。

3.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

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要把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领域的复杂关系简单化,获取量化的指标信息,为了解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同时完整的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对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的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反映,由此发现阻碍和影响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的不利因素。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应当为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提供评价、监控和预测等功能,不仅能说明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现状,而且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估。具体来讲:

(1)评价功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是由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撑创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的。对上述三个要素指标由专家组集体加以判断评分,给予权重,可以计算出上述三个要素的综合得分,据此,对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作出宏观评价。同时,通过分析三个要素指标各自得分,可以评价各个要素对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状况。

(2)监控功能。通过对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一定时期内持续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产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实现监控功能。

(3)预测功能。根据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预测条件,进行预测条件的运算与判断,发出预测信息,实现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变化发展的预测功能,便于对科技园区实行动态管理。

4.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从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本质特征出发,根据科学、全面、简便、易行的原则来考虑,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系统是涉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撑创新等方面的复杂的结构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这一特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应得到充分的反映。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设置时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然而在科技园区创新实践中,涉及到大量的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变量,而这些变量中难以量化,但这些指标对评价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用定性指标加以描述。在评价分析时,再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近似值加以反映。

(3)完备性原则。完备性意味着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既必要又充分,由若干指标构成一个指标的完备群,每一个指标反映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某一个层面,n个指标相互独立,构成一个n维空间,空间中的每个点都对应着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状态。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既应反映现实的结果状态,也必须反映活动的过程。结果状态是检验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准,然而,由于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其真实值。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有反映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现实的指标,又要有反映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状态的指标。

5.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基本框架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始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问题。建立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如结构化系统分析、经济指标法、层次分析、专家评价咨询等等。

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本研究采用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这种方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11]。这种方法不仅理论上相对成熟,应用上比较广泛,而且是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以现有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适当构建体现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本质特征的新指标,按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框架可以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图—1)。

本文认为,由此建立的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优点:①目的性十分明确,主要评价的是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这就为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发展导向。②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高技术产业化能力的提高根本上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这一层次的指标就从根本上反映了科技园区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评价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把制度创新能力作为影响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能力的一个独立的要素,揭示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反映了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制度创新落后于技术创新的现状。设置这一层次的指标就可以评价科技园区制度环境的现状,这将为推动科技园区制度环境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④深刻揭示了区位支撑能力在科技园区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了科技园区区位选择的基本规律。设置这一层次的指标并加以评价,这就为调整科技园区的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撑创新能力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系数是不相同的。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导下,通过合理设置具体指标,邀请专家合理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合适的定值方法,就能较为成功地建立中国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能够较好地克服国家科技部门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收稿日期:2001-02-05,修订日期:2001-02-12

标签:;  ;  ;  ;  ;  ;  ;  ;  ;  ;  

我国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