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南的报告看联合国改革的前景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从安南的报告看联合国改革的前景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从安南报告看联合国改革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南论文,前景论文,联合国改革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3月21日,安南秘书长正式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全面报告——《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安全、发展和人权》(以下简称安南报告),(注:《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安全、发展和人权》,2005年3月21日,http://www.un.org/largerfreedom/report-largerfreedom.pdf,http://www.un.org/chinese/largerfreedom/annex.htm)并敦促各会员国在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达成共识,实施改革。今年恰逢二战结束与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也是联合国改革进程中的决定性一年。安南报告如被国际社会采纳,将对21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鉴此,本文拟就安南报告各要点及联合国改革前景加以分析。

首先,关于穷国的发展问题。安南报告将发展与“免于匮乏”的自由放在“三大自由”之首,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南北之间贫富悬殊、贫穷国家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帮助的紧迫现实。安南就此主要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呼吁发展中国家尽快制定并实施符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敦促各发达国家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援助金额在2009年之前应达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5%,在2015年之前达到0.7%,同时进一步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三是呼吁世贸组织成员国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提供免除关税及配额限制的市场准入,改善其外贸环境。这三项举措试图分别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来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前瞻性,但能否具体落实则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态度与立场,有待其作出让步并采取集体行动。目前,发达国家对外援助占其GDP比例平均只有0.25%,达到0.7%的仅巴西、智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五国。(注:《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安全、发展和人权》,2005年3月21日,http://www.un.org/largerfreedom/report-largerfreedom.pdf,http://www.un.org/chinese/largerfreedom/annex.htm)安南的设想与现实情况差距很大,且明显缺乏有效约束力。

其次,安全领域的设想。安南试图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强调国际联合反恐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强烈敦促”世界各国在2006年9月第60届联大结束前缔结一项全面的国际反恐公约,包括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而统一的界定;二是成立新的建设和平委员会,帮助冲突国在战争结束后避免陷入新的战火。应该说,这两条落实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因为国际社会在联合反恐防扩散与加大维和力度上分歧较少,共识较多,且得到美国等大国支持。(注:“America and the United Nations:Love at second sight",The Economist,March 26th-April 1st 2005,p.33.)如联合国一特设委员会于4月1日顺利通过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草案》,并已将其提交给联大正式审议。三是针对极为敏感的使用武力问题,安南报告提出了三点主张:(1)主张国家有权针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发动“先发制人”打击,而不需经过安理会批准,并认为这是联合国宪章第51条本来就规定的权利;(2)国家对于潜在而非紧迫威胁,如要进行自卫,包括出于预防目的即所谓“先发制人”,其决定权在安理会;(3)主张国际社会有权通过安理会对种族屠杀或其他暴行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并由安理会就其核准或授权使用武力的原则制定一项正式决议。安南这三条关键主张的可行性各不相同。第一条属于国家的正当自卫权范畴,国际社会对此异议不大。第二条建议及由安理会通过有关授权使用武力原则的决议,由于美国强调国家有权自主决定预先自卫及采取先发制人行为,反对由安理会主导,并对由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深表怀疑,(注:Daily Press Briefing,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05/43693.htm)故其可行性也大打折扣。第三条主张国际社会有权进行人道主义干预,这一条西方色彩浓厚,对发展中国家甚为不利,因为它将严重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为西方发达国家打着国际社会的旗子随意对外干涉甚至发动侵略战争打开方便之门。对此,《经济学家》载文指出安南是在赌博,试图让发展中国家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来换取发达国家增加援助。(注:"America and the United Nations:Love at second sight",The Economist,March 26th-April 1st 2005,p.33.)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势必反对该条,其可行性也不大。

第三,扩展人权事务。安南主张大幅提升人权事务在联合国的地位,并为此提出两大建议:一是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造为一个规模较小的常设人权理事会;二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须在安理会及建设和平委员会中扮演更积极角色。安南报告这些主张主要是为了迎合西方发达国家口味,因为西方大国一再指责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藏污纳垢、效率低下。安南报告的提议明显忽视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自将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质疑。

第四,安理会改革。安理会改革是整个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事关国际政治权力再分配与大国重新洗牌,国际社会尚未就此达成共识,因而安南并未指明安理会扩大的具体方案,只是强烈敦促各国积极考虑采纳与选择“名人小组报告”所提的A、B两套方案,(注:“名人小组报告”所提两套方案都将安理会成员从现在的15个扩大到24个,其中A方案增加6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具体分配是亚太与非洲各2个,欧洲与美洲各1个,以及增设3个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B方案则不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但新增8个任期4年并可连任的准常任理事国席位,具体分配是上述四大区域各2个,以及增设一个任期2年(不可连任)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并要求各国应在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召开前务必就此作出具体决定。目前来看,A方案被采纳的可能性要大于B方案,原因是该方案得到了那些有望成为新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以及某些安理会现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如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已结成支持A方案的“四国集团”,打算在4月份要求联大通过安理会改革决议;而美国与法国均已表示支持日本成为新常任理事国。B方案目前只得到由韩国、巴基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意大利等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支持,这些国家对其“对手”可能成为“新常”相当不满,但毕竟力量较弱,故B方案被采纳的可能性较小。当然,安理会改革还存在着另外两种可能前景:一是由于有关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歧严重,国际社会难以在2005年9月首脑会议前达成一致,故而继续维持安理会现状,推迟改革;二是有关各方相互妥协,在上述两套方案基础上提出新方案并被普遍接受。不论安理会最终将以何种方案进行改革,现在能够肯定的有三点:一是如增加新常任理事国,新增成员国将不具否决权;(注:“安南举行新闻发布会”,2005年3月21日,http://www.un.org/news)二是安理会改革难度相当大,除了因有关国家之间积怨太深、矛盾尖锐外(例如日本与韩国之间),还由于扩大安理会需修改联合国宪章,要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2/3多数同意以及安理会达成一致;三是有关国家围绕安理会改革正在合纵连横,一场“硬仗”不可避免。

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对联合国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改革进程艰难且缓慢。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南报告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现实情况看,联合国改革前景似不容乐观。首先,美国对联合国改革究竟是何政策仍是未知数。布什总统任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出任驻联合国大使即是一例。《经济学家》载文指,美国现已感到单边主义行不通,有求于联合国。布什总统将一向作风干练直率的博尔顿派驻联合国,暗示美国倾向于改革而非破坏联合国,这有助于推进有利于美国的联合国改革。(注:"America and the United Nations:Love at second sight",The Economist,March 26th-April 1st 2005,p.33.)但博尔顿一贯对联合国不屑一顾,他的走马上任对联合国改革究竟是利是弊还有待观察。其次,围绕安理会扩大方案,安理会“新常”各竞争对手之间、“四国集团”与“咖啡俱乐部”之间、安理会现“五常”之间,彼此利益不同、分歧严重,这必然会迟滞联合国改革进程。再次,如上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联合国改革难以两头兼顾。最后,联合国与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丑闻影响犹存。有关调查报告虽已为安南本人洗清污名,但毕竟其子身陷其中,安南形象与信誉依然受损,这也将对联合国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安南试图效仿二战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以新“三大自由”来推进国际社会与联合国自身改革,但受各种因素掣肘,联合国改革仍将任重道远。

标签:;  ;  ;  ;  ;  

从安南的报告看联合国改革的前景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