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1]。在当今社会,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倘若教师仍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学会的知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却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之后,他们就具备了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整堂课都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学生则被动的倾听。教师在课堂上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2]。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举出一些例子,并且思考一些怎样对意义相反的量进行区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巧妙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仅仅围绕着教学内容来设计,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考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的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等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数学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需求、和性特点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3]。在平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习需要有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效率。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得到教师的关注,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侧重点,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并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曼,刘俊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43-44+56.
[2]朱兴宏.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27.
[3]程勋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10):16-17.
论文作者:罗燕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数学论文; 核心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