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给予12.5mg/次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25.0mg/次米非司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1.40%,与对照组的86.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实现大剂量药物的临床效果,且小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用药剂量;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062-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临床可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疼痛、白带增加、流产、贫血、不孕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近年来,我国女性子宫肌瘤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需引起高度重视。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常见药物,其临床疗效已被临床证实,但其用药剂量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收集了8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7.81±3.40)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72±0.45)年;其中浆膜下肌瘤33例,肌壁间肌瘤38例,黏膜下肌瘤15例。入组标准[1]:接受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无米非司酮禁忌证;近半年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肌瘤类型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35)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每次25.0mg,每日1次,在月经第1~5d于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2.5mg,每日1次,在月经1~5d睡前服用。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后,经B超检查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上;无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以下或无变化;子宫肌瘤反跳: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增加20%以上[2]。
1.5 统计与分析
收集86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版本为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研究出现的子宫肌瘤体积等计量数据,采用(x-±s)形式表示,接受t检验;研究出现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数据,通过(n,%)描述,接受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3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发生9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嗜睡,2例乏力,5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033,P=0.0044)。
3.讨论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盆腔疼痛、阴道出血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病情的进展,子宫肌瘤体积不断增大,导致患者出现痛经;子宫肌瘤较大时,引起宫腔变形,影响胚胎着床和成长,增加流产风险;子宫肌瘤的生长对患者产生压迫感和疼痛感,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此外还会影响患者正常月经和正常排卵,引起不孕,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3]。临床可通过B超、腹腔镜、宫腔镜等轻松诊断子宫肌瘤。
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发生与雌二醇有关,降低人体雌二醇受体水平,可抑制子宫肌瘤生长。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持续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提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4],结合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强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能力。米非司酮可溶解卵巢黄体,降低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提高热休克蛋白和P体结合能力,有效抑制孕酮水平,从而阻碍子宫肌瘤生长。同时,米非司酮可抑制人体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达到阻断孕激素、缩小子宫肌瘤体积的作用。
目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已被临床证实,但米非司酮用量存在争议[5],合适的药物剂量可保障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剂量过小,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可能增加不良反应。本文对比12.5mg/次和25mg/次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表明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实现大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但小剂量用药安全性更高,大剂量米非司酮可能提高患者血清促黄体机体和雄激素,用药大于12后会引起皮质醇、盐酸脱氢表雄酮上升[6]。
综上所述,大剂量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获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小剂量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子宫肌瘤时可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包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613-3614.
[2]李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16(29):94-95.
[3]何慧琴,李晓燕.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10(5):826-827,849.
[4]康勤洪.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6,25(11):19-21,29.
[5]聂惠龙,郭天棋,张琳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3-4684.
[6]黄建芬,林邯枫,林姬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6,13(12):34-35.
论文作者:马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子宫肌瘤论文; 患者论文; 剂量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积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