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视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社论文,路径论文,比较优势论文,视野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简称“家庭承包制”),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农村发展的困境,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农业发展及其运行环境的变化,家庭承包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分工协作,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科技推广难、“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这些问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日益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消费结构多元化提速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加之农业经营副业化、农村发展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趋势加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日趋紧迫。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小商品生产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组织,不仅可以通过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强单个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对接大市场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农业生产资料统购分销、发挥农村科技能人和企业家的带动作用等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和经营选择,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克服当前家庭承包制运行中的问题与局限,对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7年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改善。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创新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发展速度加快,而且合作内容迅速拓展,合作层次明显提高,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截至2014年1月,在全国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速最快,达101.9万户,比2012年增加33万户,增长47.9%;出资总额2万亿元,增加0.9万亿元,增长81.8%。[1] 但是,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活动范围的扩大,及其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合作社自身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均规模只有80户左右。[3]克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局限和深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分工协作,对专业合作社走向合作与联合的需求日益迫切。诺斯认为,如果没有“合作”状态的出现,那么专业化和分工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可能被过大的交易费用所抵消;而建立在相互依赖基础上的主体为得到分工的好处和合作的剩余,他们有一种对互惠制度的需求。[4]就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这种互惠制度的需求,很容易引发作为专业合作社之间“深层合作”结果并被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织制度创新。“农户+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等组织创新,使现阶段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家庭经营走出了一条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结合的产业链一体化道路。[5]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优势互补和集成提升,日益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深层合作结果的联合社发展有限。根据农业部经管司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联合社只有6000多家,涵盖专业合作社成员8.4万个,带动农户达560多万[6];另一方面,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如何在众多的合作社中脱颖而出、真正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通过对安徽省金寨县JL①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剖析其从专业合作社走向联合发展的组织创新路径和动因,以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完善相关政策有所启示。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动力与路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多而不强”发展困境的出路在于组织创新。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动力源自何处,组织创新沿着怎样的路径或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我国近年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实践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动力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是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动力共同作用下推动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多元化需求的扩张,单个合作社难以有效应对市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合作与联合成为必然。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在此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现实的市场需求和政府的政策推动双重动力作用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更具活力,创新形式更加多样。除传统的以农产品生产经营为纽带的合作社以外,还涌现出土地合作、农机合作、劳务合作、培训合作、信用合作、股份合作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并且走向了联合发展的组织创新之路。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路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7]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目标,它是由同行业若干合作社联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内的公司、企业共同组建,兼具对内服务与对外盈利双重属性的合作社法人,为成员社服务的同时自身也有着经济利益追求。作为一个参与市场的主体和合作社利益的共同体,利益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各级政府、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农户。虽然政府在名义上不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参与其收益分配,但政府直接或间接推动着这项组织制度创新。政府的收益在于获得社会效益,也在于为政府领导人的个人发展积累升迁资本。除政府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无论它们以怎样的方式联合,也无论其服务的内容是否一致,对利益的追逐成了促使其“联姻”的纽带,这种利益关系很简单也很直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追求其利益目标的途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外部更好地闯市场,在拓展和提升市场中扩大市场规模、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产业价值链,更好地追求规模经济,增强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获得单个专业合作社无法获得的收益,产生“1+1>2”的效果;二是在内部更好地优化组合资源和发展要素,实现合作社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范围经济。在联合社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利益目标越好,吸引专业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能力就越强。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内在逻辑 注:方框内箭头的粗细表示进入市场力量的强弱。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到联合社的组织制度创新,不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而是帕累托改进,增进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收益。这项制度变迁既有来自自下而上利益需求的驱动,也有来自自上而下政府政策的推动。利益的多寡取决于市场的大小和层次,服务的市场越大、层次越高(如高端市场),反过来市场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动力越大、优化资源和配置要素的需求就越强。就政府推动而言,大多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初具雏形时才开始的。实践证明,我国农村所有自下而上的利益诱致性改革,其初级形态都是农民主体意志表达的公共选择,只能以非正式约束的形态存在,并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在制度变迁进程初期的游戏规则。只有当政府看到了这种制度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后,给予事后认可,非正式约束才有可能逐渐被正式约束的政策文件所取代。[8] 二、JL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创新 JL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创新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发展的典范。 (一)金寨县及JL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概况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山库区县。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占总人口的85.3%。耕地面积2.26万公顷,林地2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6%;山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3.65%,库区面积占35%,耕地面积仅占8.16%。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275元、7146元;财政收入60028万元;全县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50个,入社会员5.5万户。 位于金寨县的JL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JL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该合作社负责人TWX早年因家境贫困,放弃学业,外出务工,20岁出头的他通过努力在苏州一家日企做到了年薪20多万元的部门经理。因父母不习惯城市生活,老家在金寨县农村,22岁辞职回农村创业。起初,他发现金寨境内有种奇特的黑鸡,拿到相关部门检测后发现,该鸡富含硒和其他微量元素及16种氨基酸,属国家珍稀品种。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时市场上正掀起一股富硒热,消费者对类似富硒产品很欢迎。他瞄准了这个机会,创办和领办JL合作社。利用座拥大别山腹地和66.7公顷原始森林的天然优势,JL合作社在县内按每只80元的价格向农户收购了720只这种特色黑鸡进行保种养殖和开发生产,并探索孵化、繁育等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研发,黑鸡的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更加鲜明,市场销售也越来越好。JL合作社也因此逐渐发展壮大,社员由最初的7户发展到2014年的186户,养殖的特色黑鸡已由720只发展到2014年的苗鸡5万多只、种鸡1100多套,年销售特色黑鸡1.2万只、土鸡10万多只,年销售额近900万元,带动农户1500户,并建立了皖西地区最大的特色黑鸡孵化和饲育基地。目前当地政府已把特色黑鸡作为金寨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产品和品牌农产品。2011年JL合作社获“中国优秀农民专业合社”称号,2012年又获“安徽省省级示范社”称号。2013年合作社及其负责人同获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二)JL合作社组织创新实践 1.拓展做强做特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JL合作社养殖的特色黑鸡种群数量特别少,性子野、善奔跑和飞翔,且肉质紧、皮下无脂肪,入口无渣质、口感细嫩,容易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具备与高端市场对接的天然优势。为巩固这一优势并强化其原生态特色,JL合作社对特色黑鸡采取自然放养的方式,同时每天根据天气预报调整特色黑鸡的食谱,利用当地天然优质的生态环境种植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将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产品通过一定的配比添加到饲料中去,增强特色黑鸡的天然免疫力,杜绝用抗生素来防病治病。这更加贴近现代城市的消费理念。能否利用好特色黑鸡与高端市场对接的天然优势,提升其价值链和增值空间,是一道现实难题。如果特色黑鸡仅在本地市场上当土鸡销售,每只只能卖几十元钱;如果将其销售市场由本地市场拓展到上海等高端消费市场,其价值可能会提高若干倍。为提升该种特色黑鸡的附加值,JL合作社顺应现代城市消费市场的需求特点,为每只黑鸡量身订做了包装礼盒,并在多方努力下,于2011年参加了“安徽省第十二届名优特产上海交易会”,这也是上海农展会以来第一次让活禽直接在市场上销售。特殊的养殖方式、严格的疫情检测报告和每只鸡的独立包装是直接让活禽参加上海农展会的关键。正是在这次农展会上,JL合作社全面展示了特色黑鸡的品种特色、生长环境、饲养方式、所用饲料和生产成本,尤其是对疾病防疫等关键环节的展示,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信赖,成功将特色黑鸡打入了上海高端餐饮业,特别受到高端会所、“月子”中心的青睐。在该次交易会上,JL合作社带去的特色黑鸡以598元/只的价格在一天半内全部卖尽。通过这次展销,不仅解决了这种特色黑鸡的销路问题,也为该鸡销售打开了高端消费市场的大门,促进了其价值链升级。 2.通过纵向一体化带动横向一体化,将利用消费者“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与提升合作社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结合起来 为扩大产品销路和赢得市场的信赖,JL合作社基于黑鸡的生产养殖特色,注册了“人之源”牌山泉黑鸡商标。其销售市场打开后,带动了上海消费者和农产品经销商对特色黑鸡产地金寨县天然优质生态环境的关注。基于这种关注,越来越多的上海消费者不仅对金寨产的鸡产品感兴趣,还对金寨产的猪肉、羊肉形成了强烈需求,进一步带动消费者对金寨产茶叶、板栗、干货、养生保健等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JL合作社一时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就与县内其他资质较好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货源,在上海设立直营店。在组织货源的过程中,合作社负责人一直高度重视货源质量,并按严格标准把关验收,确保了货源品质,进一步提高了金寨产特色生态农产品的美誉度。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又以上海市场对金寨产特色生态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增作为丰厚回报,并引发市场对金寨特色生态农产品“爱屋及乌”的效果。 随着上海市场对金寨特色生态农产品需求量和需求品种的增加,单靠金寨自身产的货源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JL合作社通过加入全国首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安徽徽润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徽润联合社),利用徽润联合社的信息平台和产品资源,与省内其他优质合作社联合,从中筛选出适合上海市场需求的特色生态农产品,拓展货源。在借力徽润联合社拓展货源的过程中,虽然组织货源的空间半径扩大了,但JL合作社严把货源质量关的做法没有改变。良好的产品声誉和消费者之间“口口相传”的影响,为JL合作社扩大上海市场产生了良好的“滚雪球”效应,甚至带动了“长三角”市场的开拓。2012年,JL合作社依托安徽近4万家合作社,投资500万元成立上海叶润佰福安徽农产品直供直销中心,进一步将安徽的特色农产品直接与上海市场对接起来。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吸引了上海4家经营店加盟。直供直销中心的成立,为JL合作社带来丰厚收益,仅2013年营业额就达9000多万元。 3.从做好线下市场到开拓线上交易,建立“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线下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消费方式由实体向虚拟转变,转变经营方式问题成了制约JL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实体店经营由于受经营场地、销售条件等的限制,市场销售面仍然很窄、辐射范围仍然很小、销售方式仍不能满足客户特别是老客户的需求,客户每一次拿货都要亲自前往指定地点,且并不是每一次拿货客户都有时间,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另一方面,产品的宣传、推介,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很方便地将每一个新客户带到实体店里来。 为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是为让经营者及时准确了解外面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把特色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对每一款产品的质量都放心,在老客户的要求下,在政府部门的推动和金寨县阳光培训工程培训班老师的启发下,JL合作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13年底成立“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暨金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中心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首先把金寨县皖西天然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搬到网上,同时整合了周边地区100多种名优特农产品,并同上海、苏州等地销售中心联合,实行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同步运营、联合互动的营销格局。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公开快、传递快,不仅消费者关注,生产者、供应商也关注。中心成立不到2个月,日点击量由2000多点暴涨到5000多点,开创了一个(B2C、C2C、O2O)方便、快捷的农产品新型商业销售模式,吸引了100家左右的企业进驻,员工也由成立之初的25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人。“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不仅销售了产品,而且还展示了金寨天然优质的生态资源,增进了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魅力”,并带动了金寨旅游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找上门,并将考察货源与来JL合作社所在的金寨县旅游结合起来。仅2014年4~5月,接待客户达700多户。客户基于实地体验“口口相传”式的宣传,带动了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的发展。JL合作社逐步走出了一条由自己出去找客户到客户上门来找自己,由生产特色黑鸡到为包括特色黑鸡在内的诸多特色生态农产品提供销售服务再到发展旅游业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之路,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JL合作社组织创新路径和动因 1.通过市场创新带动组织创新,实现专业合作社由形成到发展转型的“三级跳”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创新,往往是组织内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专业合作社创新的源动力。从JL合作社的创新实践来看,其创新路径呈现市场创新带动组织创新的特征。JL合作社养殖的特色黑鸡进入销售市场,并不是选择普通消费市场,而是基于特色黑鸡特殊的营养价值和消费体验,选择大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在高端消费市场也不是选择普通销售方式,而是通过设立直营店、再到成立直供直销中心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这样,不仅其产品契合了城市高端消费的需求,而且其销售方式也符合现代城市人的消费愿望,带来的收益是普通消费市场的数倍,合作社成员户平均要比当地同类型非成员户增收40%。基于金寨县尚无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相关规定,JL合作社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面临制度和政策障碍后,通过加入徽润联合社获得更高的平台支持,突破障碍限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商业模式的“跨越式”提升和合作社转型发展的“三级跳”②。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卖难买贵现象依然存在。JL合作社的“三级跳”,实现与消费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了农产品的中间营销环节,降低了成本,不仅解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卖难买贵的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销售方式的创新,更是成功打造了消费者主导的价值链,利用大城市高端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衍生经济的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效增值的组织创新模式。 2.由“特色资源导向”向“高端消费者导向”转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JL合作社所在的金寨县具有山地多、林地多、水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特点,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特色资源。JL合作社发展之初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山泉黑鸡。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采用特殊的养殖模式,迎合了现代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反过来又促使JL合作社整合资源,带动金寨县开发特色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天然环境和特殊加工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客户,进一步带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将山区资源全部盘活,充分挖掘了资源的潜力,由此形成了由“特色资源导向”向“高端消费者导向”转变的产业发展之路。这种效应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带动具有相同资源禀赋的其他地区乃至全省相关特色产业的连锁发展,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高端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在于产品的品质,还在于产品的消费方式;对农产品消费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活消费,而是一种品位消费、身份消费。这些需求恰恰推动着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山区农业向现代高效特色生态农业转变。JL合作社为适应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选择极具特色的农产品进行生产,并且抛弃了传统的养殖方式,用调整食谱的方式增强鸡的抵抗力,契合了现代城市人的消费心理;同时对通过直销中心和“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农产品,不惜一年驱车15万公里,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逐一挑选、严格把关;在销售服务方面,更是做足了功课,从产品的品牌到包装、再到“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客服部售后服务和客户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甚至对客服用语的规定,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产品销售方式的转变。 3.培育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的能力,增强专业合作社转型发展的内功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成为农产品消费选择追求的目标,导致天然、优质、生态、安全、特色农产品受到消费者,尤其是城市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JL合作社选择金寨特色黑鸡作为最初的主打产品,正是把握了农产品现代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适应了农产品现代消费市场需求的需要。加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形成天然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不仅需求量大,需求的种类越来越多、需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生产经营者不断地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强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分工,增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形成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联合。这种联合是由纵向一体化带动横向一体化,逐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整个产业链一体化和价值链由生产者驱动向消费者驱动转型,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链。 JL合作社正是通过徽润联合社,将本行业甚至是相关行业的产品资源整合到了一起,实现了横向一体化;同时通过直供直销中心和“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两个端口一边与产品市场、生产者对接;一边与消费市场、消费者对接,与消费者的需求对接。这种纵横交错的一体化格局,缩短了两个市场之间的距离,使其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反应,做出应对之策,获得由于对市场的及时反应和调整所带来的全部收益,提升了由适应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能力,增强了JL合作社转型发展的内功,使其始终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4.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为专业合作社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JL合作社除了苦练内功,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与互动外,还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利用政府这个平台。政府支持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便利,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和发展风险。创新政府支持是近年来金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在专业合作社融资方面,2013年县财政直接拿出2亿元,给每个专业合作社贴息贷款30万元;还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新型融资方式:采用保险值保单,销售合同,产品商标、专利,科技特派员服务户等方式抵押贷款;采用“三户联保”共担贷款资金风险,即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风险池,按1︰8或1︰10的比例配套,若经营主体不能偿还贷款,政府承担5%的连带责任、三户联保每户承担5%(共计15%),银行承担80%的责任。在技术供给方面随着合作社经营领域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传统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对于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的不适应性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通过采用n+1服务模式,发展产业联盟,即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n个)服务主体参与组织一个团队,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来扶持一个产业(+1)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也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社转型发展。 5.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专业合作社转型发展的“点睛之笔”,更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路人 现代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新型经营主体,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的成败取决于其中的关键人物——企业家。企业家的睿智和胆略决定着组织创新程度和组织创新的方向,而组织创新的过程也是企业家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JL合作社短短三年多时间,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组织创新活力足、动力强,完全取决于其负责人TWX的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年仅22岁的他并不安于现状,放弃高薪职位返乡创业,选择极具挑战的珍稀品种的黑鸡进行饲养。从合作社成立,到进入上海市场;从在上海设立直供直销中心、加入徽润联合社,到成立“三个农民”电子商务中心,经历了组织创新“三级跳”,带动260多万农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他成了JL合作社转型发展的关键人物,成了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路人。更为难得的是,他有一颗服务家乡父老的热心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热情,一直致力于让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大城市,还致力于为服务地方经济培训人才,2014年3月组织了近100名县内优秀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培训。这一过程磨炼了其意志,锻造了其优秀的企业家品质,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正是这样具有创新活力的优秀企业家,才使JL合作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创新的领跑者。 三、结论和启示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突破这一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组织创新。这里以金寨县JL合作社为例,分析其从专业合作社走向联合发展的组织创新路径和动因。虽然JL合作社的组织创新实践只是一个案,但对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完善相关政策极具启发意义。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是实践需求和政府推动双重动力作用的结果 组织创新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创新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实践需求(主要取决于市场);另一方面来自政府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JL合作社的组织创新实践,为如何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诠释。JL合作社通过高端消费市场,以不断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来拉动组织转型升级,成功实现组织创新的“三级跳”。其创新实践的演变,是合作社从适应市场到利用市场、再到引导市场的能级提升过程,也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路径;JL合作社创新实践的轨迹,也是政府探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有效支持的过程,政府在土地、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创新支持成为合作社组织创新的又一动力。正是在双重动力的推动下,农民专业社组织创新才有了可能。 (二)从利用比较优势到增强竞争优势,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多而不强”困境的制胜法宝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受资源的约束,还越来越受到需求的约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急剧膨胀,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多而不强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在众多的专业合作社中脱颖而出成为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JL合作社所在的金寨县是一个山库区县,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均不具优势,但JL合作社充分利用山区资源、挖掘山区资源的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逐步走出了由“特色资源导向”向“高端消费者导向”转变的组织转型发展之路;再利用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导向,抓住一切有利因素,提升合作社竞争优势,突破了专业合作社“多而不强”的困境,成为当地合作社转型发展的典范。 (三)走向合作或联合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单个专业合作社“势单力薄”,难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因此走向合作或联合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JL合作社为应对消费市场的挑战,通过加入徽润联合社,走横向一体化之路组织货源;通过在上海成立直供直销中心和“三个农民”电子商务平台,走纵向一体化之路对接市场,成功实现纵横交错发展格局。这也是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合作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政策支持仍然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无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虽然日益明确促进联合社发展的方向,但尚无有效的法律支撑。因此,尽快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的政策支持,日益成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培育引领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日益成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用工难、用工成本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更是难得。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但大多数合作社运行绩效有待提升,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社企业家人才严重短缺。JL合作社之所以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与其具有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TWX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农业转型发展的今天,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问题,重视当地农业人才的积累问题。不仅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还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军人才,为领军型农民企业家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农村精英人才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创新路径与发展动因:皖省个案》。 ①文中出现的机构和个人用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②“一跳”:进入上海高端市场,“二跳”:成立直供直销中心.“三跳”: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标签:农产品论文; 金寨论文; 农业合作社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互联网农业论文; 农民合作社论文; 三农论文; 种植业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