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和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张大鹏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和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张大鹏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在建筑施工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问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及降低了工程本身的建筑美感。文章通过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对其产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通病成因;预防措施

引言

钢筋、混凝土是工程建设常用的两大类原料,由二者构成的结构类型也是我国工程结构常用的,如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航站、水电站等。从多年工程实践情况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的可靠性虽然很高,但是已然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混凝土裂缝、露筋、蜂窝、孔洞等,不仅降低工程质量,也影响外形美观,需分析其成因并加以预防,全面提升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1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的产品,质量就是它的根本,没有了质量,工程产品无法使用。对于钢筋混凝土工程而言,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混凝土裂缝、露筋、蜂窝、孔洞等。这些问题虽然常见,若不给予高度重视,忽略其成因,或不积极预防治理,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会影响企业信誉、声誉,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日益压缩,良好的企业信誉、声誉利于核心竞争力。

2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和预防措施

2.1混凝土裂缝

1)成因。第一,砂、石含泥量大,混合料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混合能力不高,易引发裂缝问题;第二,混凝土水热化现象使结构内外部温差加大,造成裂缝问题;第三,钢板支撑结构牢固性差,出现变形或部分下沉情况,与之相连的混凝土部分出现裂缝;第四,混凝土板面受力过早、不均、超重等,也会出现裂缝;第五,拆模过早、不当,养护不到位;第六,基底强度不够,出现不均匀沉降;第七,设计不当、工艺操作不当、技术缺陷等。

2)预防措施。第一,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流程、要求,科学设计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控制好砂、石含泥量,确保混凝土粘合性最佳。计量准确,依次添加原材料,按要求搅拌;第二,合理设计工程方案,选择适用的技术、工艺,注重设备保养;第三,钢筋水泥模板不允许踩踏,做好固定、保养工作,避免出现开裂、位移变形等情况;第四,认真检查模板质量,确保模板牢固、平整。对于缺陷问题,及时修补;第五,钢筋表面铁锈、泥沙等杂物要清理干净,保证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第六,科学确定拆模时间和下料时间。

2.2蜂窝

1)成因。第一,砂、石、泥沙等之间的配比设计不当,水量不足或过多,造成混凝土比例失调;第二,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未充分调和,和易性不高;第三,模板强度小、硬度低,存有空隙,漏浆问题突出;第四,未使用符合要求的振捣设备,出现漏振,造成混凝体离析;第五,下料太早或太晚,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现象;第六,钢筋表面部分受损,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结构性蜂窝。

2)预防措施。第一,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等科学合理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各原材料用量计算要精准,搅拌时的用量计量要准确,并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离析;第二,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m。如果超过这一高度,可以采用其他下料方式,如溜槽;第三,根据混凝土浇筑厚度选择适合振捣设备,振捣设备位移间距必须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控制振捣时间,合理布置振捣点,确保振捣密实;第四,混凝土浇筑时,模板要固定,以防脱落。

2.3孔洞

1)成因。第一,钢筋密集部位或填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出现堵塞情况,模板空隙未充分填满;第二,混凝土材料不小心加入了木块等大硬物,拿出后留下孔洞;第三,混凝土振捣顺序不当,出现漏振;第四,下料不当,过早或过多,造成振捣半径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松散不成形;第五,施工操作不当,出现严重的混凝土漏浆情况,致使后期出现孔洞现象。

2)预防措施。第一,钢筋密集或填埋部位,为防止出现混凝土堵塞情况,应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充分填满模板,确保模板结实密实;第二,机械填满空隙时,遇到不能处理的部位可以采用人工方式,确保空隙填满质量;第三,对装模顺序进行严格控制,确认振捣密实后再等封模;第四,振捣方式正确、振捣顺序合理,快插慢拔,注意倾斜角度,防止漏振;第五,根据要求选用适合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监督,及时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避免影响浇筑后的混凝土成型质量。

2.4露筋

1)成因。第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垫片位移、漏放等情况,与模板过度紧密;第二,钢筋布置过密,而混凝土断面又不大,造成混凝土浆液不能充分填满模板,进而出现露筋情况;第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合料有离析、漏浆等情况;第四,振捣时,振捣设备冲击钢筋,造成钢筋位移外露。

2)预防措施。第一,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确保位置准确、厚度符合要求;第二,将钢筋垫块位置调整固定好,避免其位移;第三,钢筋布置密实的地方,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第四,混凝土振捣时,避免振捣设备碰触钢筋,且小心振捣、搅拌,确保钢筋位置没有发生移动;第五,确定钢筋和混凝土混合牢固后进行拆模,拆模时不要踩踏钢筋。

2.5缺棱断角

1)成因。第一,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没有完全湿。第二,棱角周围的水分被模板吸收,造成混凝土水化程度不够,造成混凝土性能、质量不符合标准;第三,施工精度不高,如拆模过早等,影响混凝土性能;第四,保护措施不到位,棱角部位遭受磕碰;第五,遭遇持续性的低温天气,混凝土表面受冻,棱角部位容易脱落。

2)预防措施。第一,混凝土浇筑时,检查模板湿润度,若不达到标准要求,立即浇水湿润,确保模板充分湿润;第二,浇筑后,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如在混凝土表面涂抹隔离剂等;第三,拆除钢筋沉重支架时,对混凝土强度、硬度等质量参数进行检查。同时,棱角部位采用适当保护措施,防止磕碰;第四,拆模时,小心用力,注意保护。

2.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

1)成因。第一,混凝土浇筑振捣后,仅用铁锹等工具找平压光;第二,混凝土强度为达到标准要求时,在板面上运料、踩踏等;第三,模板支撑面强度不够,浇筑混凝土或养护时出现下沉。

2)预防措施。第一,混凝土浇筑振捣后,按照规定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找平、压光,测量表面平整度。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施工;第二,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允许人在板面上走动、运料;第三,模板施工前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模板支撑在坚硬的支撑面上,避免垫板没有足够的支撑面而出现下沉。

2.7夹渣

1)成因。施工缝等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清理、浇浆,易混入杂物。这种问题在柱根部、梯板脚等部位尤为突出。

2)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根部、梯板脚、施工缝等部位进行检查,清理其中的杂物,确认洁净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3结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裂缝、蜂窝、露筋、楼板不平整等。这些问题严重降低工程质量,影响工程产品使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要针对裂缝、蜂窝等质量通病的成因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各个因素,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建造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田平军.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和预防措施分析[J].建筑知识,2017(04):120~130.

论文作者:张大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和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张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