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要全面、科学地把握(二)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要全面、科学地把握(二)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应完整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完整论文,科学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接《攀枝花大学学校》1998年第1期

还须回到马恩那里去,请看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

——“代之而起的应该是这样的生产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7页。)。“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1页。)。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什么?答: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 页。)。“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安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代表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化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段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衰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3页。)。“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只会是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0页。)。“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以便最后都达到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89页。)。

——“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商品生产就将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而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16页。)。“你们打算怎样实现这一目的呢?答:废除私有财产,代之以财产公有”。“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共产党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页。)。

——“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琐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1页。)。“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0页。)。“在杜林先生看来,暴力是绝对的坏事,按他的意见,第一次的暴力行动就是原罪,他的全部叙述只是哀诉这一暴力行为怎样作为原罪玷污了到现在为止的全部历史,一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怎样被这种恶魔力量即暴力可耻地歪曲了,……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推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5页。)。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85页。)。“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73页。)。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628页。)。“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了, 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我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3页。)。

——“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也会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共产主义者很清楚,任何密谋都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他们很清楚,革命不能预先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全不以个别政党和整个阶段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但他们也看到,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强力的压制,共产主义者的敌人这样做无异是想尽方法引起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9页。)。“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不仅可能而且无容置疑的是, 当西欧人民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可以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3页。)。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1.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可概括为“两句话”,即:“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恩从不同方面对社会主义予以了论述和强调,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具有全面性、彻底性和确切性,这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具有一般性、广适性和指导性。在他们那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但从一般手段和一般目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思想则是十分明确的、突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美好的人的存在状态和人的结合方式,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向往和追求。马恩从空想社会主义那里吸纳了这种价值理想,但坚决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制度的“空想性”。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并且只有到消灭了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之后,才能得以实现。这样实现了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现实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可以概括为:“通过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马恩并不仅仅局限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物质条件总和中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在十九世纪中后期还完成了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的结合,其实践指向是随处可见。马恩非常强调暴力革命,把它作为了社会主义带本质的东西,这是他们处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决定的,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马恩对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更为根本的思想在于:各国应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本国情况的特殊手段,走向社会主义。恩格斯可以说是贯彻这一思想的典范,他就不泛泛地主张暴力革命,他承认有以和平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只不过同暴力革命一样,采取和平方式也是有条件的;他指出了落后国家有可能跳跃性地走向社会主义,这就为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般手段,虽然它内含的一般目的必然是使组成社会的细胞——“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它表现出来的形态,所处的位置仍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说它是手段,并不意味着它是可以随意选择的,可彼可此的,而是说它是“一般”的手段,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是马恩经过缜密的研究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尽管其具体的实践方式还可以有所不同,说它是手段,并不排出它在特殊的时代成为特殊的目的,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永远的目的,它是“一般”的手段。在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中,我们就清楚地看到,它是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中的一般手段,同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又是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中的特殊目的。这种情况只是在人类社会处于一定发展阶段、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才可能出现。

由此可见,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具体样子或具体作法,他们没有讲或没有讲得很清楚,有些讲了的今天看来还是讲得不当的或过时了的。但就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性的东西来说,他们却是基本上讲清楚了的。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16页。)这句话内含的前提就是: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是基本上讲清楚了的。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无疑是历史地继承和重大地发展了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在马恩那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对共产主义的看法,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开始在他们那里是没有作区分的,是完全同义的,都表示的是从各种具体条件抽象出来的、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个未来内在属性的理论概括。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才第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经过长久地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诸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02页。)。实际上, 还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这不免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仍带有空想的痕迹。在邓小平看来,由于现实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不论是几个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还远未达到马克思所预设的那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程度;还必须实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从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剥离开来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还将经历一个长久而曲折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上百年的时间,“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211页。)。因此,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当成了与共产主义社会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就有如马克思把剥削阶级社会分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三个社会形态一样。这就决定: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既相同又不相同。请看他的一系列论述:

——“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搞活开放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但有办法解决,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65页。)。“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级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38页。)。“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17页。)。“公有制丢掉了,社会主义也就保不住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105页。)。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208页。)。“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依靠自己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好”(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23页。)。 “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956页。)。“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73页。)。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也是“两句话”,这“两句话”的内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邓小平认为,公有制必须坚持,它自建立起,就由社会主义的特殊目的回到社会主义的一般手段,由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转变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还只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此相联系,分配方式也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密不可分的,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局限,还更应该强调社会全面发展,更应该强调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他的一切思想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的,他总是把“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人民拥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他力图通过抓好各方面的具体工作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是从基础的层面、动态的角度,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另一种表述,它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中的一般目的,这就决定了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共产党的最高最根本的宗旨必然是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的辩证关系是:它们是相互联结的,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存在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之中,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离不开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管怎样)都是一般”(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713页。)。“两句话”必须通过“五句话”而存在,必须体现于“五句话”,而“五句话”也不能脱离“两句话”;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相互区别,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概括了社会主义共同的东西,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则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所没包括的,“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注:《列宁选集》第2 卷第713页。)。“两句话”必须体现于“五句话”, 但只是大致地体现,“五句话”不能脱离“两句话”,但并不是说它的所有内容都能包含在“两句话”之中。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的辩证统一,就是“两句话”和“五句话”的辩证统一。有的论者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五句话”加“以公有制为主体”,“五句话”是实践本质,“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制度本质,社会主义是客观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没有任何一点人类的主观愿望,这样来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五句话”加“人的全面发展”或“社会全面发展”,“五句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历史观,“人的全面发展”或“社会全面发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历史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辩证统一,这样来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也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完整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要把握到他还有一个一般本质,这个一般本质是“两句话”;科学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要把握到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五句话”与“两句话”的辩证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对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历史继承和重大发展,它究竟是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他是继承了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的基本思想,但又对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作了某一种“后退”;他抓住了马思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的真正内涵,并在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探索的基础上,对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作了根本“转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发展和具体化。

由此,理论界在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五句话”上存在的三个主要分歧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现象,但因为受到社会主义一般本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它又带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它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而不是用来导致剥削、压迫和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指的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它靠公有制来保障,是为了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通过“共同富裕”来表现和实现,但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为了“共同富裕”;“公有制”是我们必须把握住的根本原则,但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中构成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内涵,它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体现出来,它存在着具体的实现形式,这种形式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在这里,并没有否定、排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它们不仅已经内在有机地体现在邓小平的“五句话”之中,而且内在有机地体现于邓小平的“两句话”之中,同时也内在有机地体现于邓小平的“五句话”与“两句话”的相互关系之中。它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前提,我们无疑必须坚持和把握住,但不应始终作一种简单的分割、机械的理解。更深层地说,完整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使唯物辩证法的精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得到了内在有机的统一。

完整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坚持的条件和灵魂,二者必须辩证统一,这是由整个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经验教训所反复证明了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基本原则完全是社会主义本质所使然,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必然面对和把握这一基本原则,只要搞社会主义,处理这一原则的事就不能避免。以前我们把握这一原则,基本上也就停留在这一原则上,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或者用哲学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加以说明,缺乏科学社会主义领域内本质、规律或原理的的推导。现在我们应该从这一原则深入下去,或者说在哲学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与这一原则之间建立一个过渡层次或中间层次,这就是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邓小平在1982年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他提出这一原则与他的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一脉相承的。他首先提出这一原则,在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到1992年最终提出体现他的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的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观,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体系。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到理论的方向、由社会主义原则深入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马恩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为基石和核心,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侧重从理论到实践的方向,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实际上在哲学原理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间已基本上确立了这种过渡概念或中间概念。完整科学地社会主义本质概念告诉我们,不能只讲社会主义一般本质,也不能只讲社会主义特殊本质,不能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目的,也不能片面强调社会主义手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把握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时既要有“左”反“左”,又要有“右”反“右”,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因此,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与其说是要不断找出这一原则不断变化着的“结合点”,还不如说是要不断找出这一原则不断变化着的“平衡点”,即要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保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不断地增加物质财富,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迅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也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虽说只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中的特殊手段,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手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极大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这种特殊手段具有极大的长期性。可以说,在初级阶段我们无论如何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都不过分。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种特殊手段就当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全部,把社会主义就简单理解成是只搞经济建设。应该认识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中还有一个社会主义一般本质,它要求我们要十分注重社会全面发展,要注重社会所在成员共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大力发展;要认识到,社会全面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在于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非确定性在于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着其内涵和重点,从而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好肯定地说,在将来某一时候, 比如50 年或10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 我们将会由“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转移到“以发展科技为中心”或“以维护生态环境为中心”或“以发展人的自由为中心”(当然,即使那样,我们仍要注意发展生产力,就如现在我们“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但同时肯定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时还可能激化一样),但我们不能在理论上排除这种可能,我们不能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采取一种短视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好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在现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要认识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始终要面对的一个基本关系。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不搞“唯中心”;我们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但不搞“无中心”(“多中心”或“他中心”),而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这后一句是由前一句话推来的,而前一句话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正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所要求的,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的体现,而很难说是“共同富裕”的体现。这样讲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战略地位。我国是一个“迟发展国家”,我们的现代化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还是一项政治活动,政治体制以一定的生产力和经济体制为基础,同时又要通过经济体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政治体制改革较大地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时,我们还需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党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奋斗目标。因此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党的基本路线已有些不适宜,今后我们宜直接提“党的基本路线”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认识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要面对的一个基本关系。

3.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鉴别当代社会主义的众多派别。据统计,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派别有五百多种,有科学社会主义,有带社会主义因素或倾向的社会主义,有自称的社会主义,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如何去认识这一现象呢?这说明,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和伴生物,有它旺盛的生命力,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这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决定了的;同时,社会主义又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社会主义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来,使得我们面对的社会主义一定是加“定语”的社会主义,不加“定语”的社会主义是没意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特殊本质决定了的。另一方面,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为我们鉴别社会主义派别提供了根本性的思想方法。马恩当年在《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中根据当时的社会主义派别是维护哪一种生产关系把它们区分为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四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又根据它们对社会发展所持的态度和所起的作用把它们区分为反动的、保守的、批判的三种不同的社会主义,从而来加以认识,这一方法我们还应坚持。但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千差万别,社会主义派别比起马恩那时要纷繁复杂得多,因此仅仅从社会主义一般本质来认识和鉴别社会主义派别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分析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目前理论界兼顾区域特征和理论特征,把社会主义分成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三大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民族社会主义存在于亚菲拉民族独立国家,名目众多,还可以大体分为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类型。它们受到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较大影响,从理论上说,还不算一个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义派别。民主社会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奉行多元主义、在社会变革上推行改良主义、在价值理想上崇尚伦理主义,自称为“资本主义病床旁的医生”。它的影响已从欧洲扩大到世界各大洲,在战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理论在很多方面,如关于民主、计划与市场关系、生态等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但民主社会主义目前面临被动局面,被迫向“右翼”趋同,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改变成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正统延续,放弃了左翼运动历来的思辩优势。用社会主义特殊本质来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民主社会主义致力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社会关系的调整,致力于克服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有它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进步必性;我们可以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以非爆发式非根本性质变的方式,逼近社会主义大门,是走在我们大方向一致的不同道路上。用社会主义一般本质来分析,我们应该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不属于无产阶级范畴,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根本性的区别,它缺乏理论的一贯性和立场的坚定性,是一种带有机会主义特性的实用主义,就如“有钱人雇佣的保健按摩师”;它有的只是乌托邦的思想,没有乌托邦,它就一事无成。

4.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进展,但也伴随着大起大落的惊人变迁,困难和曲折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几乎存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显著特征。对这种带普遍性的现象我们如何认识呢?显然,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从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看,就是没有对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实施一种“反退”,从而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这就必然造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不断出现急躁冒进的错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急于求纯,在社会主义阶段上急于过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急于到位。急躁冒进的错误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种多发性的常见病,这种病的屡次发生,究其原因,有社会历史方面的,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但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上的原因决定了的。从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看,就在于我们没有对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实施一种“转变”,没有对未经过发达资本主义阶段但却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存的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进行成功的探索。这样的社会主义既大力发展生产力,补商品经济的课,这就决定了必须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进和吸收急需的资金、先进的科技和有益的管理经验;同时又要努力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避免开历史倒车,这就决定了必须始终注意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渗透、遏制和颠覆,始终注意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两难”处境必然造成姓“资”姓“社”问题总是要困挠着这样的社会主义,使得我们要对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实施某种“后退”极具艰难性,由此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长期僵化不变也就在所难免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生机勃勃,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一枝独秀,大放异彩,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完整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真理性,它初步展现了完整科学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伟大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仍将是风险与机遇相随、困厄与希望同在,但可以肯定,机遇会多于风险、希望会大于困厄。随着社会主义的中国日益繁荣和壮大,随着以爆发式踊跃性质变实现社会主义的贫穷落后国家逐步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的后来者走到了历史的前列,社会主义权威必将从失落和忽视走向恢复和高扬,社会主义本质定将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量的扩张。

标签:;  ;  ;  ;  ;  ;  ;  ;  ;  ;  ;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要全面、科学地把握(二)_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