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吸引力论文,视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09)06-0062-06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是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然而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建设一种“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让更多的民众自觉、自愿地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出发,讨论了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和各国在增进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一、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问题

1.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的国际审视

如何使职业教育具备并一直保持吸引力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一直关注的重要内容,因为他们也曾经或正在面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据欧盟相关报告显示,2004年新入欧盟的10国中,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在进入21世纪的前几年中一直在下降,学生毕业情况和招生情况双双下落[1]。这直接促成了目前欧盟的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有关措施的施行。

德国职业教育在上个世纪末也曾面临着吸引力减退的问题。双元制在当时虽然已是“在国内是骄傲的源泉,在国外则是模仿对象”[2],但是三个主要的问题让这种被广为称道的职业教育模式陷入了重重困难,即双元制内部对其需求或和必要性的看法的分化问题、双元制适应市场和行业变化的速度太慢问题和双元制的高费用问题[3]。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双元制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个人和企业参与双元制的兴趣,导致职业教育在德国出现了下滑的状况。

英国则由于其教育传统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有人认为,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来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英国的主要‘历史性软肋’之一”[4]。这反映了传统对英国职业教育长期的偏见性影响。而国内有学者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也表明,由于职业教育在英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困难[5]。同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也曾一度面临社会认可程度低,导致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的状况[6]。

此外,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同样得不到人们与普通教育同等的青睐,如在印尼,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学生比例为16:84,而在莫桑比克,从在校生看,职业教育与培训仅占其整个教育系统学生总人数的很小一部分,2003年不到35000人,约为中小学和技术教育学校学生总人数的1%,中职教育在校生则仅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15%[7]。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许多国家[8]。

2.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缺乏的问题尤其严峻

缺乏吸引力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壮大的瓶颈。这一问题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企业亦不愿参与职业教育。具体表现在:一是高中阶段教育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能进入普通高中教育,很少有学生或者家长愿意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国家出台高中阶段教育硬性分流比例规定,进入“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人数基本持平不可能实现,而且我们也曾经历过中职教育大滑坡的教训。二是高职教育成为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术教育失败后的无奈选择。一旦高等学术教育出现生源紧张,与高职教育争抢生源的时候,高职教育将没有竞争优势。三是大量需要培训的农民工、企业员工没有形成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和在职提高的意识。四是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很少有企业主动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为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投入经费、人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3.职业教育吸引力缺乏将造成严重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将造成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首先是职业教育发展不足,进而导致整个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如果教育体系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不能形成合理的结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失调,不仅仅是教育发展受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人才类型供给比例也会出现失衡。其次是低技能人员的失业问题和工作欠稳定问题将会加剧,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由于当前工作本身不断发展变化,表现为愈加以技术为基础,并且要求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特征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简单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工作都必须以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在入口处为劳动者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而且技术不断发展,劳动者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工作发展的需要。没有优质的职业教育,将可能导致“有人没工作,有工作没人做”的尴尬局面。再次是国家在抢占技术发展高地的过程中落后于他国,英国在19世纪的教训和我国当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验证了这一后果;而德国和日本正是因为发达的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技能的工人,促进了他们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使其在技术发展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最后,特殊的国情使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的影响更大。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这部分劳动力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上严重不足,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使其获得基本的工作技能,解决农村和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战略将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国际经验举要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所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正在实施的一系列相关的理念和政策中,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围绕吸引力出台相关措施,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宣言,出台了许多政策。自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中31个与会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合作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成就、质量与吸引力的策略开始,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就成了各国关注的焦点;2004年早期欧盟理事会发布的《共同中期报告》再次强调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随后的《马斯特里赫特公报》与2006年的《赫尔辛基公报》中进一步强调了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重要性,要求形成重点关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质量的政策[9],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和课程的现代化,建立国家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等等[10]。

与此相应,德国自2003年开始职业教育“攻势行动”,这一行动由政府发起,多个部门参与,既有政府宣传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德国全境开展职业教育的相关宣传活动,并将6月24日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日”;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长官到企业进行游说,相关的部门、行业都针对这次行动制定了相关的方案和措施;英国政府近年来一直推行“14-19岁教育与技能”计划,强调青少年的教育与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地位,到2008年,英国政府在14-19岁教育与培训项目上已经投入了5.9亿英镑[11]。这一行动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这几年,英国16岁以下的年轻人通过学习“14-19岁教育与技能”计划这一行动提供的职业课程而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事实上,相关职业教育课程和资格证书在英国学生中影响日益扩大,青年人越来越倾向于接受服务于自身职业发展的教育[12]。

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行动与计划,并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如澳大利亚发表的“1998-2003国家策略”和“构建我们的未来——2004-2010年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2005年,联邦议会通过了《2005年澳大利亚劳动技能化法案》,确定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和管理、规划、拨款、会计等制度。

2.通过为民众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夯实吸引力的基础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从最新的统计数字看,2008年该国81%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培训后顺利找到工作,南澳大利亚的成绩最佳,为86%,最差也有76%。同时调查表明,该国约有92%的学生表示,正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完善了专业知识,在求职竞争中胜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保证了高就业率,高就业率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

在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问题上,各国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和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德国,其声名远播的双元制是保证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要的培养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德国政府、经济联合会和工会联合向企业提出增加培训席位,有力地保障了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在澳大利亚,“培训包”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相当完善地体现了某一行业或者企业在能力和资格上的要求,将工作场所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学习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并与相关的资格证书框架结合起来,受训者通过对培训包的学习,既能达到某一具体职业的短期需要和发展取向,也能获得培训包所认证的资格证书,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时,澳大利亚在课程质量方面有一整套完善的保障体系,特点是课程政策保持长效性,课程内容实现标准化,课程管理实行分权式运作,课程实施极为灵活[13];在美国,以《帕金斯法案四》为例,质量保障就是该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了质量的相关数据在经费资助中的决定作用,并对职业教育培养质量问责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14]。

3.通过融入学术教育和构建普职沟通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技能的获得、忽视相关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部分职业教育学生在学术教育方面的发展需要的情况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要满足民众的多元化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学术教育的内容和构建普职沟通的机制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又一重要举措。

美国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学术性教育内容实施得比较成功,效果也较明显,在新近颁行(2008年3月更新)的《卡尔·D·帕金斯2006生涯与技术教育修订案》(即帕金斯法案四)中,重点体现了统筹学生的升学预备性与就业预备性教育和实现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具备基础的学术能力有助于雇主的认可,为在职培训和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并有助于学术知识、高级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各类技术和技能和个人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同时法案提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必须通过综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包括改进职业教育学术课程内容”[15]。帕金斯法案四的颁行,不仅仅在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涯发展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学术课程及其相关内容的强调,将有效地弥补职业教育的一些先天性缺陷,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教育需求。

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进行对接的另一条途径是构建普职沟通的“立交桥”,即将职业教育的资格框架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层级沟通起来,在这一点上,以目前正在实施的澳大利亚(AQF,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最为典型,我们可以看看AQF的有关情况。

AQF于1995年正式推行,将学校、TAFE和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为主)的资格进行一体化,着眼于促进终身发展、多元化教育以及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主要特点是层级分明,如下图: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教育部网站,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 Qualification[EB/OL]http://www.aqf.edu.au/,2009-7-15.

这种沟通基于行业和个人的不同发展需求,并通过建立在全国所认定的已有能力标准之上,或相关产业或企业以及其他机构所开发的能力标准上,既具有权威性,也能切合个人的不同取向。在这一框架下,不会出现我国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的状况,只要有意愿,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向上通道。与上述策略相类似,在日本,为了迎合民众对学历的期待心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日本文部省授予专门学校毕业生相当于“准学士”学位的“专门士”称号。

4.通过为学生生涯发展前景创造条件来强化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优势

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涯发展前景是决定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根本因素。决定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资源禀赋特征,也有制度性、文化性的社会因素。我们这里主要讨论世界各国在制度性和文化性因素方面保证职业院校毕业生生涯发展的经验。

在保证职业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竞争与发展优势方面,各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对入职资格的重视,在世界很多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如果不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不允许从事相关工作。入职资格的重视自然就保证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根本利益,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是个人能力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有机会获得持续的发展。在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提高,典型的模式有“OJT”、off-JT以及“工作场所学习”[16],满足了各类在职人员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第三,各国对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保障,是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力。如在美国,在大学当教授年薪有8万~10万美元;要想挣得更多,就到三大汽车公司当装配工,年薪可达到15万美元,而技术熟练的管子工,收入则还要高[17]。技能工人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技能工人的尊重,这在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低的问题。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启示

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在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方面的经验可以看出,在欧洲以及美、日、澳等国,职业教育通过政府的积极政策,为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民众主动积极地接受职业教育并获得极大的成功。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和发展环境,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在如何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个问题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1.政府在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过程中应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

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简单来说,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就能得到有力推动,反之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陷入困境。职业教育是否能形成吸引力,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政府积极的责任担当。

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政府首先要通过一系列法案保障职业教育的地位,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一点在各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证明。我国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相应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措施。要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外部需求特点,实行一系列的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措施,既为职业教育发展造势,也能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超常发展,逐步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其次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这是一个老话题。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在近年来的扩招政策下显得越发突出,必须通过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以保障职业教育在基本经费、学生资助经费和免费职业教育资助经费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保证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与职业教育的规模比例相匹配。同时,在我国现阶段,应将职业教育视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进行供给,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通过公共财政杠杆,努力实现低标准收费或免费。再次,在世界多国均有专门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事务进行统管。在我国,同样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与监督职业教育与培训事务,理顺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更专业和针对性更强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更要着重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督导与问责机制,发展政府引导、社会问责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2.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涯发展创造条件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本

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涯发展创造条件的根本是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让学生学有所成,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够通过就业提高短期收益,这是吸引力的基础。但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生涯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接受教育的质量,从长远看,诸多相关外部因素往往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从学生生涯发展的高度来考虑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

从国际经验看,要为职业院校学生生涯发展创造条件,应在保证高水平的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首先改革相应的人事政策,保障技术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同等地位。在经济待遇方面,技术人才的初始待遇与其他类型人才应该基本一致,待遇水平体现其资格证书层次与水平,且随工作年限和资格、职称等逐步提高,从经济地位上保障技能和技术人才的地位。其他方面也应作出调整,杜绝某些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如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等方面应该享受同等待遇等。其次是就业准入制度一定要解决。由于缺乏这一机制,在我国,城镇劳动力里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任何技能证书,是否具备行业就业准入资格没有区别,在部分技能要求不太高的职业,没有就业准入机制的限制,很多无相关资质的人员可能进入,严重削弱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竞争优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没有任何基本保障。应出台严格的就业准入机制,如不具备相应的行业就业准入资格一律不得从事相应工作。再次,职业院校学生缺少进入学术教育的机会这一问题应得到妥善解决。国际成功经验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合的方式,改变职业教育局限于专科层次的状况,举办职业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二是架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通过学分互认、资格沟通的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为进入了职业教育而试图在学术教育上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通道。从我国的实际状况看,第二条途径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即在“专升本”、“中高职衔接”方面实现更为有效的突破,将能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带来更有利的因素。全面考虑学生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通过搭建一个教育平等的平台[18],逐步改变当前我国在高中阶段明确地分为学术性普通教育和非学术职业教育的状况,实现二者的融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形成吸引力最终指向

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百年有余,不可否认其成就,但是我们也不免追问与反思:在我们言必称“双元制”、“TAFE”、“社区学院”、“企业内教育”等“异国风情”时,中国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在哪里?什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呢?如何建设一种人之皆知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内部的地位及吸引力和面向外部的信心都有重要的意义。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应以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基础,综合考量我国国情与文化特点,不盲目照搬他国模式,亦不拒斥适切的先进国际经验,寻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与新的发展因素的最佳契合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应以高标准的质量建设和内涵提升为根本,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为起点,以所有学生成长和生涯发展为追求;应超越职业教育仅仅为就业服务、满足短期职业需要的观点和倾向;应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来源特征和学生就业后的可能长远变化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设计,尤其应重点围绕当前工作的开展特点,注重学生的“自雇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实施灵活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提高培养质量;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和其他优惠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双管齐下,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深度和积极性与相关的机制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合适的机制,解决“工人进校做教师”和“教师进厂当工人”的问题,只有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多元合作,才可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通过研究和试点,架构全国统一的、体现工作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的职业资格证书框架,改变“证出多门”但含金量偏低的现状;通过改革与创新,探索职业教育通向农村、面向“三农”和农民工,关注弱势群体的方式,为他们改变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供一条可选的途径。只有逐步解决了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瓶颈,逐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民众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信心和信任才能恢复,鄙视职业教育的氛围才能逐步改变,职业教育的魅力才能重现。

标签:;  ;  

从国际比较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