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2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目的探究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我中心院前急救接诊的100例院前急救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控制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差错率、出诊速度和满意度就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和出诊速度,提高患者对的满意度,降低差错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路径;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661-02
引言:急诊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之前,所接受的紧急服务称为院前急救,院前急救为医疗急诊救治的主要救治方案之一。及时高效的院前急救能充分体现现代急救的整体水平,从而也有利的提高了急诊救治的成功率。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对急诊救治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患纠纷存在于医疗中的各个环节,并有增加的趋势,医患本是相同的利益共同体,然而,医患关系恶化,形成了相互对立的矛盾的主体双方,院前急救也是高发、易发医患纠纷,有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可能引起,因此如何通过风险管理,及早进行评估和管理,是大家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从消极处理到积极预防的风险管理办法如何在院前急救行为中得到加强。所谓风险管理亦即是通过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是指在病患呼叫120电话后,由医、护、驾组成的一个急救小组随车前往病患地点而实施的急救以及转送入医院急诊室或现场处置的过程及行为。院前急救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院前急救的潜在风险及医患纠纷不断的增加。明晰院前急救的组成因素和环节,每个因素和环节加以纠正,就能确定的减少潜在风险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院前急救主要由受理电话开始,医疗急救人员自身、急救车诸情况以及相关接诊医院的急诊室组成三个主要环节。从医患关系的特点和诸环节、存在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医患纠纷存在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找到解除潜在风险、克服医患纠纷的办法,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社会效益。本次研究采用质量控制路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我中心接诊的100例院前急救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患者中女性45例,男性55例。最小年经19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4.3±10.5)岁急救原因主要包括心肌疾病44例,外伤46例,骨折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控制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路径具体方法如下;由质控科研究制定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路径的方案,与此同时,急救站点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设备、药品、仪器等,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整个过程有院前和院内的反馈,全程监督,同时对监督管理的结果给予量化,并将量化结果反馈到急救站点。每一个季度对监督管理进行一次总结,及时反馈修正急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完善提高质量控制路径。
(1)危急重症患者的质量控制路径方法: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也应实施急救质量控制路径,其中主要包括;骨折、心脏骤停、外伤等疾病,并且制定和实施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同时要所有急救人员掌握常见危急重症里的紧急救治临床判别方法和救治方法,从而为急救患者的急诊救治争取更多时间,有效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2)急救人员质量控制路径措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强化急救站点人员的责任感,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意识。急救站点每位人员每月均进行一次考核,并组织人员每月进行2次的技能培训和学习
(3)急救用品的质量控制路径方法:急救用品质量控制路径是急症救治患者获得救治成功的保障。人员必须确保急救车上的仪器、设备以及各种物品能够随时使用,固定摆放物品的位置,必须保证药品均在有效期内。急救箱内的急救物品需每天进行清点一次,同时建立责任制度,以确保所有急救物品均处于应急状态。急救车上的仪器和设备每月进行1次保养,同时保证物品无破损、无变质、无过期和无遗漏现象发生,急救箱内的急救物品要施行专人管理,并定期消毒急救箱和各种急救设备。
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的成功率和差错发生率及人员院前急救的出诊速度以及患者对过程的满意度等临床指标进行比对和分析,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服务过程给予评分。满意为10分,不满意为0分。
4、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χ—±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²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54例中52例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为96.30%,对照组46例中37例急救成功,急救成功率为80.43%;观察组54例中1例患者出现差错,差错率为1.79%,对照组46例中4例患者出现差错,差错率为8.70%;对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为(14.85±2.3)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为(24.38±3.5)分钟;观察组患者对院前急救的满意度为(9.55±2.1)分,对照组患者对院前急救的满意度为(8.33±0.5)分,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差错率、出诊速度和满意度就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的要求也随着越来越需要更高的水平来适应人们的健康需求,在我国院前急救还处于低水平,和国外院前急救水平相比还处于劣势,与人们的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急需建立一支完善的、高水准的急救团队势在必行。使之能成为一支人们群众真正可依靠的健康保护神,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院前急救制度和体系,随着院前急救纠纷频发和不断增加的趋势,要采用针对性院前急救方式,以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这也是院前急救中心建设中十分重视的课题之一。质量控制路径是一个全新的临床路径分支,同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模式。临床院前急救路径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制定的一种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临床服务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强调的是以急救患者为中心,为急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急诊救治的成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院前急救是急救全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员经常面临较为复杂而紧急的情况,需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对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在院前的急救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路径,能有效实现在临床过程中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使院前的抢救工作得到不断完善,为所有进行急诊患者提供最为有效的抢救。
总之,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和出诊速度,提高患者对的满意度,降低差错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穆秋红.质量控制路径应用于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5):134-136.
[2]刘俊辉.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343.
[3]马利娜.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211.
[4]沈爱华.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2):383.
[5]赵玲,唐利敏.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09):3148-3149.
[6]曹悦英.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7):223-224.
[7]黄小兰.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管理中的应用[J].学杂志,2007(21):12-13.
论文作者:张国宾,何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患者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路径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人员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