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河及其流域开放开发的国际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域论文,经验论文,国际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7852-(2000)02-0059-07
中图分类号:F551.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人类自古“择水草而居”、“杖舟楫之利”,与大江大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兴衰,还是当代众多的开放开发,都与大江名河紧密相联,因而河流被人类誉为“文明的摇篮”、“母亲的乳汁”等等。
据统计,全球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约1700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10[4]km[2]的世界大河就有21条[1]。然而,世界上的大河并非都是名河,世界上的名河也并非全是大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人类历史所作的贡献和当代人对它们进行开发利用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选择代表4种地域类型和最具开放开发特色的四大世界名河及其流域进行比较研究和介绍,旨在为中国大江大河及其流域开放开发提供借鉴。
2 干流支流同步且整体推进的开发——密西西比模式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东南部的一条大河。“密西西比”一词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河流之父”。据历史记载,密西西比河在实施现代化开发前也是一条“害河”:它平均7年出现一次大的洪水泛滥;上游水深仅0.3m,中游河道动荡不定,每年泻入墨西哥湾的泥沙达4.95×10[8]t之多。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km,流域面积322×10[4]km[2],覆盖美国31个洲和加拿大的两个省,干支流通航里程2×10[4]km多,其中水深3.7m以上的可航河段达1×10[4]km多。其干流和支流都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标准进行治理[2]。在全美80多处对外贸易区中,有50多处开设在密西西比河及其干支流上。昔日称为“野马”的害河何以成为今日“美国的经济走廊”,美国人的作法如下。
2.1 长时间整体性高标准的整治
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整治始于19世纪70年代,先后成立了“陆军工程兵团”、“密西西比河委员会”、“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开发治理机构,并为此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20世纪30年代以后实施大规模综合治理和运渠化工程(Canalization Project),使密西西比河基本消除了洪灾,建立起一张以干流为纲、以支流及湖海为目的、标准统一的现代化航运网和经济带,其综合开发程度之高居世界之最(见表1)。
表1 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综合治理概况(1998)
Tab.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alignment of Mississippi river and its branches
长度 落差梯级船闸防洪标准
/km/m /个/个/年一遇
明尼阿波利斯—凯罗 1373 12830112500
凯罗—匹兹堡1579 1701954 500
田纳西河105
1529 28 100
伊利河 526607 20 100
阿肯色河721
1281731 50
2.2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开发
130多年来,美国人始终坚持采用整治、疏浚、渠化的系统方法开发密西西比河水系,不仅控制了洪水,扩大了灌溉面积,而且提供了廉价的电力,保证了流域内的工商业用水。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提高航道标准,开发航道资源,以此带动整个流域经济的振兴。实践证明,美国把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航道开发,而不是着眼于流域内某几个项目开发,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目前,密西西比河水系的货运量已达7×10[8]t,占全美货运量的66%(1996年),其中干流货运5.2×10[8]t。按照1980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计算,密西西比河水系的货运量大约每10年翻一番。密西西比河1997年平均货运密度5440×10[4]t/km,是美国铁路货运的11倍,也就是说密西西比河相当于11条铁路的运量[3]。
密西西比河“百舸争流、井然有序”引出的另一派景象是:从1952年到1976年,美国沿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两岸投资1799亿美元,1980年至1995年投资额达到3890亿美元,实施了新的工业布局和城镇化安排,新建、扩建了18263家企业,形成了十几条干支流产业带、钢铁带、化工带等,并由此带动了流域内农牧、食品生产带的专业化。当前,全美150座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130座分散屹立在密西西比河水系旁。
2.3 整治开发与开放开发互相促进
尽管美国是个经济以内需为主的国家,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很小,但为了把密西西比河中上游过去比较闭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推到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技术合作的前沿,美国在对密西西比河水系进行疏浚、渠化和经济开发的同时,在干支流两岸选择了一大批城镇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或基地——对外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等。仅“对外贸易区”这一形式就有53处开设于密西西比河干支流及渠化工程两岸,成为一批特殊的直通式自由贸易港。其中著名的有阿肯色州境内的小石城14号,俄克拉何马州境内的塔尔萨港53号等。正是这些形式多样、操作灵活的开放区使美国吸引外资总额在近10年来稳居世界之首。
3 以中游开发推动全流域开发开放——圣劳伦斯河模式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它源于北美五大淡水湖群之一的安大略湖,自西向东北,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该河上游为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与美国纽约州的天然界河,中下游在加拿大境内,该河在开放开发及建立“河流经济”等战略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可资借鉴。
3.1 始于中游的开放开发
一般而言,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往往构成河流及流域开放开发的龙头。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印度恒河三角洲、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等,均因其自身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而成为各自流域开放开发的“桥头堡”。而圣劳伦斯河的开放和开发却从中游开始。
1824年以前的劳伦斯河是一条滩多流急、汹涌澎湃,可航行里程仅1200km的河流。尽管该河上游联着北美的五大湖区,然而中游河段的险滩急流既不能让下游的探险者逆流而上,又不能让上游的船只顺流而下。可是,19世纪初的圣劳伦斯河上游及五大湖区已经成为北美大陆农工商贸的精华所在,那里的农副工矿产品急需寻找理想航线运往欧洲各国。在此背景下,美、加两国从1824年开始对中游“瓶颈”段进行整治和开发,相继提出了两个大的开发项目:一是开凿拉希纳(Racine)运河,即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城以西、圣劳伦斯河北面与河身平行的地段开凿成拉希纳运河,绕过滩多流急的天然河道。二是开凿大西洋——德卢斯海运通道。该工程于20世纪初提出,经过50余年的反复论证,于1954年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实施,并于1959年凿成一条长293km,平均宽度88m,最浅处深度8.2m,并由五级船闸组成的梯级航道。
以上两大工程竣工后,从圣劳伦斯河的河口到苏比利尔湖西端出现一条东西长达3770km的河湖航线,相当于把圣劳伦斯河拉长2570km。同时着手开发了近100条大小支流,建成大小桥梁10000多座,修建码头、扩建港口400余处,建成工、商、农、贸中心500多处,开辟350余处度假和旅游观光点。其干支流两岸修建的一大批发电站,不仅满足了流域内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城乡用电,而且部分出口到美国东北部的几个州。
3.2 以上、中游为主导的河湖经济带
加拿大虽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大部分经济活动集中在南部与东南部狭长的河湖地带。加拿大的统计资料表明,该国80%以上的工业和50%以上的农业均集中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内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从圣劳伦斯河口往上游,集中了包括蒙特利尔、多伦多在内的大中城市20多座,集中了加拿大几乎所有的产业中心,因而被誉为加拿大的“核心地区”,该区(魁北克、安大略)的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位居全加各省前列。
3.3 中上游开放度比下游更高
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流域一直是外国在加拿大投资集中的地区,其中投资最集中的主要是中上游的魁北克、安大略省(见表2)。
表2 圣劳伦斯河中上游(魁北克和安大略)吸引外资概况(单位:万加元)
Tab.2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imported foreign capital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aint
Lawrence river(unit:the thousand Can.$)
年份 19931994 1995199619971998
汇进资金 57435910 805010345 1189013808
汇出资金 40436710 66755944710810173
净引资1700-2800 1375440148003400
另外,从开放的城市看,市场开放度最高的还是位于圣劳伦斯河中上游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多伦多作为加拿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股票交易技术最先进的融资市场,目前,设在多伦多的外国银行即有43家之多。第二大都会蒙特利尔在金融、投资、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及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保持着很高的开放度:世界现有300余家跨国公司的总部设于此,年营业额6000亿~7000亿加元,17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国银行办事处设于此。
4 以开放带动开发——亚马逊模式
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该河全长6400km,大小支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705km[2]。由于亚马逊河流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年均降雨1.27×10[4]km[3],亚马逊河每3小时注入大西洋的淡水即可满足一个450万人口的国家一年的全部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亚马逊河流域内的森林面积为280×10[4]km[2],可开采的木材的储存量(650×10[8]m[3])及珍贵动物资源储量均居世界首位[4]。因此,无论从长度、流域面积还是资源财富程度来说,亚马逊河都可称为世界第一大河。巴西前总统若泽·萨尔内曾有一句名言:“谁拥有亚马逊,谁就不愁未来。”
4.1 为数有限的国际合作开发和整治
从政治地理上看,亚马逊流域包括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和苏里南等8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巴西境内的受水面积占整个流域的70%。虽然上述有关国家之间建立有“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但由于该流域内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资金都很紧张,至今合作开发或单独开发的项目为数不多,20世纪为数有限的开发项目大多是在开放河流,引进欧美资金或在国际金融组织的帮助下实施的。
由于外国资本大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整体效益,因而外资主要集中在工矿业、热带农业、木材开采等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的项目,真正进行河流整治的大的开发项目仅一项:土库鲁伊水电工程,从1977年至1984年,巴西政府利用外国银行贷款35亿美元建成,该水电工程蓄水能力4.3×10[8]m[3],年发电1.8×10[8]KWh。
4.2 以中游布点开放而带动开发
亚马逊成片的原始处女地开发所需资金庞大,同时需要设备和技术。亚马逊流域各国无论单独的力量还是集体的力量均无法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为此,以巴西为代表的亚马逊河流域各国大胆果断地在该河中游历来对外封闭或与世隔绝的地区选择了若干地段对外开放,采取“跳跃式”开发和“飞地型”开放战略,实行优惠政策,租让大片土地、森林和矿山,欢迎外国政府、商社、个人投资者进行工、商、农、牧、矿、水、旅游等大规模、多领域、多层次的开发。如巴西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韦洛港转口区、秘鲁的马德雷德迪奥斯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前均系长期沉睡的森林、沼泽和河网地带,而今已成为镶嵌于茫茫密林中的一座座繁华都市。其中马瑙斯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个不通铁路、公路,只靠舟辑运输的手工业小镇。从1957年对外开放,建立自由贸易区,30年来,该市由单纯的工业自由贸易区、工业和农业自由贸易区转变为综合性自由贸易区,至今该市有城市人口100余万,已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和亚马逊河上游最大的国际河港和航空港,正带动着一大片近似蛮荒的地区向现代化的经济社会迈进。
4.3 保护热带原始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亚马逊流域280×10[4]km[2]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仅存的三片热带雨林、季雨林区中面积最大的一片,除储存了650×10[8]m[3]的森林资源外,她每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15×10[4]t,排放氧气3×10[4]t。因此亚马逊热带雨林在抑制温室效应、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平衡大气等环境问题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目前,整个亚马逊地区年砍伐量超过10×10[8]m[3],300多家跨国公司,数千套设备常年在亚马逊林区作业。乱砍滥伐使该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在过去10年翻了一番,河水中泥沙含量上升了20%,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5 贫穷保守、开发不足并彼此掣肘的开发——尼罗河模式
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发源于非洲东部国家布隆迪,干支流由南向北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扎伊尔、苏丹、埃塞俄比亚、厄里特立亚和埃及等10个国家,在埃及开罗附近形成三角洲,流入地中海,全长6671km,流域面积287×10[4]km[2]。尼罗河流域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其开发历史相当悠久,本应走在世界流域开发的前列,无奈一直在低谷徘徊,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5.1 天时、人和不足的开发
尼罗河本身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流域内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千百年来,沿岸各国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哲学观念、民俗风情等多领域多层次的积累,为现代化大生产社会准备了坚实的基础。但2000多年来,沿河地区民族矛盾、种族仇视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彼此间互不信任,有些国家甚至连年内战,社会动荡,很难组织有效的合作。
5.2 长期封闭,开放不足的开发
尼罗河流经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且好几个属世界级贫困国家,这些国家需要灌溉、航运。但由于某些国家领导人思想禁锢,加之种族和宗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国家自己缺乏资金而无力开发,另一方面,外国资本难以介入。目前,只有埃及利用前苏联的部分贷款和技术,在尼罗河下游的阿斯旺市以南6km处兴建了阿斯旺大坝。该工程总投资约10亿美元,1970年竣工,主坝全长3600m,坝基宽980m,坝顶宽40m,坝高111m,是世界七大坝之一。阿斯旺大坝为埃及发挥了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可是在整个尼罗河流域,象样的开发项目屈指可数。
开放不足使尼罗河潜力挖掘不出来,无法帮助沿岸国家脱贫,贫穷和保守又进一步制约着尼罗河的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6 结语
对大江大河及其流域的开放开发,有一个漫长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象大西洋—德卢斯海运通道经过50年的反复论证,我国的三峡工程始于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研究、论证历时近100年。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发河流及其流域呢?世界名河及其流域开放开发的历史经验证明:
(1)在共同的利益的驱动下,沿江河各国或各地区应该始终从全流域的整体高度出发,十分认真地搞好不同历史阶段全流域发展的综合规划,并切实贯彻执行。
(2)主动打开河流大门,加大流域的开放深度和开发力度,能快速提高流域经济总体实力。而封闭河流或听其自然演化,其结果只能是环境退化,流域内经济、文化长期落后。
(3)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根据流域内各地社会经济的不同要求,既可先开放开发下游,也可先开发开放上游、中游,还可从上中下游同时并举;既可从干流入手,也可从支流入手,或主支流同步开发。
(4)应重视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大江大河的开发,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流域内干支流的规划、建设、管理,统一航道、桥梁、坝闸和其它有关设施和环保的标准。
(5)河流及其流域的开放开发应注意其整体性和关联性。无论是上中下游,还是干支流,无论是水陆地,还是山川、平原,都应考虑各个层次、各个区段的关联、互动、协调。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统筹。否则,厚此薄彼,会拉大上中下游的发展差距,造成地区隔膜。
(6)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开发环境。大江大河虽然为流域内提供了天然的地利条件,但还必须加上天时与人和的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量。因此,中央政府要适时为流域各区段提供良好的开发政策;地方政府应当彼此协调,互相支持;相关部门应当摒弃小利而相互照顾,积极配合。
(7)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流域永久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构,来实现河流的综合整治与开发。
收稿日期:2000-02-12;修订日期:200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