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刘智元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刘智元

刘智元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为使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不断下降,降低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就应当将水文与地质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其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预防能力,科学合理地采取应对措施,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保护。当前,我国存在较多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需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制定完善的分析与应对方案,保证在未来发展中,提升水文地质的分析效果。本文主要针对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产生;影响

1水文地质概述

所谓的水文地质,具体指的就是地下水活动状况。探讨水文地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与规避损失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几率。由于地下水流动的状况具有复杂性,且始终受地质运动影响与突发灾害的影响,所以全面分析并探索其活动的规律,可以尽量规避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水文地质及其结构运动

水文地质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运动和变化的现象,这些不同的地下水运动情况,构成了水文地质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水量比较稳定,能够常年为城市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水源。不过,地下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结构会发生变化。例如,地下水在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沼泽化、滑坡、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

按照地下水的不同来源,地下水的补给形式有地表水的渗入和大气降水。另外,地下水还可以通过地下暗河渗透的方式,对河流、沼泽以及湖泊等进行补给,地下水也可能直接流入海洋。地下水的上层部分,在土壤中有一部分水分直接蒸发掉了,还有一部分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最后散发到空气中去,促进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地形、地貌的影响,地下水的运动可能会导致滑坡、溶蚀以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形成了不少地下水下降漏斗,容易诱发地面沉降。

3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析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并不是自然灾害覆盖面积与相关灾害的实际次数,需要针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于开展探索活动。虽然某些场地的密度很大,但是,在实际分析与协调的过程中,并不能作为灾害的源头,主要因为其中某些结构的安全性较高。

3.2地形与地貌的复杂程度分析

在对地形与地貌复杂程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创建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保证在提升管理工作效果的情况下,增强协调力度。对于地貌研究而言,需要针对地貌类型与特点等进行分析,在明确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估。在此期间,需做好灾害评估报告的管理工作,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可以对其进行笼统的处理。

4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

4.1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引发地质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受到地震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水分饱和的细砂土或者是粉砂受临界地震影响,在地震作用之下被严重破坏。地下水很容易超出孔隙范围,呈现出由下至上的运动趋势,引发砂土液化的问题。除此之外,因细砂土与疏松粉砂渗透性不理想,使得水分大量溢出,出现冒水与冒砂等情况。

4.2地面沉降

所谓沉降,具体指的就是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受不同作用而呈现出定向运动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两种物质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上部分出现下降的现象。对于水文地质因素而言,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就是土壤结构与地下结构密度存在差异,受地下水与地壳作用影响,即可引发土壤下降。对地面沉降引发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种。前者就是地下竖纹地质结构的运动不规则,致使结构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出现地面沉降的情况。后者则是为满足生产与生活实际需求,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致使地下的整体结构无法保证平衡状态,最终引发地面沉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上两种因素都是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而自然结构平衡很少会受其自身因素遭受破坏,所以,人为因素在引发地面沉降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4.3地基变形

地基变形是由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最为特殊地质灾害,会对建筑物地基产生直接的影响。伴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软土地基是建筑地基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稳定性较差且软土结构触变特性突出,一旦原状土受到振动,就会破坏其稳定的结构,导致软土被稀释。如果出现地基变形的灾害,建筑物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墙体出现开裂问题,甚至还会致使建筑的坍塌,危及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

4.4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也主要是由水文地质变化引发的地质灾害。一般情况下,岩溶地面塌陷的几率并不高,必须满足多种条件:岩性必须是可溶岩并存在岩溶洞隙,具体来讲就是溶蚀所形成空间,为地面塌陷提供空间条件;岩溶地面上部要具备盖层并且盖层厚度适中,基岩与土层不会产生影响作用,在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岩溶地下水才能够改变。对于岩溶塌陷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固有地段之上,最常见的就是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地下水循环强烈交替的位置,致使地下水的运动难以保证平衡这状态,最终使得地下水流汇集而产生冲刷力。在这种情况下,溶洞底层结构就不会维持稳定性,进而出现地面塌陷。

5防范地质灾害的有效路径

5.1对水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现阶段,国内淡水资源明显下降且呈现出短缺的状态,因开发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地下水资源始终未得到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且以饱和状态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在实践过程中,应借助地下水灌溉农作物与植被,清洗车辆与地面,尽量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不断强化水文地质特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

5.2紧急处理机制的构建

不管采用任何防治的措施,只能够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以,有必要构建紧急处理机制,以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损失,以救人为核心,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护,以免因慌乱影响引发踩踏的事件,避免灾情的恶劣发展。若存在局部地质塌陷与沉降的情况,必须将警示标志布置好,规避对沉降与塌陷位置进行踩踏而引发安全事故。

5.3地质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

对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地质监测系统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同样应为灾害紧急治理提供帮助,所以地质监控系统的有效健全十分重要。

第一,对系统进行合理地布置,以保证监测的实时性。针对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应布置并强化监测系统,通常要保证系统监测的全天候性,进而对地下水的运动状况与地下结构变化形成正确地理解。第二,严格监控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强化施工工作人员与流程的监控力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强监测工作人员工作态度,进而不断提升监测工作质量与效果,以免存在监测的盲区。第三,贯彻落实雨季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春季与夏季会受降雨天气影响,国内很多区域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地下水位也会超过正常的范围,最终破坏地下结构,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受到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很大,包括熔岩塌陷、地面下沉、砂土液化及地基变形等情况,这些都是由于水文地质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对于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应当深入分析地下水运动对于地质灾害的不同影响,相关政府及机构应当据此制定出灾害防治的科学措施,并且在解决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所产生影响的问题上,还可以进一步地优化社会现代化交通建设。

参考文献:

[1]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及对策探析[J].郝金雷.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0)

[2]工程地质勘察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考[J].师琴.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6(04)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宣灿法.建材与装饰.2017(06)

[4]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J].张倩清.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3)

论文作者:刘智元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刘智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