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人民素质迈向21世纪_二十一世纪论文

全面提高人民素质迈向21世纪_二十一世纪论文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走向二十一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整体素质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它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科技竞争,其聚焦点仍然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人,研究人的素质越来越占据突出地位。面向二十一世纪,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整体素质,也就是从生理、心理、品德、智力、行为、能力等一系列方面塑造新的现代人群体,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教育的伟大任务。

一、人的素质构成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综合的标准,它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来,诸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局势的稳定,文化事业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成果,但这一切只有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联系在一起,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说明问题。蒸汽机的出现,电力的应用,部分地解放了人的手脚,开阔了人的眼界,使人的素质明显区别于封建时代。微电子的诞生,新技术群的涌现,对人的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的素质脱离不了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以全新的素质与之相适应。从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人都开始探讨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问题,其共同点都强调了进取、创新精神,加强能力培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责任感等等。这些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本文把人的素质概括为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身体素质这三个方面,它是一种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相结合,体现人的身心特点的内在的、整体的、综合的素质。道德素质和知识素质即以人的生理组织结构为物质载体,通过内在的心理认知过程而形成的政治倾向、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它是人的素质的中心内容。身体素质即人的体质、体态、体能以及卫生习惯,它是人的素质的自然条件和基础。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知识素质,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而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又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知识素质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我们既不能忽略后天环境尤其是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也不能否认人的身体素质这一先天因素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人的素质高低是由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造就的,也就是受着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因素作用的发挥都要以其他因素的存在为条件。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先天的遗传素质存在着差异,但对于一般的正常人来说,这种差别并不是很大的,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鸿沟只是由于社会分工形成的。后天因素则对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因为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社会的历史过程,先天素质对人的素质的影响必须通过后天环境才能实现。但是先天因素的影响作用也是非常现实的,后天的社会条件再好,也不可能把一个先天愚型人培养成优秀人才。在此,先天素质所提供的只是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有通过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教育培训,才能使人的先天素质优势和人的身心发展转化为现实。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则是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的内在驱动力,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一个人缺乏主观努力,其素质是难以提高的。随着时间不断推移,遗传因素的作用在减弱,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不断增强。

二、优化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环境

人的素质提高,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且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和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程度,而教育又在提高人的素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个民族如果现在培养不出大量的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个民族就难以走向未来。为了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一种时代紧迫感,要高度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使现代化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一,学会怎样学习。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难以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学校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学生知识宽度狭窄,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受教育者在其生命的黄金时期,不是努力为将来的事业打下牢固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是整天埋头于考试技巧的磨练,成为一架“考试机器”。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并无多大益处。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要求教育者面向未来,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力的改革措施,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为一体,使学生从过去的“学到什么”转变为“会学什么”,“学会怎样学习和应用”。现在北京、上海一些高等院校冲破条块分割、封闭式办学模式,实行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办学方式,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学校互相承认学分。这种方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失为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子。

第二,加强能力训练。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并不重视能力培养,离科技社会、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早几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由于所学专业狭窄,工作范围局限,至少缺乏三种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一是社会实践语言。在市场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中,他们过去学到的一些理论语言、专业术语或者不适用,已经失去时效,或者被生搬硬套,牛头对不上马嘴,成为实际工作的“外行”,更不用说动手处理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了。二是计算机语言。十年前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没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如今计算机语言已经相当普遍地应用在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领域。三是外国语言。十年前,对大学生外语应用的要求不高,应用机会更少,如今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方面对外交往都需要有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目前,这部分人大多数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都面临一个扩大社会实践范围,补充新的知识技能问题。

第三,接受继续教育。当代新的科技革命以其独有的风姿,引导着时代潮流,各种知识融汇、交叉和一体化的整合倾向不断加强,各种学科和专业的独立性相对缩小。狭窄单一的人才教育体制,使文理工科分家,专业划分精细,在科学教育中无视人文精神的导引,人文教育中又缺乏科学思想的培育,受教育者所学的知识应用范围、学术视野局限性极大。另外,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使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容易变得陈旧过时,这也要求人们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接受大学后继续教育,以便跟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接受继续教育不仅能促进人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提高个人素质,而且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很多国家都已经看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并在政策、法律、财政等方面予以扶持资助。我国要走向国际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加快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

第四,开展闲暇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消费与创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进行闲暇教育,就是使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通过提供意识、思想及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帮助人类变得更充实”。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们在经历了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享受着闲暇文化生活的乐趣,无论是喜爱琴棋书画,还是参与体育活动,无论是游览名胜,陶冶性情,还是阅读欣赏,社会交往,都能给人以智能的教育,体能的锻炼,给人以新知和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一个人驾驭闲暇时间的知识、技能和方式,是衡量其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状况的一个标志。通过闲暇教育,寓教于乐之中,使人在求知时求乐,育德时娱乐,这是闲暇教育的最大优点和特点,是人们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成为培养每一位公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标签:;  

全面提高人民素质迈向21世纪_二十一世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