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助学习小组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论文_刘浩

基于互助学习小组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论文_刘浩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独立院校中信息科学领域专业中普遍使用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编程语言。本文从独立学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出发,提出采用学生互助学习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在课余时间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编程兴趣,提高编程、算法分析等综合能力。实践结果表明互助学习小组模式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C语言;教学实践;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独立院校信息科学领域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首门专业基础编程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日后的程序设计素养和提高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撑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和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本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新模式,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本学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该课程合计64学时,其中包含理论教学部分4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16学时。理论教学内容共计十余个章节,实验教学内容是配合理论教学内容,通过上机编程锻炼学生的动手编程、代码调试、算法分析及程序设计能力等。由于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学时少,教师讲课速度快,并且在实验课时,由于要完成理论课所教授的内容,通常上机实验练习较多,时间有限,而教师只能解决少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以兼顾到所有学生编程技能的训练,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完成课本的少量基础习题,而不会灵活运用C语言解决需要动脑思考的算法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程序编写和调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经常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而大多数学生自身又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生互助学习小组模式

(一)建立互助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从高年级中选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成绩优秀或参加C语言相关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作为互助学习小组组长。然后将授课班级学生随机分配至各小组之中,每个小组8-10人。最后将每个组的组长及组员的联系方式(QQ、邮箱、手机号码等)公布,组员之间建立起联系平台。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的课程学习及编程实验。每个组长为本组组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也可避免学生不愿向授课教师提问而导致知识缺失的弊端出现。

(二)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互助学习小组的评价体系主要由组长、组员相互评价及教师给组长排名三部分组成。组长给组员评价主要包括组员向组长提问次数,问题难度,学习态度,以及组长向组员发布编程题目后,组员对其完成率及完成时间比较,并给出相应评价分数,此优势在于组员之间存在相互竞争,通过组长给其评价,能够很好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编程能力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计教学内容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本的编程题目相对容易且单一,未能较好体现编程思维的递进。根据组长对组员学习情况的反馈与总结,教师与组长共同设计与改进针对当前学生编程水平的算法题。同时整理并总结出目前学生在学习阶段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确定在重难点中学生理解较为薄弱之处,教师便可在授课中对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再次讲解。

(四)进行学习检查

通过上文中所描述的评价体系,可根据组长给组员的评价进行分批检查,对评价较好的学生主要检查其算法分析能力、编程风格等情况,针对中等评价的学生进行,而对评价较差的学生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剖析。

三、实践效果

在2018-2019学年第1学期中,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8级计算机专业采用了本文所述互助学习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如下。

2018级计算机专业合计179人,共分为22个互助学习小组(其中19个组的组员8人,3个组的组员9人)。同时每个组组长分别是2016级、2017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经选拔,组长中的9人是往届国家级或区级的学科竞赛中获奖者,其余13人的《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成绩均为85分以上。互助学习小组建立后,分别在教学周第6、8、10、14周小组进行了四次相互评价,在这四次评价中,组长给组员评价的主要标准为:学习态度、编程能力、提问次数、编程正确率等。组员给组长评价的主要标准为:回答问题时长及解决问题准确性等。同时根据组长对组员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是改进算法题目五十余题。

在《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成绩中,评价排名靠前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平均成绩,22个组的每个名次的组员平均成绩高低与排名先后相关,可见学生的课程成绩与每次组长给出评价是息息相关的。总体而言,2018级计算机专业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成绩要优于2017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与培养效果则更为明显。

本文主要研究在独立院校环境下的《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中提出互助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学习中,学生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的问题得以及时讨论与消化,同时在编程思维、学习方法等方面相互影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编程兴趣。期望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编程兴趣、算法分析等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海荣.汤梦达.丘爱谊.曾郁.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04):162+165.

[2]戴宏玲.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6):80-81.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面向算法设计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G201808)。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基于互助学习小组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论文_刘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