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婷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急诊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本院接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另1组为观察组则实行急诊护理流程,各有患者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缩短转诊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效率
为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分诊、转诊时间,此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本院接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提升急救效率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本院接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两组,各有患者30例。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9.7±2.1)岁。另1组为观察组则实行急诊护理流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为(59.6±2.3)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2h内,NIHSS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病例资料,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由接诊医生进行病情初步判断,并依据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初步治疗及护理,遵医嘱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CT等检查以及吸氧处理。
观察组患者均采取急诊护理流程:①成立急诊护理流程小组,组内成员要包括专科医生,急诊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相关检验科人员。所有小组成员均要接受必要的急诊护理流程培训,积极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水平及急诊应变能力。②依据脑梗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基本护理流程图,将各个环节的责任细化,并依据制定好的时间以及顺序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③护理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确保24h均有护理人员在岗,护士长要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注意总结急诊护理流程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完善。④建立急诊护理流程,患者入院后要依据初评、早期检查、评估的顺序进行护理,遵循先抢救后挂号,开启绿色通道的流程,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启动应急流程,护理人员要在此期间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抢救及治疗工作,如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样本送检、进行心电监护、注意安抚患者情绪等等。患者在完成影像学检查后要结合患者的情况明确诊断结果,之后主管护理人员再开通第2条静脉通道,同时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溶栓后则可转入ICU。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异性(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多见中老年人,尽早恢复梗死灶的血供,减少梗死面积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1],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转运等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十分重要。有研究结果显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患者入院到治疗所需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3]。
该项研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有明显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可证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缩短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梁俊华,李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31(8):75-77.
[2]李娟.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7):339-340.
[3]宁伶英.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7(1):152-153.
论文作者:万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流程论文; 时间论文; 脑梗死论文; 效率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