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论文_李连友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论文_李连友

李连友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253100

课堂的效率源自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去倾听、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处处呈现着学生忙碌的身影,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下面,我就以《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为例,谈一谈我对高效课堂基本模式的认识。

一、提出问题

所谓的提出问题,就是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靶子”,为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目标。所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本课的主题,又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国王让工匠给他做了一顶王冠,王冠做成了,非常漂亮。但国王怀疑工匠在王冠里掺了其它东西,就命令阿基米德负责鉴定该王冠是否是纯金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量,但王冠的体积不好算啊,阿基米德冥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到盛满水的浴缸里洗澡,无意中发现浴缸里的水溢出了很多。他恍然大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正好是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吗!最终,阿基米德通过实验鉴别出了王冠的真假。我们能否从阿基米德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可能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猜想假设

学生可以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展开大胆的猜想,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这里可以给学生留下1—2分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有的是靠谱的,有的可能根本不靠边。对于比较好的想法,我们要给予表扬鼓励;对于太离谱的想法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便于今后思考问题更有针对性。同学们提出的有价值的方案可能很多,我们可以适当地从中筛选出典型的一个或几个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其它的猜想我们后面再陆续探讨。本节课中学生的猜想主要有:1、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大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2、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3、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小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4、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与它排开的水的重力没关系。

三、设计实验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方案中,有四个小组的同学赞同教材中提供的方案,即:1.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的重力G物;2.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里,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3.用测力计称出溢到小桶里的水和桶的总重力G总;4.用测力计称出空桶的重力G桶。但其余两个小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最后称量空桶的重力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为这时桶里沾满了水,应当把第四步提到最前边,即“4、1、2、3”。经过激烈的争论,前四个组的同学低头认输,一致认可第二种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马上趁热打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也不要过于迷信老师,实际上老师也有出错的时候。作为学生,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真正的“会学”。只有“会学”了,才能把知识真正地“学会”。

四、实验探究

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实验方案以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了。实验中组长要做好明确分工,做到称量、观察、读数、记录各负其责,人人都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来。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当我转到一个小组的跟前时,他们已经测出了物体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正把重物从溢水杯里向外提,而重物表面上还积有不少水。我马上问了句:“上面这些水你们打算怎么处理?重新倒回溢水杯还是倒到小桶里?”学生茫然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又询问了旁边的几个组,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暂停了实验,让同学们先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小组内展开了讨论,最后依靠集体的智慧顺利解决了问题:应该把上面的水倒回溢水杯,因为这些水本来就不是被物体排开的。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实验中必须注意细节,因为可能正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最后的成败。

五、归纳总结

分组实验做完之后,到收获的时候了,要把学生劳作了一节课的“成果”收集起来,一起分析、研究,寻找规律。在这节课中,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测量结果,并把每组的数据按顺序呈现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先让一个学生说,不完善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补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提炼出了“G物-F=G总-G桶”即“F浮=G排”这一重要结论,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学们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是最真实可信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六、评估与交流

比如,在本节实验中,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偏差较大,组长通过反思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并与其他小组做了沟通,最终发现该组同学在把重物向溢水杯里放时速度太快,导致溢水杯中的水过多地流入了小桶,从而使测得的G排数值偏大。如果省略了这个环节,这些问题就会被“掩盖”了,学生可能始终不会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所以在交流中,我们可以谈一谈本节课感觉到比较成功的经验,更多的可以说一说自己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学习模式也可能不尽相同,但大体的框架是一致的,在运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微调”。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高效的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才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根本所在。

论文作者:李连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论文_李连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