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战略选择_环保产业论文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战略选择_环保产业论文

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融资论文,环保产业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保产业是一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和开发等活动的总称。近30年来,随着发展观念的重大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环保产业在发达国家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1995年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突破了5400亿美元,1999年达到6500亿美元左右,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初具规模的环保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一、俄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环保产业起源于70年代,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发展较快,但总量很小。到1996年,全国主营或兼营环境保护设备及产品制造的企业共11910 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既生产环保产品,也生产其他产品,统计上难以区分),这些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约254亿元,销售收入总额约467亿元,年利润40多亿元,从业人员约200万人。 这与我国对环保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次,我国环保产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不到10%,90 %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居多。再次,环保企业大多依托现有机械行业企业,生产一些中低档环保设备,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企业间缺乏合作,专业化的企业相当少。技术、咨询等专项市场化服务更为薄弱。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大多数环保产品生产尚不能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

环保产业技术和产品在我国主要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得到较广泛地应用,尤以生产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和水污染治理设备为主。但总体技术不高,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设备方面,缺乏配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

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环保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加工及自控系统只相当于国际上70年代的水平,只有少数的产品能达到80年代或90年代的国际水平。同时,包括环保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咨询服务、产品营销等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远未形成。环保产业的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环保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较发达的省市。

由于环保产业范围广,涉及部门和行业多,分布在机械、电子、化工、轻工、冶金、建材、能源、纺织等行业,因而其产业关联度也相对较大。现行体制下,隶属关系复杂,条块分割严重,行业管理分散,既无统一协调机构,又无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长期规划,更缺乏专门的环保产业政策。因此,财政投资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体现不出相应的比例和基本的规模,金融服务如银行信贷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仍然停留在对改、扩建项目的环保因素的把关上面,还远未将环保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予以支持,更谈不上成立象德国“生态银行”那样的专门银行提供环保贷款。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更新改造项目的环保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污投资、超标排污收费的返还部分、企业综合利用利润留成银行贷款、国外赠款或低息贷款等,但这些渠道也并不十分畅通。

二、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战略

发展我国环保产业,需要首先实现观念的变革,即将环保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项内容。这是由于环保产品既包括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环境污染治理产品,又包括具有非公共物品特性的节能环保产品等,即使是同一项环保产品,也可能同时具备两种特性。并且,环保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其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并存,包涵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产业的培育两方面。其次,应制定相应有效的投、融资战略发展环保产业,因此,投、融资的战略选择也是发展环保产业战略的具体体现。

发展环保产业,要区别环保产品中的公共物品与非公共物品,从财政税收、金融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首先,对于环保产品中的公共物品,由于其具有重大社会效益、能直接减少重大环境损失,应运用各种财政手段予以支持,如为环保投资提供财政补贴,或为投、融资提供担保,开征环境保护税,根据“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费等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发行环保财政债券等方式支持财政投资及其它非财政投资,使财政、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与杠杆作用,消除环境污染的外部效应,为扩大投资需求发挥乘数效应作用。

其次,对于技术先进、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如“以纸代塑”产品、农膜新产品、节水灌溉设备、废塑料再生处理设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城市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可鼓励和扩大企业投资并提供银行信贷支持。对于存在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好的环保项目,应加强银行信贷支持。同时,可借鉴国外如德国绿色银行的经验,建立环保专项贷款,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国际间合作贷款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再次,针对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为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转变,应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利用其体制与效率的示范作用,来吸引民间投资者投资于环保产业,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扩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

最后,对于市场潜力巨大、投资效益高的新兴产品如太阳能、风能、热能等新能源、水煤浆、煤浆液化、低热值燃料及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煤洁净燃烧技术电站、废气(液、渣)综合利用、汽车尾气净化剂和催化剂等,则应通过创业投资机制,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鼓励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及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与产业化。

另外,应调整外商投资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参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也称为企业投资资本)是指对特定产业有投资意愿的特定投资者,以追求长期收益为目标,为企业提供直接的权益性资本支持的组织化资本集合投资形态。在美国,它以公司型封闭式私募为主,而在英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则以契约型封闭式私募为主,封闭期一般为10~50年。在美国,它培育出了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高科技企业,到90年代,已有1万多家企业接受创业投资。 在英国,创业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占全国技术创新的30%。

从事环保产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我国难以获得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平等的金融支持,而将具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却往往是从中小企业创新、吸取技术成果开始的。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也是技术成果市场检验的过程,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市场与技术风险,传统的银行信贷对此很难予以支持,而财政资金也难以支持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创业投资体系借助社会资本,完全可以重塑科技创新与环保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创业投资体系中的核心手段,可以不断为企业的研发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加强其创新能力。产业投资基金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有前途的投、融资工具。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已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环境保护不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而且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尽管它从刚一开始,就显现出巨大的投资吸引力,但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它毕竟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且投资需求总量和单个项目的投资需求较大,技术专有性较强,一般投资者进入障碍较大。因此,发展环保产业,必须突破传统的融投资模式,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金融创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形态逐步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它与环保产业的结合体现在它对新型环保技术的利用,和对具有稳定投资收益、但资金需求量大的环保工程的投资上。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型节能、节材、环保技术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环保也逐步从个别产业的技术改造与革新发展成为一项涉及相关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独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体系是分散投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运用创新技术迅速成长的最佳途径。产业投资基金运用社会资本,有助于环保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普及和环保产业的逐步发展以及环保产业产生的巨大投资回报,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将在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市场号召力。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急待规范,投资者资本普遍规模不大,投资的专业经验也很贫乏,对投资信息的了解极不完全,对于专业知识很不熟悉。而产业投资基金这种投资形态则通过精通环保产业、善于投资及资本运营的投资专家的管理,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并通过各种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符合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尤其是符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的需要。

我国环保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对其看好,但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加之我国临近加入WTO,国外投资者虽有意进人, 也尚未成大气候。这就给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通过抢占该产业在我国的制高点,率先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必将获得丰厚回报。

总之,应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环境污染税负水平;建立银行专项信贷,利用资本市场,鼓励金融创新,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环保科研投入,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建立具有我国特点的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体系。

标签:;  ;  ;  ;  ;  ;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战略选择_环保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