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与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脉络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围绕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深入 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党和江泽民同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果;第二个问题,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历史;第三个问题,马克思主 义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党和江泽民同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果
为什么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这场教育对于我们 党、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什么意义?我想从近两年来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有关讲话中挑选 出九个资料,以帮助大家领会中央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路。
第一个材料,是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他在这次讲话当中,提出马、恩、列和毛泽东都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新的思 想和新的理论,也表明他是如何思考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第二个材料,是2000年6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党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篇 讲话里面,江泽民又提出了理论创新的问题。他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邓小平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都是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又一次引用了恩格斯《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 领草案批判》的那篇讲话,说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新变化,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 纯粹的私人生产,资本主义已经没有了无计划性。
第三个材料,是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在 这篇讲话中提出,不论是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还是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都 离不开历史,要从历史上来考察。离不开什么样的历史呢?他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150 多年的历史,离不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70多年的历史(因为苏联从1917年成立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到解体有70多年),也离不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40多年的历史(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算起),离不开资本主义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360年的历史 。也就是说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好,考察资本主义也好,都离不开历史的考察。
第四个材料,是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他说,马 克思主义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分说明马、恩、列和 毛、邓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江泽民在这篇讲话里面又一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 够创新,为什么能够发展,就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基本原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他说,我们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矛盾和发 展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群众的原理 等等,这样一些基本原理,来说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表现。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 义,才能用活用好马克思主义,才能端正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第五个材料,是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他在这篇 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从发表到现在快153年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些 重大变化面前,我们不能够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能够预见到,因为马克思、恩 格斯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下半叶,列宁生活在二十世纪的初叶。他们没有看到这些新变化 ,所以不能要求他们,不能苛求于前人。他说,后人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是历 史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 进。所以,江泽民在这篇讲话里面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是不断地超越, 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前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第六个材料,是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 讲话大家都熟知,讲话提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与时俱进,反对以教 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里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分证明了的重要原理。他告诉我 们要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要提高贯彻思 想路线的自觉性,也离不开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说,讲话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发 展史教育的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第七个材料,是2001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他提出抓作风 建设,关键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两个方 面,一是不重视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二是搞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 宣言》发表以来150多年过去了,世界上的重大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给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什么要求?在改革开放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许多新情况 、新挑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新的实践经验中求得解答。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结果,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 新是最好的继承。这才是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要求。
第八个材料,是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究班上的 讲话。他提出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要解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认为,上述两 个要求,始终是检验是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他在这篇讲话中又一次提出要以 马、恩、列和毛泽东、邓小平为榜样,学习他们从不教条,从不僵化,与时俱进地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用后人突破前人的发展规律来对待马克 思主义。
第九个材料,是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进一步造就鼓励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生动局面。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特别要用我们党不断推 进理论创新的实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从2000年5月到2001年9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江泽民同志和党中央思考的问题、 思考的重点以及思路都说明了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是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 ,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就是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教育的由来和根据。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将150多年的历史做一个粗线条勾画,大致可以分 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奠基时期,也就是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一段时期,大概50多年。 这50多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和战斗的 50年,孜孜不倦进行研究的50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50年当中,做了很多事情,写了 很多著作,参加了很多活动,归结起来,基本是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展开的 。19世纪在全世界还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如果说还有其它的社会制度,那就是落后于 资本主义的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这个时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当时还没有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从写出《共产党 宣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为批判资本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推翻 资本主义。他们的历史任务就是如此。所以他们一生都是围绕着这个事业展开的。当然 他们的著作里面也谈到未来,谈到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谨慎,他们尊重 实践,认为对未来的东西设想的越具体、越详尽,那就必然陷于空想。所以他们不愿意 预言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未来的共产主义是个什么样子,那是下一代的事情 ,他们最重要的脚踏实地的事情是和资本主义斗争,是了解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 从而推倒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他们随后英勇投入的1848年欧洲革命,从理 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贡献留下了不可 磨灭的丰碑。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第一次以透彻鲜明的理论洞察力与剖析力揭 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以解放思想 、敢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向不可一世的资本主义进行挑战,在全世界树起了一面消灭私 有制、实现人类解放的鲜明的旗帜。同时,他们又以科学的历史的态度肯定资本主义在 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发展上的历史功绩与历史作用,在革命实践中清醒地提出要破除 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幻想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欧洲革命的失败视为难得的“财富”。他们的总结、反思与研究, 都是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估计而不断深化的。于是,马克思主 义发展史上就出现了马克思在贫病交加与政治迫害的情况下,以“入地狱”的精神研究 经济学、撰写《资本论》的动人事例;就出现了恩格斯以惊人的毅力学习战争、学习军 事、收集大量史料文献、为军事理论宝库提供了当时许多“军事权威”与“军事评论” 都望尘莫及的珍贵成果;也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许多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 论断,诸如大家熟知的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社会形态更替 的规律,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在这里通过长期的研究不仅把社会形态的更替提到了规律性 的高度,而且对他关于1848年革命的看法也作了重要的补充、深化与纠正。
历史的车轮总是要向前推进的。经过19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长期积累和酝酿, 七十年代初的欧洲终于又迎来了社会革命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着巴黎公社这一 工人阶级的历史创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崇高的评价。他们在充分肯定公社作用的许 多创新性经验的同时,十分冷静和审慎地对待公社的一切,要求人们不要把它的经验神 圣化,不要认为它烧毁的每一栋房子、枪决的每一个人质都是毫无差错的;也要求对待 群众性的革命运动既要看到它的必然性,又要看到它的偶然性,认为革命胜利的时机、 进程和各项细节是不可能预计的,否定这些不可预见的偶然性就会使历史蒙上神秘的色 彩,把唯物史观降低到唯心史观的水平。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历史变迁和经验总结以后 ,已经在1848年认识的基础上发生了飞跃和创新,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和实 践上的成熟与老练。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科学分析,预言公社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告诫 人们对公社不要作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虚构和幻想新社会。
特别需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总是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坚持真理、修 正错误的科学精神相依相伴的。他们为了坚持和发展《宣言》的基本理论,从1872年到 1893年为《宣言》的各种文版写了七篇序言,强调对其中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9世纪末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从股份公司与工人合作工厂的 出现,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改良药措施,“新的精神”和“商业道德”的产 生,从议会讲坛到普选权的出现等等,特别促使恩格斯去检讨过去,瞻望未来,进一步 思考何以1848年的突然袭击与1871年送上门来的胜利都以无成果而告终,进一步思考下 一世纪应当如何确定无产阶级斗争的新方法新策略。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是 与时俱进的一生,是理论常新的一生,不论他们的自然年龄和生理状况如何,他们始终 是“老当益壮”、“青春常在”的。
第二个时期,20世纪第一个10年和第二个10年,也可以说20世纪初叶,这是列宁活动 的时期,是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付诸实践的时 期,把书本上的理论变成社会主义的实际。这一阶段主要的代表是列宁。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 展开的。如果说前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是围绕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而展开的,那么, 这个阶段就是如何对待社会主义而展开的。在如何对待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十月革命 前列宁的贡献是分析了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更加不平衡。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上就产生了薄弱环节,各国发展不是一 样的;既然不一样就有薄弱环节;既然有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在薄弱环 节取得突破,首先取得胜利,而不是在所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这就改变了马克思、恩 格斯先前的论断。这当然要有勇气,而且要有科学的论据。所以,列宁的新的革命理论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就是在分析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没有这一 条,俄国革命就不能成立。所以,列宁经常与反对自己意见的各种各样的人作辩论。列 宁就是一个充满着革命激情、善于辩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志们大概都看过列宁的很多 影片、书,例如《列宁在1917》、《列宁在1919》等等。大家都感觉到列宁的形象确实 是一个好辩论、充满革命激情的形象,他总是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你说俄国落 后,难道我们不能首先突破这个薄弱环节取得新的胜利再来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吗?所 以列宁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他划 时代的历史功绩。这点功不可没,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十月革命后列宁的又一个贡献是什么呢?就是象邓小平讲的,列宁的思路非常灵活,用 中国话来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是灵活的思路,而不是说面对死胡同,走进 去把头撞破了还得走,这就不对了,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关 于这一点,就表现在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列宁在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曾 经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消灭商品生产、消灭货币,消灭自由交换,消灭资本 主义的一切,对社会的生产实行全面的计划、监督和管理,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实行余粮 收集制,余下来的粮食都要交给国家等,这样一整套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但是行不通 ,结果农民把粮食收藏起来,地主把粮食收藏起来,资本家把粮食收藏起来,出现了普 遍的饥荒;自由贸易不能开展了,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东西买不到,拿不到,国家陷于 极端贫困和匮乏当中。怎么办?这就要认识当时俄国所处的国内外的状况。国外有武装 包围,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国内有地主资产阶级的造反;而生产呢,又极端匮乏。所以 ,列宁果断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了商品生产、自由贸易等等。这一切就为后来苏联 社会主义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
我们看到,列宁就做了这么两件事,这两个伟大的贡献,就挽救了社会主义的命运, 把社会主义制度推向了健康的发展大道。列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活了7年,1917年12 月俄国革命胜利,1924年列宁就去世了。7年当中,列宁生病在床,不能够以全部的精 力来处理政事,又占了将近3年的时间。列宁的命运可以说革命未捷身先死,他革命没 有取得预想的成功,而自己病倒去世了,时间太短太短了。然而,列宁的功绩在马克思 主义史上可以说是彪炳史册的,列宁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善于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革 命的理论,提出建设的理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挽救了党,挽救了 革命,挽救了社会主义。
第三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 到20世纪50年代中叶,大概30多年时间。这个时期社会主义从一到多,从最初只有一个 国家——苏联,尔后发展为东欧和亚洲的一片,在历史上曾经形成社会主义阵营,成了 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相较量。
在这里我首先要谈到作为列宁的继承人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当然他也有严重的错误。 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哪里?我们认为首先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社会主义的 红旗不倒,而且影响不断扩大,不然怎么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呢?斯大林也有政治上的 错误,比如说肃反扩大化,国内生活在精神生活方面、政治生活方面、民主生活方面都 凝固化了、僵化了,个人迷信十分严重。赫鲁晓夫是大反斯大林起家的,他向全世界, 实际上不是秘密报告,而是公布了一个秘密报告,大反斯大林。大反斯大林的结果是否 定了苏联社会的历史,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过去。把过去都否定了,那当然苏联 人民的精神支柱都没有了,苏联共产党的精神支柱没有了,那么社会主义靠什么建设? 所以,从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就开始走下坡路。而到了戈尔巴乔夫,就 树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我们认为这面旗帜就是反马克思 主义的旗帜。什么叫做人道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巴黎公社的时候,说巴 黎公社为什么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受到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陶醉和迷惑, 过分地和敌人讲人道、讲仁慈,以至于革命政权失败了。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戈尔 巴乔夫根本不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这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打出了人道主义的旗帜, 人道的社会主义。还有民主的社会主义,什么叫民主的社会主义?就是他的新思维,人 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公共场合否定社会主义的一切,这就是民主,这就是新思维。但是 曾几何时,这种民主社会主义就变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以 至于许多反社会主义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同时也留下 了很重要的隐患,不可忽视的隐患。
在这段历史时期,我们中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也取得 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段时期集中表现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找到了 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一点是和长期崇拜苏联模式,把苏联经验神圣化完全背道 而驰的。我们知道王明就奉行这样一条路线,认为中国革命要首先攻占大城市,要搞中 心城市起义,要依靠纯粹的产业工人来进行革命。而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相反的 论断,说中国革命不能在中心城市发展,因为中心城市是反动统治最强大的地方,革命 的力量没有办法发展。中国的人民大众在农村而不在少数中心城市的工厂里。我们建党 也好、建军也好,都要把基点放在农村根据地上。所以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 义原理作了创造性发挥,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这是 毛泽东用了几十年时间通过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这一点不 能不说是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一个与时俱进的表现。
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上。中国这样一个生产落后,小生产像汪 洋大海似的包围着我们的国度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 是世界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解决过的一个难题。苏联的办法就是统统没收,但是这 样生产力的发展要受到极大的破坏。而中国是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从加工订货到包产包销,从各种民营到最后公私合营,采取了各种形式过渡到 社会主义。农业也是如此,从互助组到合作社,从半社会主义到全社会主义,实行农业 社会化的过渡。这样一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仅 没有得到破坏而且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被改造对象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 挥。尽管我们后来回过头来看,改造的速度有些地方快了点,改造的方法有些生硬一点 ,简单化一点,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这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 出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那么这一段时期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中心问题据我看是马克思主义和具体国情能不能 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结合上下功夫没有,功夫下得深不深,功夫下得有没有成果 。中国由于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也取得了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这两个历史性的胜利也可以说是两者结合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胜利。所以我们认为,第三个时期考验了马克思主义 者能否遵循马克思主义,同时又研究了具体国情,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结合得好,社 会主义革命就能取得胜利;结合得不好,社会主义革命甚至在胜利的情况下重新丧失。 这是第三个时期。
第四个时期,就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马 克思主义又有伟大创新的时期。
曲折发展表现在哪里?一个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我们上面分析的后果在这个时 期表现出来了,原因并不是这个时期种下的,而是在上一个历史时期就种下的,是这个 时期必尝的苦果。
另一个曲折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原因也并非是在这一期全 部种下的,而是中国建国以后长期执行了一条“左”的方针、“左”的路线所造成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曲折充分证明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并不是直线的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像列宁所讲的像涅瓦大道一样(列宁格勒有一条大街,笔 直又笔直),无论是中国的革命、苏联的革命也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我们取 得巨大胜利的情况下,也有大的曲折,大的倒退。
本世纪末的历史就证明了这点。不是在革命取得小胜利的情况之下,而是在革命取得 伟大胜利的情况下还会倒退,出现大的曲折。这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没有清醒的头脑。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居安思危,要研究“三大规律”:有一条就是共产 党执政的规律。我觉得这“三大规律”也充分的被这段历史所证实。共产党在执政情况 下并不是不会丧失政权的,谁也不能给自己打保票,谁也不能把自己装进银行的保险箱 。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也可能得而复失。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来研 究这“三大规律”,避免历史走曲折的道路,特别是避免历史走特大的曲折道路。小的 曲折也许不可避免,大的曲折我们要力争不要出现,要尽力保证人民少受损失,党少受 损失,国家少受损失。
怎么扭转这曲折的局面呢?这段历史时期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这就是邓小平同 志在历史上所完成的功绩,所谓拨乱反正,思想路线领先。革命者不用怕拨乱反正。既 然有曲折就有乱,既然有乱就要拨乱,革命者“怕”才乱,这是一种讳疾忌医的办法, 自己生了病还怕请医生,这是不对的,病情只会加重的。人类发展既然有曲折,我们就 不要忌讳这个曲折,就要面对这个曲折。邓小平敢于拨乱反正。只有在拨乱反正的基础 上才能使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关键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以邓小平说: “思想路线是领先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其它一切改革、一切拨乱反正无从谈起 。“两个凡是”就是把毛泽东每一句讲话僵化、凝固化,不管他在什么条件下讲的,什 么时间讲的,都不可以改动。所以邓小平的英明就在于抓住了这个实质性的问题推动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抓住了实践标准的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叶开始到20世纪末这个时期,中心问题是两次曲折、一次拨乱反 正,出现马克思主义复兴,根本问题是思想领先的问题,是思想路线领先的问题,是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最精华的地方,灵 魂的地方,最实质性的地方。
根据以上四个时期的梳理,我们说150多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以下四个基 本论断。
第一个结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灵魂,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哪里?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 发展史是我们学习“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最好、最生动的教材,是从马克思主义创新 的典范中汲取智慧的思想库。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无数创新的典范,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能够使我们永 远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应从这样的实质上去学习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去领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二个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始终围绕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始终围绕着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而展开的历史。150多年的 历史我们刚才粗浅的梳理了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这两个大问题,离不开对社会主 义历史进程的认识,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从150多年前到今天还是这个 问题,这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自觉性,推进新世纪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学 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不只是面向过去,并不只是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认识当前的形 势和任务。因为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离不开社会主义的 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看问题的一切着眼点、一切出发点都离不开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学 习发展史对于当前提高我们对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自觉性,推进21世纪的 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个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杰出代表从来不讳言自己的错误,他们都是公开地检讨自己的错误。象恩格 斯在90年代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和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估计是错误的,公开地检讨自 己的错误。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也公开地表明俄共此前曾犯过错误,他本人也犯了 错误,所以要拨乱反正。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修正错误、坚持 真理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者在捍卫和发展真理的斗争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包括献出 自己的生命。大家都看过《江姐》,江姐是在什么时候牺牲的呢?在新中国已经成立, 但是四川、重庆还没解放,她在为新中国绣红旗的情况下牺牲的。这显然没考虑到任何 个人的得失,唯真理是从。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考虑个人得失的,他们总是真 诚地对待事业、对待未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无数的范例。同志们如 果有兴趣熟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可以读一点有关马、恩、列、毛的有关传记,就可 以比较生动而形象地了解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这对我们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四个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它杰出罕见的历史人物(我举的只是一部分最突出的 ,比如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等,其实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无 数杰出的人物),还有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例(比如像二月革命,中国长征),还有发人深 思的历史经验。所有这一切历史人物、历史经验、历史事例就形成了一部优良传统和优 良作风的历史,学习这样一段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的榜样和启示中,得到净化和启迪 。这和我们当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自己、要求全党、要求我们一切工作是一 致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摆正党和群众的关系。人民的公仆 ,这是1871年,130年前,马克思主义早就指明的一个工作人员的历史地位。针对许多 工作人员犯错误,忘记了这个历史的传统,历史的教训,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这段历史, 所以我们要重新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传统和历史经验,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注入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 的历史。15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历史,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一段永 远取之不尽的历史,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进一步地挖掘,才能逐步地有所收获。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与时俱进,关键在哪里?关键 在于有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这一点,邓 小平同志讲得最为直截了当,最为明白。他说:“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 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他说:“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议,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 党展开的激烈的争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没有用 的话,不切实际的话。”这也是小平同志的自我批评,因为他都参加了中苏两党的辩论 ,中苏两党的谈判。为什么会讲这些空话呢?因为马克思去世100多年,100多年来世界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变化,他说都没搞清楚,苏联没搞清楚,中 国也没搞清楚。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对100年以后发生的情况和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但是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某某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请看《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几卷,第几页,好像那里就有现成的答案。这个办法是不行的。小平同志 说,我们不能够要求马克思为他去世以后上百年、几百年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50年、100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不 能这样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也不能这样要求列宁,当然也不能这样要求毛泽东或者毛 泽东著作解决今天21世纪的问题,这怎么行呢?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主张实践论吗?人家没 有实践,你硬要求解决他未曾实践过的问题,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不是苛求于人吗?那 么关键在哪里,就是小平同志讲出来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 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键就在这里。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者不是冒牌的,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而是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第二句话是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者。主词变成了宾词,反复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条 件。小平同志对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理解和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 泽东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
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生前都讲过,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他强调“发展 ”这两个字,所谓发展着的理论,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强 调,我们的理论不是教义,而是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可贵就可贵在它 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不是教义,不是某年某月讲的什么,即使当 时是对的,现在也要以批判审查的眼光来看。他们也一再强调要把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 合,也就是毛泽东经常强调的,要在结合上下功夫,邓小平也强调这一点,现在江泽民 同志也在强调这一点,要在结合上下功夫,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主张从实践当中发展理论,他们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 反对教条主义放在一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反对教条主义,要反对教条主义就要坚 持马克思主义。这两件事是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 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核心和灵魂在哪里?我们说就在于理 论创新,就在于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既要坚持又要创新,或者说在于与时俱进,这就是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质、核心和灵魂。我们坚持这种实质、核心和灵魂,就真正地 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经常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 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不愿意和那些曲解 马克思主义的人在一起,对于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宁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 、恩格斯很讨厌挂着马克思主义招牌的人的那种行径,说他们能够叫马克思主义,我就 不是马克思主义,因为我跟他们不一样。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就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科学的马克 思主义观?中心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千万不要说的 是马克思主义,而用的态度不是马克思主义或者反马克思主义的,那就糟糕了。像王明 就是这样,王明读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倒背如流,他所读的书要比毛泽东多,因为他是从 莫斯科回来的。但是他不是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所以他是 马克思、恩格斯所瞧不起的马克思主义。那么我们怎么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 思主义,怎样用科学的武器——马克思主义观来武装自己呢?我想至少应遵循以下几方 面。
第一,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不是从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 一点和上面小平同志的分析,马、恩、列、毛的分析都是一致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态 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必须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马 克思主义。
第二,要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永远取 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宝藏。为什么说它永远取之不尽呢?因为它与时俱进。时间前进了, 它也跟着前进,它能够不断地把时代的精华吸收到自己宝库当中来,所以它永远也是取 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一般地说,任何一门历史科学,都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中国封 建社会的历史就到清王朝灭亡为止,你就不能把中华民国的历史也叫做封建社会的历史 ,那就不对了,因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是清王朝的灭亡,对不对?所以任何一部 历史有上限也有下限,但我说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没有下限,只有上限,它的上限就 是马克思、恩格斯形成马克思主义,那是它的上限,19世纪40年代,因为马克思主义在 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开辟真理的道路,就像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讲的,马 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所以我们作为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后代继承者,我们都可能、都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 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那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延续以至久远的历史,我是 这样理解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 够说我把马克思主义学通了,现在不需要再学了。因为马克思主义还在发展,所以我们 应该永不满足,靠不断地学习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这几个字本身, 它的品质就决定了它永远和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是根本对立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们只有坚持终身学习,坚持永远学习 ,才能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三,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最尊重 实践,因为与时俱进就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开头几个问题,引用江泽民同志讲的话,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理论的创新、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为什么能够创 新呢?为什么能够发展呢?关键在实践。因为实践是发展的,实践是第一性的,所以理论 才发展,理论才前进。所以马克思主义最尊重实践,也最尊重群众。因为群众是历史的 主人、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体。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态 度——换句话,也可以说尊重唯物主义和尊重辩证法的态度,也可以说尊重客观规律与 尊重群众主动创造历史精神统一的态度。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唯物主义和尊重辩 证法、尊重客观规律和坚信群众的创造精神,都是统一的——这样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 主义,也就是陈云同志曾经讲过的:我们要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来对待马 克思主义。
第四,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相信事物发展、更新、提高 的规律,相信事物的规律都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毛泽东曾经讲过 ,不超过马克思,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总是后来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应该是这样子的,理论才有创新嘛!理论才有发展嘛!理论才有进步嘛 !世界才有希望嘛!如果我们说一代不如一代,世界的希望在哪里,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我们的前途又在哪里?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不是悲观主义者,而是乐观主义者,其道理也 就在这里。正因为这样,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 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换句话说,也就是 马克思早年曾经讲过的要从批判旧世界当中发现新世界,要从建造新世界当中创造更加 美好的未来,这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总之一句话,所谓以马克思 主义的态度就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面向未来。我们的努力基点在于现实,在于脚踏实地 ,我们的胜利、我们的理想在于未来、在于面向未来。所以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 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当中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四点结论,也是我们学习马 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目的和应有的态度。
标签: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宣言论文; 列宁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