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模式下畜牧业产业化的效益机制分析_畜牧业论文

文氏模式下畜牧业产业化的效益机制分析_畜牧业论文

“温氏模式”的畜牧业产业化利益机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畜牧业论文,机制论文,利益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产业结构内部变化的特点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然而,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其畜牧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81—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5%,1991—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8%,1996—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目前,广东省牛羊肉和奶品的比例和人均占有量远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更不能与世界水平相比。这与一个工业化进程较快的经济强省的居民食品消费水平是极不相称的。

改革开放以来,支持广东畜牧业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明显、深刻的变化,曾经历史性地具有推动作用的许多因素正在减弱、转变或消失。如价格和政策的激励效应,以小生产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畜牧业(特别是猪和禽的生产)在一次性释放完增长潜力后,已无更大的余力推动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在加入WTO后,广东传统的畜牧业必将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冲击,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广东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终选择。本文对广东温氏集团这一广东最早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核心问题——利益机制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对推动广东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广东畜牧业,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以适应加入WTO后广东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二、“温氏模式”的畜牧业产业化利益机制分析

(一)利益机制模式

从广东的实践来看,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体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集团型一体化经营等五种模式,无论哪一种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利益分配上都采用了一定的方式,即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有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或紧密或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在不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经济利益的联合与分配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温氏模式”是典型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也叫“合同型”畜牧业产业化模式,即以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畜牧业产业化模式,龙头企业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农产品基地与农户,形成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格局。经济利益主体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利益关系通过合同契约联结在一起。这一模式的利益机制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保护式”,即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市场价、保护价、优惠价)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生产的畜产品;二是“服务式”,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向农户无偿或低偿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系列服务,农户按合同出售畜产品;三是“返利式”,即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拿出一部分加工、流通环节利益返还给农户。“合同型”利益机制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是典型的代表企业。它是1983年由7户农民集资8000元起家的,经历18年多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养鸡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分别成为全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该集团已在省内外发展了15家“一体化”公司,总资产近8亿元,员工4000多人,合作农户1.2万户。2000年全集团生产上市肉鸡1.38亿只,上市肉猪14.3万头,生产饲料64.7万吨,销售收入15.9亿元,与集团合作的农户从1987年至今累计获利8.1亿元,其中2000年获利2.05亿元,户均获利1.7万多元。温氏食品集团是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988年以前,以“以股带劳”形式吸收新农户入股,实行自繁、自育、自养、自销。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场地、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从1988年起便改为与农户挂靠合作经营,改变过去简单帮助农户代销肉鸡,逐渐发展为减少自养数量,办起了种鸡厂、孵化厂、饲料加工厂,主要从事饲养种鸡、孵化鸡苗、生产饲料。挂靠农户从鸡场领取鸡苗进行饲养,鸡场向农户提供技术、饲料、防疫、管理等产中服务,收购农户成鸡进行销售。1988年对农户实行以保护价收购成鸡,保证农户获得一定的利润,以此吸纳更多农户前来挂靠。在这种固定“挂钩联营”中,温氏集团一开始便注意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具体作法是:公司与专业户签定合同,由公司对客户建立“四个统一服务”档案。每户饲养一只鸡先向公司预交4元生产成本费,公司按规定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物、技术指导四个方面的服务。农户的各项支出输入公司电脑,农户可随时查询,定期结算,多退少补,对养鸡户实行保护价收购,使农民有利可图。如遇市场销价下降,公司的亏损部分由鸡苗、饲料、加工等综合经营的收入给予补贴。如1994年上半年,由于活鸡市场价格下跌,公司通过保护价收购,相当于给农户补贴了400多万元,但通过综合经营仍能从第二、三产业中获得2500多万元的赢利。农民通过联合,既提高了养鸡的质量,又由公司承担销售的市场风险,消除了后顾之忧,促使农民和公司稳定联营。而公司通过联营,扩大了生产规模,聚集了滚动资金(通过预收生产成本费),减少了经营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接着,温氏将养鸡模式推广到养猪业,形成更大的规模。

在上述利益联结方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分为“明”与“暗”两个部分。“明”的部分表现为,一方面公司向农户让利,即肉鸡价格下跌时的保护价收购,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预收农户生产成本费获得了可观的流动资金,同时还减少了生产环节和管理费用。“暗”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双方市场风险损失的免除和交易成本的节约。通过签定合同,一方面使公司免除了货源(肉鸡)来源不足的风险损失,保证了充分稳定、品质统一的货源,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减少了采购费用;另一方面使农户免除了肉鸡“卖难”的风险损失,同时节约了到处推销的销售费用;另外,双方通过良好合作,双方都从联合规模经营中获得一部分规模收益。由此,这一利益机制将联合双方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农户生产质量的好坏,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企业对农户生产的关注不亚于农户本身。

(二)“温氏模式”利益共同体的保障机制与分配机制

“温氏模式”的利益机制主要表现在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了一个比较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温氏集团巧妙而成功地通过合同和诚信,市场安排和非市场安排等制度使得经济利益共同体内部得以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和机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保障,温氏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的一整套利益保障机制包括:

1.组织保障

温氏模式这一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具有合格的“龙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目前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较高的信誉,从经营产值、规模效益、带动农户数量、产业内部结构、一体化程度、市场占有率等综合情况看都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防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稳定温氏模式产业化经营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有力后盾和保障。另外,新兴养鸡研究会这一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也为温氏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组织保障,使企业与农户能通过这一中介组织有效地合作,共同制定、遵守并执行监督有关的章程和规定。

2.制度保障

温氏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其余的“两温一古”已退出养鸡行业),离不开其内部许多有效的制度,能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同呼吸共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组成较为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制度包括了合同产销制度、保护价格制度、产权制度以及非市场安排等各种措施和手段。

(1)合同产销制度

合同产销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产销制度,是“龙头”企业联结参与者农户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按预定销售进行生产,从这个意义上说,产销合同就是市场。实行产销制度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因为合同规定了农户向企业交售产品的数量、质量、规格、交货时间和地点,“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收购农户的签约产品、应当提供的服务和应当支付的价格,还规定了履约约束和违约罚则,以制度来保证合同的实现。温氏集团与农户签定的购销合同不仅使其获得了可靠的、稳定的、标准化和相对一致的货源,而且降低了双方的交易费用,有效地巩固了双方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2)保护价制度

保护价制度是产销合同的重要内容,其基准应当是:完全成本+平均利润,以保证抵偿生产者成本和赚得盈利。温氏集团在保护价收购成鸡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是极具战略眼光的。由于农户从公司领取鸡苗、饲料和其他各种服务,公司很容易计算农户的养鸡成本。农户养一只鸡的成本为8至8.5元,公司得保证农户每只鸡可获得1.5—2元的利润(利润率达到20%左右)。以此制定收购价格,并坚持不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销售成鸡有亏损,得靠综合经营来平衡,把增收放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路上,从而大多数年份赚得多,补得起。90年代,公司除1995年亏损外,其余年份均实现盈利。

(3)产权制度

温氏集团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其采用股份合作形式使公司内部与外部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中急需的资金、劳动力、场地、技术等问题。温氏集团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股份合作制。公司从一开始建立就由股东投资组建。为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1987年公司采取“以劳带资”的形式,进行投资入股(每股2000元),使公司成为全员股东型企业。1990年把股份由记帐形式改为股票形式,发行内部股票1万张,每张面值100元。股票只能在公司内职工中自由转让。股票每月结算一次,把当月经营的盈亏额平均分到股票中,并公布股票价格。到1998年2月止,全集团已发行内部股票43万股,每股面额升值350元。这种方法使企业资产关系十分清晰,企业的经营效益也通过股票价格直接反映出来。全员股东制以股份形式界定企业产权的归属,解决了传统集体经济产权归属长期模糊不清的问题。集团公司由于实行股票制,公司每个成员都持有数额不等的股票,每个成员的月收入,不仅取决于按劳分配的多少,还取决于投资收益的多少,即股息的收入。这样,公司每月的盈亏,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手中所持股票的价格,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见,这一产权制度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非市场安排

“温氏模式”产业化经营系统内的“非市场安排”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一种特殊利益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其内容包括:(1)资金支持,合作养户在与温氏公司签订产销合同时,只需交付相当于实际生产成本一半的预付生产成本费用,困难户凭其他养户的担保还可减半交付生产成本费用,在新兴的大江镇,养户凭其与温氏签订的合同还可以得到银行两年的无息贷款。(2)无偿和低偿服务,养户在交付一定的生产成本费用后,便可享受温氏公司提供的无偿的服务,公司技术服务部除了派遣技术员上门为养户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服务外,还在勒竹镇的每个管理区聘请了一位技术好、责任心强的老养户作为技术助理员,负责收集、反馈信息和向其他养户提供技术帮助。(3)低价供应或赊销生产资料,养户在交付生产成本费用后,可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领取兽药、饲料等各种生产资料,每次领取时记入电脑,待成鸡上市时再统一结算。这种向养户赊销生产资料的做法,既避免了养户资金在生产环节上的积压,同时又减轻了养户的负担,有利于养户扩大生产。挂靠温氏的养户中,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可以养7,000—10,000只鸡。(4)风险基金制度。温氏公司每年都从当年的营业额中提取0.5%的比例作为风险防范基金,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和运转。这种特殊安排是保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再生产过程连续有效运行,保持系统内各个利益主体关系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市场供需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3.温氏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

(1)公司内部的利益分配

温氏集团公司的内部分配分成四部分:一是按劳分配,公司将年利润的40%用于工资分配,集团员工按所担任的职务、承担的责任、工作表现、贡献大小领取工资。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相差8倍。刚进公司的员工试用期为3个月,并发给基本伙食费160元,高中以下学历的起点工资为600元,中专学历为800元,大专学历为1200元,大学本科学历为1500元,硕士研究生学历为3000元,博士研究生学历为4000元。试用期满,再根据不同的学历及表现情况确定其工资,并享受公司内免费医疗;二是按股分红,实行股票制,即按各人投资入股时所购买的A股股票数额计算股金加股息的累积值。公司每月将纯利润的40%平均分配到每一张股票中去,并公布股票价格,股票可以在公司内职工中转让,股东可经股票交易小组按当月的指导价格卖出股票并收回现金;三是福利分配,公司将年利润的10%作职工福利,实行每个劳动日每月补贴伙食费230元,每对夫妇分配一套三房一厅的住宅。公司设有托儿所、小学和医疗室,员工的住房、水电、煤气、医疗、子女教育等实行免费;四是科研合作开发分配,公司把年利润的10%用于科研合作开发,以增强公司发展后劲。以股份合作量定产权,使每个职工在企业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每人在公司所拥有的资产份额清清楚楚,股份既可分红,还可增值,还有公共福利补贴,这促使职工从自身利益关心公司的发展。这种以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利益分配形式把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同时,股红分配以扩股形式记在股东名下,但大部分留在企业,转化为扩大再生产资金,企业形成了自我积累的良性循环机制。

(2)公司外部的利益分配

首先是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在产业化经营中,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体现在,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优质的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和资金的帮助。农户从公司领取鸡苗和猪苗,并按每只鸡4元、每头猪200元的标准向公司支付适当的生产成本费用。公司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一个服务中心,为每20~30个养鸡户安排一个联络员,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户从公司获得的服务科技含量高,服务态度和质量好,及时性和针对性强,提高了公司和农产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公司和农户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种鸡产蛋率、种鸡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肉鸡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等重要指标不断提高,均超过全省养鸡企业的平均水平,常见的鸡新城疫、呼吸道疾、法氏囊痰等几大疾病都得到有效控制,使农户在生产环节上实现了其利益最大化。在产后环节,公司还以保护价格及时收购农户的成鸡,使农户的成鸡能及时“脱手”,减轻了农户饲养成本,节省了交易费用,实现了农户在产后销售环节上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农户通过“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获得的利益包括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生产环节或链条上的优质服务和可观的保护性的收益。同样公司通过与农户挂靠,把农户变成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外延”扩大方式使生产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

公司在处理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时,采取的是平均分配的做法,一般按正常的原料价格和销售价格,每饲养一只鸡可得毛利3.5~4元,公司和农户的分配比例为5∶5,即公司和农户各得50%,农户养鸡的收益为1.5~2元/只,以每人年饲养肉鸡12,000只计,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温氏的挂靠农户以实际的户均收入来计算,每年有1,000多元的升幅。而公司的效益增长和这一过程是同步的。

其次是公司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利益关系,对于大宗生产资料的采购及运输,公司均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的限度。一些公司的原料及兽药因价格偏高而始终未能进入温氏市场,而一些价格合理、质量过关的厂家由于合作信誉良好而成了温氏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温氏60%的疫苗来自法国的梅里亚公司。另外,康达尔公司也是温氏的长期合作伙伴。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减低生产成本,公司还在东北建立了原料采购及加工基地,负责饲料原料的收购、加工及发运工作。温氏集团为了巩固与客户的关系,成立了经销商协会,建立了客户销售奖励基金制度,对销售业绩和信誉良好的客户进行奖励。另外,在销售价格方面,给客户留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保证客户能从经销肉鸡中赚得可观的利润。一般情况下,经销每只鸡能获利1元。

温氏“公司+农户”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原料型、自给型、封闭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实现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从内向型到外向型等一条龙生产,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向商品型、市场型生产的转变,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条,使畜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服务、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发挥组织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生成聚合规模经济,从而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变农民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实现工商业对农业的利润返还,加大畜产品净加工的增值,大大提高畜牧业的比较利益,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地位。由于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利润得以在各个环节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合理分配,从而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有效地保护了养殖户的利益。

温氏“合同型”的经营模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符合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政策,对实现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型,以及在带动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温氏模式”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了一个比较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温氏集团巧妙而成功地通过合同和诚信,市场安排和非市场安排等制度使得经济利益共同体内部得以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标签:;  ;  ;  ;  ;  ;  ;  ;  ;  ;  

文氏模式下畜牧业产业化的效益机制分析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