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演变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过程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的状况
1993年中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这项准则使得中国在财务报表实务上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也使得财务报表在满足新的使用者要求上迈出了一大步。现状是:
——部分国际化。准则正式建立起最基本的会计原则和假设,并以国际通用的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取代已过时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平衡公式。然而,准则在具体会计处理上与国际会计仍存在不少差别,包括坏帐准备、存货准备、固定资产和投资计价、期后事项的调整或(和)披露、或有事项、以前年度调整、特殊项目、非常项目等多个方面。
——对“谨慎原则”的不同理解。国际上,“谨慎原则”意味着对已知的和可预计的损失和负债要及时提取准备。在中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只限于作为一项特定的处理规则。例如,对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可以计提0.3%——0.5%的一般性坏帐准备,允许存货以后进先出法进行计价,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税收驱动。在编制财务报表和计算税收时一些国家对一般性坏帐准备在财务报表中允许冲减利润,但在计算税收时则不允许抵扣。在中国,财务和税务处理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税务上的考虑会压倒对财务报表客观公正性的考虑。相比而言,在许多方面缺乏信息披露。
二、偏离国际惯例的原因
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不一致,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错误的。在中国,现行会计方法达到了下列主要目的,而这些主要目的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维持税收收入水平。在中国,如果允许企业根据国际惯例计提各种准备,那么,即使企业经营仍有盈利,也会使其应税利润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国家当年和以后若干年度的税收收入。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会滥用允许他们计提各项准备的规定,导致损失国家收入。
三、关于中国草拟中的专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截止到目前,财政部已经颁布了一部分专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会计的发展方向已初露端倪。
——更接近国际会计。从征求意见稿结构,对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处理方法,到引入“物业投资”的概念和允许对投资价值进行重估,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会计制度正在向国际会计靠拢。
——更多运用“谨慎”概念。允许存货以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来计价,还允许对一些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重估。
——披露信息。从现在格局看,有些项目的信息披露可能会不被要求,例如,董事的酬金,有些企业职工的信息等。
四、几点建议
我们同意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方向,特别是包括已经拟定出的一些处理原则。但是,这些处理方法可能会与中国的另一些基本原则如稳定税收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不相互配合,解决这种分歧我们提供以下各点给大家参考:
(1)区别财务利润和税务利润。 财务报表应该公正地反映出企业经营业绩。计算税务利润,并不需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因为应交税金是根据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确定的。在许多国家,应交税金计算的基础会随着财政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征求意见稿采用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将使财务报表更接近国际会计,也更有“客观公正”性。我们不应因税务问题的考虑而影响这种发展趋势。
(2)计提损失,冲销资产。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管理者必须监督和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我们同意将资产总额和预提准备金分别列出的做法。此外,我们建议披露下列信息:
——本年冲销的金额。
——备抵准备帐户的增减变动情况。对年度间变动更大的计提和冲销项目解释原因及为回收资产原值而将采取的行动。
(3)资产负债表格式。中国对资产负债表一直采用“T形帐户”格式,表达会计的平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们仍建议采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国际上,采用“报告式”较之采用“T形帐户”格式流行。 更能明确地揭示出企业的价值,这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但应予以简化。现行格式有近50个项目,很难一眼看出各类主要资产和负债项目的概貌。建议只将大类项目如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应收帐款等列示,细目可以放到报表附注中。
(4)有一条关于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
(5)报表格式。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应该明确表中的项目是否都是强制性的,哪些项目可以增加、减少或修改。强调既要改进财务报表的格式和信息披露要求,又不能使报表使用者淹没在过量的信息堆里,必须考虑这部分信息给报表使用者带来的好处会不会超过提炼这些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