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快速增长论文,经济持续论文,中国加入论文,产业升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海南确立产业开放战略的主要依据
1.1 产业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
1.1.1 产业开放战略的概念
产业开放是一种以产业的国际合作为主导的对外开放模式,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产业领域,在投资自由化和市场准入条件方面,率先实行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活动。产业开放是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条件相交换的合作方式,参与世界性的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海南实行产业开放战略,就是在海南的优势产业领域,即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旅游业以及优势产业关联度大的部分服务业,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各项政策,发展产业相对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以加快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1.2 产业开放战略的提出
海南产业开放战略的提出,是建立在两个背景基础上:一是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要适时由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二是我国加入WTO后, 逐步全面开放市场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海南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实行产业开放,既有利于海南优势产业的升级,由此拉动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海南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1.3 产业开放战略的机遇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 为海南实施产业开放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将形成新的分工与合作的局面,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实现调整的重要时机。海南周边国家地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生产的转移和市场的扩张,跨国公司的活动也在进一步扩大。海南应该抓住这一重要机会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台湾以单独关税区加入WTO的时机,在过去琼台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实现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二是创造条件,引进跨国公司,实现与跨国公司合作方面零的突破。三是实现与台湾及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引进外资合资合作开发南海资源,合资合作发展海洋产业有所突破。四是几个重要区域开放,如把三亚列入国家旅游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支持,实行全面开放,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加速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加速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建设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1.2 产业开放是海南在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1.2.1 12年的经验表明,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题
12年的实践说明,深刻理解邓小平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是海南坚定地走开放之路的前提和保证。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是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指导思想,实行更大的开放,把经济好好发展起来,并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南从建省办特区开始,各方面对海南的对外开放寄予厚望,海南也曾有过多次开放的重大机遇。由于多种因素,特别是由于对邓小平同志创办海南特区的战略思想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难以形成坚定明确的开放思路,致使许多重大的开放举措未能及时出台,几次错过了实行大开放的重大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建设的正确方针,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并由此制约了海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2.2 适应新形势从区域开放走向产业开放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海南应尽快制订新的开放战略和策略。由区域开放加快转向产业开放,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产业比较优势,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寻求新的出路。
1.2.3 我国加入WTO对海南产业开放的影响
加入WTO为海南产业开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一,我国加入WTO为海南的优势产业的发展, 主要是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二,我国加入WTO为海南产业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经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加入WTO,可以重新确立海南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地位。
1.2.4 加入WTO对海南未来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一,竞争的压力。对于海南来讲,即使是优势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由于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自身竞争力较弱,而面临巨大压力。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海南的主要农副产品:橡胶、食糖和水产品都将面临着国内外竞争的压力。
第二,开放的压力。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和金融环境退化,自1995年以来,海外资本对海南的实际投资额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未来5 年海南吸引国际投资的情况能否得到改善,既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更取决于海南的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
第三,人才的压力。迄今为止,海南仍然是一个人力资源十分贫乏,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地区。尤其是在海南经济出现低潮之后,海南出现了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倒流”现象。目前,海南在人才竞争中仍处在不利的地位,这是海南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1.2.5 把握机遇,推进开放,加速发展, 需要处理好这样“三个重要关系”。
第一,时间和机遇的关系。在种种机遇面前,海南最大的优势是时间,如果错过了时间,必将错过机遇。面对机遇,必须有“抢先一步”的意识和作为。
第二,环境与开放的关系。海南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制,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优势和劣势的关系。在种种机遇面前,海南应把握什么机遇,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劣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扬优化劣,建立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3 产业开放是海南发展地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
1.3.1 产业开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这个“很了不起”,就是通过实行对外开放,把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大增强经济实力。海南发展的历史证明,这是海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出路。
实现由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出路在于实行产业开放。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海南来说,只有依靠产业开放,才能很好地解决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
本经济战略研究报告,设想2000—2015年,海南以年均11%左右的增长率发展,于2015年人均GDP可达3.2万元人民币(折合4000美元),相当于1998年深圳市的水平,接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这15年共需投入资金估计为9000亿元人民币,若外资利用率以25%计,共需引进外资274亿美元,年平均引进外资约17亿美元。由此可见, 实行产业开放,以加大外资的引入,是解决海南未来经济发展所需投资的关键所在。
进入21世纪海南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热带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业和具有创新经济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海南丰富的资源条件,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现实的基础;国内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国外农副产品市场的开放,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和更大范围地开放服务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条件。产业开放会为实现由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实现的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的条件和环境。
1.3.2 产业开放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
海南最大的经济优势是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经过12年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已初步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又由于现阶段这两大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低,因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并由此又成为制约海南经济快速增长的突出矛盾。
实现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关键环节。以产业开放带动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升级,才能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有条件确保在国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1.3.3 产业开放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的出路所在
海南的经济无论是在总体结构上还是在产业的内部结构上,都是优势与劣势并存,长处与短处同在。从三个产业的结构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海南产业的优势所在、长处所在,第二产业则是海南产业的劣势和短处;从工业结构内部看,热带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是工业的优势所在,而传统制造业则是工业的劣势所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扬长避短,扬优化劣,发挥比较优势,以此规划产业发展,是海南未来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1.4 产业开放是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1.4.1 未来10年海南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巨大压力
据预测,如果海南按目前略高于全国增长速度发展,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5%,以这样发展速度人均GDP至2005年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未来10年,海南年均GDP增长预期为11%,海南人均GDP在2005年只达到广东1998年水平,2010年只达到北京1998年水平,2015年只达到深圳1998年水平。
综上分析,海南快速增长的基本目标是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不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1.4.2 以产业开放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行性分析
确定海南未来10年的发展速度,主要建立在这样四个基础上:一是建立在海南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主要依靠发挥海南三大优势,即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和海洋资源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以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结构基础。二是建立在产业实现升级的基础上。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主要依靠搞好两个创新,即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依靠产业升级释放的能量,以及依靠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所引发的推动力,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依靠人力资源,同时又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持一片净土,建设生态经济省,始终是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的方向和目标。
1.4.3 跨越传统发展阶段,争取持续快速增长
海南多数传统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低,即使花力气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也难以重创比较优势。相反,海南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海南不必追求传统工业化的目标,不需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而是要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工业。
1.5 海南建省办特区12年的发展为产业开放奠定了基础
1.5.1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具备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
1.5.2 产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 为产业开放与升级奠定了基础
1.5.3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社会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为产业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1.5.4 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产业开放提供了基本的人力资源
2. 海南产业开放的目标和任务
2.1 海南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期海南产业开放的总体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10年左右,力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资源加工业的集约化,旅游化的国际化,海洋资源开发产业化,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富有特色的地方经济。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将达到2200美元左右, 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进入国内发达地区的行列,实现初步现代化的目标,为海南在2020年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海南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经济特区。
2.2 海南产业升级的基本任务
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经济增长主力,应成为海南“十五”计划期间的主要任务。
2.2.1 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依据及基本取向。 海南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取向是:在一二三产业结构上,应以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为主;在所有制结构上,应以民营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为主;在企业结构上,应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技术结构上,应以高新技术运用为主;在城乡结构上,应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在区域结构上,应以建设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主。
2.2.2 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海南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未来5~10年内, 海南农业结构应实现四个方面的升级:一是农业技术水平的升级,从传统的耕作农业向机械化、信息化和生物工程农业升级;二是农业内部结构升级,从低价值的以粮食、橡胶、甘蔗为主的传统热带农业向高附加值农产品和水产品为主的热带高效优质农业升级;三是农业经营方式升级,从单一、分散、低效的小农经营方式向多元化、区域化、基地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升级;四是农业市场结构升级,从狭小的、分散的区域市场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从低价值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进入高附加值的超市货架市场。
2.2.3 加速海南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提高海南经济的技术结构水平。经过5~10 年的努力使海南的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赶上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是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要手段,对海南的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名优产品,逐步实现海南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走先技术化,后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通过产业开放,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技术和人才,发展资源加工业和以信息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使海南的工业走一条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发展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发展道路。三是建设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科教试验基地和海南信息技术开发创新中心,为海南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高新技术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基础。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完善与海南经济发展和产业开放相匹配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海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
2.2.4 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应成为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应完成以下任务:一是第三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0%以上;二是旅游业应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结构升级,从以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向以效益扩张的高级阶段发展;三是提高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旅游创汇收入占旅游收入比重提高到25%左右;四是实现第三产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升级,提高旅游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普及率,提高涉外酒店管理国际联网普及率,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外语文化水平,按国际旅游标准建立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2.5 强化海口、三亚中心城市功能, 实现城乡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海南的城市化建设应从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势出发,不以城市化水平比重高低作为唯一的指标。当前海南城市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城市规模过小,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弱,由此形成城市的规模效益偏低。海南城乡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强化海口、三亚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把海口、三亚建成全省两个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到80—100万人左右。 建议扩大海口、三亚两市的管辖范围,分别把琼山、澄迈归属海口市管辖,把陵水归三亚市管辖,以使两市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形成更大的带动效应。
2.3 海南的经济发展指标
2.3.1 2000—2010年,全省GDP平均增长率预期为10%—12%,2005年GDP总量达到840亿—940亿,2010年GDP总量达到1360亿—1650亿,全省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0.55%提高到2010年的0.9%左右。
2.3.2 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降至12‰,2005年人均GDP 达到1万~1.18万元(相当于广东省1997—1998年的水平),2010 年人均GDP达到1.6—1.9万元,在全国的排序进入前10名之内,跨入全国发达地区行列,实现原定的第二步战略发展目标。
2.3.3 2000—2010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平均增长率预期为9%—10%,到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0%左右; 第二产业平均增长率预期为9—10.5%,2010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0%左右; 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预期为11%—14%,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0%左右。
3. 实现产业开放的重大举措
海南要实现未来10年产业开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实现某些重大突破,从而把海南的现代化建设引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3.1 利用加入WTO的机遇,采取必要措施,加快推动琼台农业合作;
3.2 加大旅游业的开放力度, 争取把三亚确定为国家旅游产业建设基地,建设三亚国际化旅游城市;
3.3 引进外资合资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3.4 借鉴新加坡经验,把洋浦建成油气储存、 加工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