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贡献
1.前言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毛泽东本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带领人民紧紧围绕“走什么样的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开创性探索,并且取得了许多辉煌的实践成就和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与制度基础与物质基础。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2.1领导确立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率先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战略命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总路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全国上下展开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我国全面建立起来,为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的经济制度前提。
2.2领导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由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立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革命胜利果实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毛泽东领导创立了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并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也不同于苏联的苏维埃制,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为人民民主专政提供了最高的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确立以来,始终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且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制度基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建国初期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集中发展的重工业,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过渡时期,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着力发展重工业,建设了一批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国防军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到 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炼铁炉等工厂的成功建立,新中国有了第一炉铁水、第一根无缝钢管;到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新中国有了第一个载重汽车的工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相继而出的是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厂和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2科学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独立研制成功了“两弹一星”,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4.结语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
[2]刘磐瑜,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贡献[J],文史博览理论,2016年11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作者简介:葛菲菲(1993年1月—),女,山东省商河人,昆明市呈贡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葛菲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中国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道路论文; 我国论文; 国体论文; 政治制度论文; 人造卫星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