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关键技术
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配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并且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被应用其中,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与智能化建设,对进一步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配电网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要基于现状对调度模式进行更新,确保配电网运行时可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现高效运行前提下,兼顾节能减排要求。文章基于配电网运行要求,对智能调度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的特点和目标
1、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的特点
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主要有3项特点:①自愈性:在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下,系统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不良侵害,则工作人员无须过多的干预即可将系统中的问题元件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问题扩大,影响到整体配电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当系统元件或局部网络出现异常时,系统还可以实现自我诊断和分析,并尽快自愈,恢复正常运行。②兼容性: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首先能够接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次还能够与微电网、分布式电网等实现并网运行,因此非常具有兼容性;③配网调度高效优质性: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等,在配网调度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十分高效、优质。
2、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的目标
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模式主要有3项目标:电力电量需求、供电质量要求、调度操作要求。为了实现这3项目标,往往需要由多个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时间,采取多种配网调度控制措施。
二、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关键技术
1、配电供应运行预测技术。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的关键技术是配电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智能化调度模式技术贯穿于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运行的各个方面,配电供应运行预测技术。配电供应前期需要对电力供应电压、配电负荷数等众多因素进行调配,传统的配电供应中,运行数据为固定值,配电人员按照固定值手动调节,这种配电形式能够满足小型配电需求,随着用电量的逐步增加,传统配电供应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运行网络智能检测,对配电量、配电指标进行智能调节,不同地区电力供应负荷数的不同,避免电力供应浪费,实现了电力供应灵活性,稳定配电电压,实现我国电力供应经济性、多层次、多元化配电发展。例如: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通过对城市、农村用电量预测评估,检测数据分析显示,城市用电量为每天1100 度电,而农村每一天用电量为700 度,进行配电输送时,对城市供电量为1100-2000 度之间,农村地区供电为700-1000 度之间,充分体现了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应用灵活性、多层次模式发展。
2、配电模式协调运行技术。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实现了配电供应操作智能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配电网络管理系统、供应电源、电流供应负荷调节三者之间应用卫星检测技术和GPS 系统进行配电资源空间检测,配电电源依据配电预测技术的预测结果智能供电、电流供应,系统通过卫星检测技术对传输电流的强度进行检测,然后电流传输电量的智能调节,最后配电运行网络管理系统应用GPS 定位的系统反馈数据智能检验,完成匹配点模式运行。例如:某地区为旅游观光景点,淡季时日常用电为每天50 度电;旺季时,每天用电量为100度-120 度之间,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能够应用智能管理措施对城市中应电规律进行把握,智能把握该地区供电需求,保障了该地区电力供应质量,稳定供电电压,避免电流供应出现电力供应超负荷、实现电力供应平衡。
3、智能化信息采集与构建技术。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的三维空间展示图可以看出,实现智能配电供应主要涉及到调度目标、调度阶段和调度对象三方面。智能化信息采集与构建技术也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进行配电信息采集。调度目标是指配电过程中电量需求、调度操作要求、供电质量要求、电力需求信息采集,主要模式是满足配电供应地区电力能供应量,智能调节供电负荷信息,保障配电传输正常运行;调度阶段是指配电系统能够依据配电地区用电规律,在配电系统程序中制定配电计划,依据时间点分为时、日、月、年、跨年计划几部分,实现了配电系统管理层次化、智能化管理;调度对象是针对配电内部进行电力资源调节,设置合理的配电网络,对配电输送装置进行智能检测,降低能源消耗,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实施。例如:某地区配电系统全新升级,应用智能配电管理系统,为了保障该地区配电供应科学化。配电系统对配电信息只能分析收集,使该地区供电正常、稳定。
4、配电多维可视技术。配电多维可视技术打破了配电操作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应用智能赔案网络系统操作,配电管理人员对配电各个系统中不同操作系统进行多维空间可视调控,提高了信息调控数据的稳定性,同时不同地区的配电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可视技术平台进行系统技术维修研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正常运行。例如:配电人员检测到某偏远山区配电线路中存在安全隐患,输电线路中绝缘子脱落严重,但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配电线路修复需要一段时间,配电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多为可视技术技术对当地电力输送整体进行检测,及时寻找可替代供电目标,实现了该地区电力供应的安全输电。
5、配电运行风险评估技术。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也能够对配电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首先,配电运行系统中供电前期检测数据进行综合检验,一旦检验过程中发现存在数据风险,则配电运行将错误代码反馈到供电中心,供电中心对错误代码进行分析,并重新分配配电数据,其次,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能够对配电输送线路负荷数、线路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一旦配电输送过程中出现风险,系统立即给予信息反馈,并及时切断配电线路电源,保障电力供应安全。
配电网智能调度关键技术还包括配电网、电源、负荷互动协调技术、面向过程的信息集成与自动化建模技术、多维时空信息可视化技术、智能配电终端与一次设备融合技术等,需要电力一线技术人员继续研究,使调度运行更高效。
三、结语
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的研究,对提高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应基于智能调度要求,以满足各项调度目标为目的,积极采取各项新型技术,做好技术控制,在满足供电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文,杜红卫,丁恰,等.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03):1-6+88.
[2]顾剑豪,范骏杰.关于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的探讨[J].电子测试,2016(18):125-126.
论文作者:张昱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智能论文; 模式论文; 配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电力供应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