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上机操作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只靠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逐个讲解分析或教师一个人进行巡视辅导,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有限课堂时间里,教师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单枪匹马“干”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援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注意物色一些“精兵强将”,也就是班级里的-优秀生,组织这些学得好、做得好的同学来充当“小教师”,辅助教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如何使“小教师”的作用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与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教室”;帮助
一、公开公平招聘“小教师”,是发挥“小教师”作用的前提条件
“小教师”的选拔要公开公正公平,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在班级中建立威信,能否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先决条件。笔者通常采用的选拔方式有:1.民主推荐:就是经过本组成员投票举荐出一名得票最多的学生担任“小教师”;2.教师任命:就是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及各方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全面权衡直接任命一位精明能干,对于计算机知识能很快接受的学生担任“小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小教师”会是技术带头人,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教生。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选拔方式,都必须严格制定选拔的标准。第一,学科成绩必须是本组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第二,为人细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第三、乐于奉献,乐于帮助别人,具有集体主义感。其中第三点要求是很关键的选拔条件,教师在选拔“小教师”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察这一点。同时,通过这两种方法产生的“小教师”任职期限教师要有规定。不能采用“世袭制”,教师要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轮换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有管理能力和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走上“小教师”的管理岗位。
二、科学分组是发挥“小教师”作用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知识水平相对平衡的原则。采用固定式分组,组间水平大致相当,如此分组,便于小组内学生相互学习,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共同提高;便于真正发挥“小教师”的作用,便于开展小组与小组的并列式团体学习竞赛;2.组员之间相对和诣的原则。性格特点、合作意识等不同情况进行考虑,同组同学相处应比较好,组员这间排斥的可能性较少;3.男女学生相对平衡的原则。这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虑,多向的人际交往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学生性格更为豁达开朗, 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三、加强培训与指导是发挥“小教师”作用的保障
要使“小教师”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可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5-8分钟进行,当然最开始几次时间要长些。培训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让“小教师”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教师的助手,同学的“小教师”,能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各种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当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小教师”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情,激发他们都想当最佳“小教师”;二知识方面的培训。就是对将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培训,可以增强“小教师”的信心,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本组成员的学习。三是对辅导方法上的培训,主要包括怎样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如何运用适当的伙伴教学语言、如何观察同学的反应能力等。
四、明确任务、赋予权力是发挥“小教师”作用的关键
“小教师”上岗后,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引领,细致地明确他们的任务。
1.课前——“小教师”是秩序的维持者
良好的课前准备是成功课堂的起点。一节信息课大约四十分钟,如果课前组织准备工作不好,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持班级秩序,那么留给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小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首先把自己组内成员组织好并且检查成员是否带笔和教科书,检查完毕后将组员有序带到计算机室门口列队等待。同时,教师也要赋予“小教师”一些奖惩的权力,如果发现小组成员不按照要求去做,“小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给予惩罚。比如:收回电脑使用权,承包卫生区打扫任务,计算机室内所有凳子归位等。进入计算机室以后“小教师”首先会要求组员轻拿轻放并指导他们正确开机。“小教师”会检查计算机使用记录的填写是否详实工整。这些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教师都大包大揽一手操作,那么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2. 课中——“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 “小教师”教同学什么内容,什么时候教。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师讲授后,自己的伙伴在学习内容跟不上、有困难了,这时要给予及时地帮助和指导。如对很多同学来说,五年级PowerPoint2000“超级链接”教学内容中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问题感到很难,这时不仅需要教师在全班上进行讲解和强调,而且需要“小教师”的帮助。上机操作中学生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微小的错误,如六年级Logo编程中的某个字符错了或丢了,但自己却很难发现,如果没人指点,可能会困扰学生很长时间,这时“小教师”的出现就能节省很多宝贵的上机时间,提高课堂上机效率。
3.课后——“小教师”是设备的管理者
一节信息课结束以后,教师大量的后续工作自然而然接踵而至。比如:检查电脑是否正确关机,凳子是否回复到原位,计算机使用记录本是否按要求放好等等。这个时候,笔者通常要求“小教师”首先去检查各自组内的电脑是否正确关闭,凳子是否放回到原来的位置,组内的电脑是否排整齐。“小教师”检查完毕确认这些都处理好了,就有序的组织小组成员出去排队,并列队带回班级。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又是那么的繁琐,有了“小教师”可以顿然轻松了许多。
陶行知先生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合理、适当的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小教师”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互动、培养学生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也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第一小学 511600)
论文作者:冯燕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作用论文; 组员论文; 课堂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