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爱玲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
当前新课程地理教学倡导地理学科能力、地理方法、地理观点的培养。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案例,教师应及时发挥机智,利用生成性资源,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得到充分尊重。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有促成生成性课堂的策略。
教师在授课前,务必透彻分析学情和教材,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预设,写教学设计详案,这些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地理课堂是动态、复杂、多变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强,有自己的经验、思考和认知基础。如果教师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程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由健康发展,也不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当课堂出现“节外生枝”、“意外事件”时,当学生的回答与思考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当学生有了疑问和创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教学生成的这些好时机和亮点资源,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这才是成功的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生成的课堂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成功的。对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创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有效进行自由对话
地理新课改中强调,只有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获得成绩。只有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师生才能更好地沟通。在对话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教案以外的语言,并有效加工利用,使课堂更加有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采用音乐、故事、图片、新闻、影视等导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阅读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课中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多段思维,使其进入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小结的思考活动中,在过程中培养地理学科思维能力;课尾选用生产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或变式,让学生进入应用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挖掘教学内容和谐因素,激励唤起地理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预测到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事。对于课堂中的“意外事件”,老师不能视而不见或简单处理。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发挥机智,善于抓住意外事件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则可生成一节精彩的课。
有这样一堂课,在“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商品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方法以及商品农业的特点。这时就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商品谷物农业有没有缺点?”师生共同分析,经过讨论,发现商品谷物农业可能存在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板结、受市场变化影响大等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自然引入到以“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为主的混合农业。该教师机智地处理了课堂的意外事件,顾及了学生的问题需要,抓住了宝贵的意外生成资源,使教学问题深化连贯。
三、借助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创造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并自主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更能促成教学的有效生成。
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应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控,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规范其活动行为;发现问题需排除障碍、适时引导、积极参与、激励评价,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引导全体小组成员参与整个合作的学习过程。
四、激发学生地理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创见
新课改中强调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由发表己见,对问题作出多样化的回答,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不能为教而教,要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
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闪光点将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线。在多元化的回答中,学生的价值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也激起了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这种课堂焕发着动人的光彩。
新课程下课堂是开放、互动、创新的统一。教师要打破常规,在高质量的灵活预设下,捕捉课堂中意外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学机智,促成课堂精彩的生成。这也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课堂随机生成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教师要适度把握生成,既不要我行我素,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学生而偏离课堂。教师要灵活生成,及时作出判断,以学生为主体,视情境而变,使预设的教学程序成为动态的灵活的可实施方案,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路爱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地理论文; 意外论文; 自由论文; 农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