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荣 山西省文水县南安镇杨乐堡学校 03210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和廉颇身上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案例过程】
师:读了课文,请大家都来评评将和相。注意评价人物要实事求是,合理全面,有理有据。
生1:因为蔺相如从秦王“双手捧着璧,不住称赞,却绝口不提交城换璧”看出秦王根本就是骗璧,所以就略施小计,拿回了璧。他还看出秦王一心想要得到宝璧,舍不得他撞碎,就故意要和璧同归于尽来要挟秦王。说明他很机智、勇敢,在粗暴的秦王面前一点也没有害怕。
师点拨1:假如秦王真的不顾后果,让手下用武力强夺和氏壁,你想蔺相如会怎么做?
(生一呆,随即领悟)马上答道:我想他会跟国宝同归于尽,绝对不会让秦王白白得到宝贝。
师:其他同学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2:蔺相如为了国家,宁愿舍弃性命,真是爱国的好大夫。
师:我的假设情况有可能发生吗?为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师引导:刚才大家对蔺相如做了很精辟的评价,真是棒极了,哪位同学能对廉颇也能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生1:我来,我觉得廉颇有点妄自尊大,自吹自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点拨2: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在看到他缺点的同时,更要看到他的优点。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廉颇毕竟是人不是神。他当众说这样的话是妄自尊大呢还是因为他太率直了。谁能联系上下文再全面地评价一下廉颇?
生2:廉颇虽然一开始居功自傲,但后来被蔺相如的爱国心感动了,他主动上门负荆请罪,并和蔺相如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一点就说明他还是一个爱国的好将军。
师点拨3:课文没有具体描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场面。想想廉颇会是怎样的动作、心情、语言,蔺相如又是如何接待的?能找个伙伴说一说,演一演吗?
生:能。一部分学生在下面跃跃欲试,稍微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小组先进行试演。再分别找2~3组到台前表演,师生再根据表演情况共同加以评价。
师评:刚才同学们不但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将和相,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小品体验了将和相两个人物的不同个性。你们表现的真棒。但是从刚才的讨论和表演中,不知你们从他们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能说说吗?
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点拨4: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启发、感受,但你们觉得《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是单单告诉我们将相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他们的优秀品质吗?你们还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一下吗?
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点拨5:刚才大家都是从将和相的角度说的,说得很精彩,老师为你们鼓掌(教师鼓掌)谁还能换个角度,比如从秦王和赵王来说说呢?能不能让我们的思考更深更广,你们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的班集体、班级与班级之间,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国家、国与国之间说说。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不再成为我手中的风筝,也不再脱离文本原意而断章取义,保障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在这一案例中。我向学生抛出了具有开放、信息容量大的主问题。并为他们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全心浸润于课文的语言中,并在精读、默读、泛读中将文本语言加以思考、品味,同时鼓励他们能够揉合进已有的生活信息、语言信息进行重组、内化,在这一系列的朗读熏陶中,他们外化出来的当然是学生自己对人物独特的理解,这种理解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不再囿于“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等几个浅白的词语。真正让学生灵性闪现,个性飞扬,观点独特。
其次,新课程还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应该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到“指导者”、从“独奏者”到“协奏者”等各方面角色的转化。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着这一新理念,主动改变了原有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角色,而是主动退居幕后,只是相机加以点拨引导。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几处点拨设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燃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效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无意中关注了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了生活,让课堂真正成为培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土壤。
生命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人性的独立。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独特享受,生命的成长要在自身的体验中才能升值。
论文作者:韩 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秦王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廉颇论文; 蔺相如论文; 评价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