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论文_周诗懿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论文_周诗懿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 昆明市 650304)

摘要:通过对“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探索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今后我们会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1“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机及拖动基础”教材众多,其中不乏精品,尤以顾绳谷老师所编为甚。虽然教材阐述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但是教学效果却欠佳,通过我们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调研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类问题:

1.1课堂授课模式传统

我校及调研的多所大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老师按既定的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授课本内容,难将电机拖动的工程应用案例引入课堂。

1.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我校及很多高校的实验平台现在仍以天煌教仪或求实教仪为主。该实验平台适合开展一些验证性实验,但对于创新性实验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1.3双向沟通不足

当前多数高校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沟通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难得及时有效帮助;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得到及时准确反馈。因此对于我们这类应用型高等学校亟需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即时通信技术引入到课堂,将电机拖动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改革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概念多且抽象,公式多,难以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我们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采用“双主”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1 激发兴趣

从学习课程的最开始阶段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同时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绪论课中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机设备应用的实例如电扇、电动牙刷、电吹风、电动车、电梯等,让学生认识到电机的应用就在身边。另外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教学中分别加入一些如无刷直流电机、直线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超声波电机等新材料、新原理电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电机的最新发展方向,也使它们能认识到学习电机方面的知识非常有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2.2 运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比较教学法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且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1)前后比较,就是把新知识跟已学的旧知识相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以便于归纳和记忆。比如学习异步电机时,把它与已学过的变压器进行比较:异步电机转子开路时相当于变压器空载,转子堵转时相当于变压器短路,它们的电磁关系、工作原理、等效电路和基本方程等都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如下:异步电机基本方程中的变比,除了原边和副边的匝数比,还有绕组系数;要画出异步电机等效电路,不仅要进行跟变压器类似的绕组折算,还需频率折算。通过这样的比较,既复习了变压器部分,又搞清楚了异步电机与变压器的异同,加深了对异步电机等效电路的理解,不仅学生学习负担轻了,学习效率也更高。(2)归类比较,即把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比较,防止混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 3 种人为机械特性,3 种特性方程中虽然电枢电压、电枢电阻或磁通不同,但是表达式均可写成n o - Tem形式,则可以结合人为特性曲线比较它们的理想空载转速和斜率,从而掌握每种特性的特点,防止互相混淆。再比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 3 种制动方法: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可从进入制动状态的条件,机械特性曲线的特点,机械特性表达式,所串制动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制动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还有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和变频调速方法的特点、机械特性等也都可以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

2.3 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避免老师一人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法,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上课时先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就重要的知识点提问,启发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做到“引而不发,先听后评”,使学生在获得电机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创新能力。

2.4 讨论式教学法

围绕知识点在相关工程问题与自然现象中的应用实际,采取老师引导、师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讨论中老师只指点分析方法及思路,由学生自己思考。对于一题多方案、多解答的命题,有趣的应用方向,让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以拓宽思路,最后由老师作总结。通过讨论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改革

3.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少,若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手段,会浪费很多时间造成课堂信息量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绘制的电路图或电机结构图不规范不工整,教学效果不好。我们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本课程教学,而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如板书、电子课件、实物投影、动画、虚拟电路等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2 拓宽师生课外交流渠道

教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师生的交流与学习,而且课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努力把研究性、主题性学习作为本科生学习的主要方式。(1)课外多与学生交流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指导学生阅读《大电机技术》、 《电气传动》、 《电机与控制应用》等专业期刊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2)提供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让学生阅读和翻译,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写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阅读和利用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3)固定时间、地点答疑。老师在课外固定的时间(每周两次,一次两节课)和地点答疑以规范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多提问,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情况做记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登录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可浏览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对课程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加入到班级同学 QQ 群,学生能够以在线提问或者QQ留言的方式跟老师沟通,也可选择Email等错交流的方式。另外还可以设立师生交流论坛等,开辟师生交流的新通道。(5)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比赛和科研活动。除了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创业创新计划大赛这些活动可以给师生提供共同参与、交流合作的机会,我们还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比如在 08 自动化专业吸收了两名同学参与自己申报立项的一个有关电机调速的省级科研课题,通过科研训练,这两名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 Matlab 软件完成电力电子电路和交流电机调速方面的仿真实验,经过老师的指导还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科研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增进师生感情。

结束语

讨论了以提高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传授、翻转讨论、实践仿真和实时互动为手段,采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电机及拖动基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就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两年的实践效果来看,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我国电气类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王振翀.《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77-278.

[2]熊凤,杨青,赵学军.《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若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71-72.

论文作者:周诗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论文_周诗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