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研究论文

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研究论文

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研究

雍 婧

北京东卫(天津)律师事务所,天津300457

摘 要: 近年我国的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媒体对霸凌事件的曝光也屡屡成为头条新闻上的搜索热词,在许多霸凌事件背后留给人们的都是各种辛酸和愤怒,这种事件的发生对受害者乃至学校及家庭都是一种深深的伤害。本文探究了近年霸凌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后果及产生的原因,并重点阐述了法律与霸凌事件发生的关系,从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法制进家与承担连带责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霸凌事件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 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

一、校园霸凌事件的基本概述

(一)校园霸凌事件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一般意义上的校园霸凌是青少年之间产生不平等性的暴力事件,它包括了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甚至性侵事件的发生等等。校园霸凌事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公认的恶略问题之一,据日本教育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6-2017财政年度里一共约有250名学生因霸凌事件而自杀,高于2015年的245名[1]。我国校园霸凌事件也成上升趋势,虽然具体数量还没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统计,但通过对蚌埠市六个不同地区768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校园霸凌往往发生在较为隐蔽的区域,大部分青少年对于校园霸凌这一定义的认知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并且由于网络传播的影响,青少年大多对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和校园霸凌容易发生的对象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2]

(二)校园霸凌事件的后果影响

校园霸凌造成的后果的影响,从受害者来说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有心理上的痛苦如出现失眠、心理创伤、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认知功能受损、学习下降等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的情况。反之对于霸凌者如果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二、校园霸凌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法律缺失

(一)校园霸凌事件的原因分析

1.网络暴力导致校园霸凌事件

网络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但是在这种信息传播中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等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是导致校园霸凌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校园霸凌者来说他们从网络中学到各种欺凌手段。由于他们都处于青春期对任何事情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将所学到、看到的各种暴力手段用于实施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此外,随着网络社交已经入到2.0模式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的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更有吸引力,因此将“谣言”作为工具,通过新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方式去攻击受害者从而挑动人们的敏感神经,以便实施软暴力已成为校园霸凌的新手段。但是无论是上述那种方式网络在其中都扮演重要一环。

地下水的作用在淡水资源中是不容小觑的,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业用水、动物植物所需都离不开地下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也在逐渐减少中,同时不少为了了利益的商家还在大肆的污染。因此,地下水的保护以及污染治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

2.厌学与落单心理导致校园霸凌事件

每增加1000条时态RDF数据,产生的每一种不一致性是在逐渐增加的。生命区间的不一致性产生的数量最多是因为节点的生命区间是由500条时态数据产生,后续的有效时间随机产生,超过生命区间可能性很高。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育以教学为主以升学为第一要素,但是对于品德、素质的培养已经逐步忽视,许多学校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减少了思想品德课程甚至将之取消,就算上思想品德课也并不以培养人的素质、培养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为主要培养目标,而是以政治道德培养为教学目标。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缺陷,学生们无法将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更无法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这是导致校园霸凌者实施霸凌事件的内在因素。此外,从外在因素看,校园安全的法律缺失使霸凌实施者认为实施霸凌事件仅仅会受到一些教育而已不会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欺凌他人仅仅是一种恶作剧的小事件,根本无须承担任何的法律惩罚[4],因此就导致了他们肆无忌惮的、无责性的欺凌他人。

遥感影像作为地球表面的“实时照片”,是对地表真实情况的再现。整个研究的监测时段为1999年~2014年,时间跨度15年,对于历史地表情况的再现与还原,遥感影像提供了最佳选择。此外,研究中还使用了1∶10 000 和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000年12.5 m 格网和2013年5 m格网的DEM数据,大理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表1、表2)。

4.家庭及管理缺位导致校园霸凌事件

许多青少年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产生了厌学心理,这些学生感觉到上学、学习是枯燥的、烦恼的找不到学习的快乐,没有自我价值认同感,于是就开始了“混日子”的学习生涯,感觉上课就像是“坐牢”。也正是因为于此,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弥补学习所带来的失落感就产生了霸凌心理,校园霸凌事件由此产生。此外,“校园落单”心理也是校园霸凌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班级是学生的群体学习组织,校园也是学生的小社会,他们在校园里群体性学习、生活中找到轻松和快乐,但是有些学生由于人际交往不好,逐步脱离了群体形成了形单影只的孤雁,这些“落单”的学生,一小部分就会自己“打天下”,积聚一些同类,就会发展为校园“小霸王”;多部分就会形单影只,郁郁寡欢,在校园里不能昂起头,慢慢就会沦落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3]

3.教育缺陷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校园霸凌事件

目前,学校、家庭等各方对于校园霸凌采取措施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存在显著的法律法规的缺失、缺位现象,虽然近年从国家层面也多次发声,要加强治理、加强重视也出台了诸如《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对青少年凌辱者起到的惩罚作用仍旧有限,严管力度不足对受害者的保护和赔偿力度也不够,造成了受害者家属的诸多不满甚至造成了社会及舆论的严厉谴责,因此基于上述原因出台更为有效、更为精准、更为严厉的法律法规尤为必要,其目的是要将校园霸凌扼杀在摇篮之中,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并没有任何一部专门的法律是限制校园霸凌的,导致我国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且愈发严重。

(二)校园霸凌事件的法律缺失

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保障,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中的暴力事件、冷暴力、过度的溺爱以及放任不管等原因导致青少年成长中出现各种认知偏差,这种模仿的效应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社交方式,由此导致了校园霸凌事件的产生。此外学校的管理手段不精细存在空白,也是导致校园霸凌事件的原因之一,很多霸凌事件发生之前都会出现各种苗头,但是由于校方的并未发现最终酿制了悲剧的产生。

三、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

(一)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立法是治理各种犯罪的先决条件,对霸凌行为立法更是治理青少年校园霸凌事件的有效手段,美国早在2000年出台了《青少年犯罪法》,韩国2004年出台了《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日本2013年出台了《防止欺凌对策促进法》等,这些法律都有效的限制了霸凌者的行为,明确了霸凌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及惩罚措施,从法律角度保护了受害人[5]。在上述这些法律中明确要求各个学校制定反霸凌方案的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教职员工,要求教师、家长成立安保小组,并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惩治校园霸凌事件。目前我国虽然有《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措施,但是对14-16岁的被告人存在例外,所以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校园霸凌病危受到任何惩罚,因此建议健全法律体系出台类似于《青少年犯罪法》、《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校园霸凌惩戒法”让青少年从法律意识上明确霸凌事件是犯法的行为,提升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法制教育引入学校与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要对家庭进行普法,尤其是对家长进行普法,从而使家长能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无论是通过法律志愿者、学校教师或者是社工人员都可以进入家庭中展开相应的普法活动,宣传霸凌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以及违法后所需要承担的后果。此外可以通过经典案例进行更生动的教育,让家长认识到霸凌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有效的应对霸凌行为,特别要指出霸凌者如果犯法是不存在年龄保护的,从而在根源上切断校园霸凌事件的可能性。

(三)学校与家长承担连带责任

青少年霸凌事件的发生后不仅要要对霸凌者进行惩罚,对学校及家庭也要进行惩罚,实行连带责任制,具体表现为霸凌者、家长、学校都要承担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并都要追加其相应的责任。挪威为了反对霸凌事件建立了“多系统反欺凌模式”强化了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协同干预。我国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防治体系,把家、校、社区的衔接互动起来,一起开展校园霸凌的教育,共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力协作,标本兼治才能更有效的治理校园霸凌行为,减少该事件的发生频率[6]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的关键,旨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本工程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符合本工程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还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 参 考 文 献 ]

[1]网易号.日本青少年的自杀人数创30年新高,校园霸凌问题依然严重[EB/OL].http: // dy. 163. com/ v2/ article/ detail/ E00K590C 051280SH . html,2018.

[2]罗子健.校园霸凌现状及解决方案的研究——以蚌埠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12).

[3]李老师.校园欺凌的心理学根源是什么[EB/OL].https: // baijiahao. baidu .com/ s?id=1605945069320763999 & wfr=spider & for=pc,2018.

[4]王楚婧.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

[5]常进锋.域外经验与中国思路:青少年校园欺凌的法律治理[J].当代青年研究,2018(2).

[6]刘一梅.校园霸凌引发的刑法学思考[J].职工法律天地,2017.

中图分类号: D9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9-0121-02

作者简介: 雍婧(1988-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北京东卫(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标签:;  ;  ;  ;  

青少年校园霸凌刑法规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