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前瞻性病情分析(t=10.065,P<0.001)、护理急救操作评分(t=9.341,P<0.001)、及时处理医嘱(t=8.995,P<0.001)、医护配合满意度评分(t=10.08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语言、仪表的满意度(98.75vs90.00,χ2=5.769,P=0.016)、服务态度的满意度(97.50vs88.75,χ2=4.783,P=0.029)、技术操作的满意度(96.25vs86.25,χ2=5.010,P=0.025)、治疗及时的满意度(98.75vs87.50,χ2=7.907,P=0.005)、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6.25vs85.00,χ2=5.959,P=0.0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医患关系的优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并维护医院的形象,应持续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46-02
急诊科室担负着抢救危急患者的重要责任,是医院的重症和重要科室,因其抢救患者的病种复杂多样,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医疗纠纷[1]。因此,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质量已逐渐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之一[2-4]。本文总结了我院急诊科优质护理的实践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性47例, 女性33例,年龄25~65岁,平均(38.15±12.06)岁;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7~66岁,平均(37.84±11.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有及时并主动的接待患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和急救措施,并及时分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护理人员对急救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抢救护理技能的培训;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的对病情进行判断;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定期进行学习,让急诊科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考核,熟练掌握抢救流程及护理技术操作。(2)加强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服务理念;(3)优化护理急诊急救流程;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者优先处理。将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作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切入点,对不完善的护理流程实施重组,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尽最大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将儿童与成人输液室分开设置,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并加大输液高峰时段弹性排班,使病人及时得到治疗,有效的解决输液病人排长队现象。(4)做好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抢救药品标签清晰,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抢救必备器材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使用后及时补充完整并登记。(5)加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提高抢救时的默契度,以便高效的完成急救工作,挽救患者的生命;(6)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和疾病相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率。
1.3 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前瞻性病情分析(t=10.065,P<0.001)、护理急救操作评分(t=9.341,P<0.001)、及时处理医嘱(t=8.995,P<0.001)、医护配合满意度评分(t=10.08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语言、仪表的满意度(98.75vs90.00,χ2=5.769,P=0.016)、服务态度的满意度(97.50vs88.75,χ2=4.783,P=0.029)、技术操作的满意度(96.25vs86.25,χ2=5.010,P=0.025)、治疗及时的满意度(98.75vs87.50,χ2=7.907,P=0.005)、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6.25vs85.00,χ2=5.959,P=0.0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县都已开通了医疗专用120急救电话,120急救电话24小时有专人接听,接到电话可立即派出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有些没有开通120的地区,医院也向社会公布了专用急救电话号码,病人可以选择要去的医院拨打。急诊科是120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重要途径,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紧急,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救治,且患者及家属往往情绪不佳,对护理相关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更加高[4]。常规护理方法[5-6]因临床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急、忙、杂、乱等特点,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逐渐在临床各科室中得到普及和应用[7-8]。优质护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其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与相关文献[2-6]报道一致。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以下优势:(1)促进了急诊护理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有助于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建立信任和和谐的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优质护理服务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维护医院的形象。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医患良好关系的建立,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并维护医院的形象,应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2]同小利.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探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721-1722.
[3]付雪飞,宗彩霞,张呈,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1):94-95.
[4]关伟群.探讨急诊科如何开展优质服务及提高患者满意度[J].国际医药卫生报,2013,19(8):1210-1211.
[5]张英姿.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80-82.
[6]赵海燕,林旭.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5):245-246.
[7]赵丽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J].药物与人,2014,27(10):242-243.
[8]吴秀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0):114-116.
论文作者:秦菊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患者论文; 满意度论文; 急诊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