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居住区景观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居民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它也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居住区绿化在保护居民健康、扩大居住空间、营造安静、舒适、卫生、美观的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的竞争日趋激烈,社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竞争。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城市居住区 景观设计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各种严重的现实问题也为现代城市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始关注居住环境的生态功能。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人类进行了大量的建筑活动,不断改善和改善其生活环境的质量。
1.景观设计的原则
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应贯彻绿色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等,体现了“绿脉”的整体性,是现代生态型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1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学思想的发展,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立足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环境、社会学、美学等学科,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熟悉的生态环境,以及不熟悉的自然景观要素,如地形、水体、植物和动物。微生物等应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我们应该从视觉景观意象、生态环境和大众行为中倡导绿色,不仅是绿色的数量,而且是绿色空间的质量和功能,以及回归自然和溶解自然的诗性世界,从而生态化。住宅景观的建筑不仅是在生存层面上,更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快乐的顶端是追求美和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环境的社会活力,使我们能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设计理念。
1.2遵循绿色景观生态环境的原则
在设计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时,要做好住宅与环境的和谐与功能的完善。如居住区入口广场、园内景观、中央生态主题公园、人文景观、景观水景、屋前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等。使居住区景观绿化成为居民休闲的场所。居住区外围地区的过渡绿地或广场绿地成为居住区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休闲的场所,形成了绿色壁垒,美化了居住区的环境。文化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体现了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和公众行为。
2.城市居住区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2.1注重生态设计的原则
随着工业革命和生态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设计理念应运而生。景观生态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简单地说,它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来规划和设计一个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活动场地,并着力于营造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植物的空间层次。居住区绿地设计是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结合,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一方面,它能满足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它促进了自然环境系统的均衡发展,使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2.2体现人性化的原则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因此,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应体现人性化的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居民的户外活动逐渐丰富,对休闲、健身和交往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在住宅绿地设计过程中进行环境设计,体现空间的适用性和多样性,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户外休闲。公共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塑造场所精神的原则
地方的精神可以在广义上理解为当地的地理、气候、风等自然精神,以及它的人文精神。狭义上指的是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的使用和表达,在设计过程中,许多人把居住区的绿地视为人类生活之外的“对象”,设计的形式华丽而空洞。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内涵,它是在自然和人文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居住区景观绿地的设计只有充分展示他的内涵,才使其有价值和意义,可以避免当前居住区的设计盲目追求华丽的设计。
3.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化规划方法
3.1自然生态格局修复法
居住景观的自然景观可以培养居民的情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目前,许多居住区的景观绿化是通过人工造景构成的,过多使用硬质铺装,减少绿化,使其自然特征被减少,极大地降低了居住区景观的自然生态环境。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是利用生态学原理来评价居住区景观用地的适宜性,防止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减少居住区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因此,生态型居住区建设与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态型居住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居民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重要手段。
3.2自然生境修复法
根据古德的研究成果,在居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管理中,首先要对居住区典型生境类型、植被、生物、土壤母质等要素进行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生境条件,对居住区的动物种类、植物种类、各种绿地景观的适宜性和密度进行规划。此外,结合生物迁移的门廊效应,可以利用合理的自然栖息地形状和尺度指数来确定居住区的生境建设和恢复。通过建设、保护和建设适宜的生境条件,可以改善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条件,为居民的舒适、健康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3人工景观生态格局创建法
居住区的建设是为了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还需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居民需求的人工绿地景观。人工绿地的景观生态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原则、合理布局景观、选择适合居住区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人工景观。只有这样,人工景观才能有效地满足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工景观的营造,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使人工景观的生态系统多样化,我们应该对场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该居住区生长的树种。利用该地区的乡土乡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使其相互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优化和美观,适合居住区的树种。
3.4人本色彩的运动健身休闲设施规划
休闲是居住区居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欣赏景观的目的。居住区休闲设施的规划必须体现人民的关怀。居住区的娱乐设施与景观环境相结合,达到了自然的意境。然而,为了尊重人们,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休闲活动空间,在规划中,必须考虑住区居民的行为心理,使休闲设施的功能与人们的行为相一致,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方便、心理平衡、社会交往和视觉舒适等需求。让“以人为本”成为休闲设施规划设计理念的核心。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使用要求,开展了道路照明、公共厕所、公共电话亭、必要休息空间等配套设施的配套配套设施建设。它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母亲推儿童车等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无障碍设计,在设计中体现了人的全面性的特点。
4.结语
随着居住区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和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绿色、环保、舒适”已成为现代居住区发展的总体方向。着眼于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创造绿色生态。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未来,只有通过更多相关学科的介入和更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才能构建生态安全、生态健康、生态舒适,才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尹素娟.居民行为及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设计对策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5.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5:33.
[3]朱惜晨,何小弟,俞丽琴.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J].中国城市林业,2008(3):39-41.
论文作者:陈婕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居住区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论文; 绿地论文; 居民论文; 自然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