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吴勇论文_吴勇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开州区 40540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儿,单纯给予炎琥宁治疗,治疗组54例患儿,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口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疗效较好,促进患儿疱疹、口腔溃疡症状的改善,恢复患儿正常体温,值得推荐。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干扰素;炎琥宁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或出现手、足、口腔等疱疹,严重者可能发生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重症疾病,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药物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主张联合用药治疗本病。我院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5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并以单纯炎琥宁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效果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10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入组标准[2]: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有口腔溃疡及手、足、口腔等疱疹;入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者;有先天性功能缺陷者;恶性肿瘤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儿,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1~6岁,平均(3.5±1.2)岁;病程1~3d,平均(1.8±0.7)d。治疗组54例患儿,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5岁,平均(3.2±1.1)岁;病程1~3d,平均(1.7±0.6)d。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病程、性别、年龄等,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及纠正水电解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炎琥宁(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986)10mg/k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1次/d,连续治疗5d。观察组静脉滴注炎琥宁10mg/k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1次/d,同时肌肉注射α-2b干扰素(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20019)治疗,按不同年龄,1~3岁患儿,剂量为10万IU/次;4~6岁患儿,剂量为20万IU/次,1次/d,连续治疗5d,对比两组用药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口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治疗48h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疱疹消失,口腔溃疡面积逐渐缩小;有效:治疗48~72h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疱疹症状明显改善,口腔溃疡面积逐渐缩小,治疗5d后恢复;无效:治疗72h后上述临床症状均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效果分析

治疗组用药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主要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及接触性传播,具有发病率高、感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异常,进而造成多种疾病发生,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故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对促进患儿康复及身体健康发育有重要意义。

炎琥宁是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制剂,主要成分为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从药理学分析,炎琥宁具有以下作用:①对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且药物作用时间较长,通畅能维持4h以上;②对患儿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易惊、惊厥症状有良好的镇静作用;③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增强抗感染能力[4]。炎琥宁具有较强的病理作用,因此该药物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该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对药物过敏者应禁用此药。α-2b干扰素是由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结合细胞膜内特殊膜受体,使细胞受体能产生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DNA/RNA病毒复制,从而增强抗病毒作用。此外,α-2b干扰素通过提升K细胞及T细胞活动,促进大量免疫性淋巴细胞释放,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可显著提高患儿自身抗病毒能力。近年,戴莉[5]等研究表明,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显著,在协同作用下,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疱疹、口腔溃疡症状。本文经研究分析,发现治疗组患儿用药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疱疹及口腔溃疡症状明显改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这与徐飞[6]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说明,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能明显改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疗效显著,促进患儿手足口疱疹症状的改善,恢复患儿正常体温,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郦月娟,徐红,沈建锋等.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方案探讨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22(1):116-118.

[2]方敏.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77-1879.

[3]邬金凤.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36):26-27,28.

[4]申宛冬.干扰素结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8):85-86.

[5]戴莉,马昌.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7):604-605.

[6]徐飞.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86-87.

论文作者:吴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吴勇论文_吴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