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各种电器和网络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各种电器要正常使用的前提就是电,因此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加高。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商业企业,停电对于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提高配电水准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应运而生。本文重点介绍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以及根据需求如何来进行配电的调配,希望可以让人民对智能电网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技术分析 作用
一、智能配电网概念描述
智能配电网就是配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配电网能提供更高的供电质量和资产利用率,可大量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能与用户互动、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智能配电网具有可大量接入分布电源接入能力,其响应了国家发展新能源这个战略大局。大量的分布式电源以微网为桥梁接入到配电网中,通过微网结构优化、微网接入位置优化、分布式电源优化以及配电网的综合优化等,辅以先进的通信、控制和决策支持系统,降低因分布式电源的输入、输出双向性,对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二、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协调配合
继电保护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当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可以及时地排除所存在的故障,从而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现象。但是,在实际配电网安装过程中,由于继电保护在安装时需要连接的设备较多,而且过程比较繁琐。所以继电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区域十分有限。
而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将继电保护应用到配电自动化的设施中,既将省去了继电保护安装过程的繁琐步骤,而且还充分地发挥了继电保护自身的功能,同时也使得配电自动化自身的选择性增多,进一步促进了配电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2.2 借助配电自动化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
中国配电网现阶段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设备的利用率低。因此,在N-1准则的要求下,我国配电网必须借助配电自动化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2.2.1 对于多分段多联络配电网
在对分段多联络电网中,如果是主干线出现了故障,就可以由变电站相关的设施来切断电源,同时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来找出故障所在处。待查清故障所在位置以后,将故障进行隔离即可。而若是与变电站相邻的出现附近位置发生了故障,还是首先切断其电源来保证其余位置的正常供电就可以了。如果在故障位置的下游存在健全区域,就需要根据健全区域开关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段处理,最后达到每一个分段后的线路都保证有一个开关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但是如果故障出现在某一个分段区域的电源点位置,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此变电站这条线路上的所有开关以及电源点的相关属性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了。
2.2.2 对于多供一备电缆配电网
对于多供一备电缆配电网来说,对于主干线以及变电站出险开关附近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方法与多分段多联络配电网对这两部分的处理方法大同小异,重要多重视一些细节就可以了。而这两种方法存在的最大的故障处理方式的不同就在于当故障位置的下游存在健全区域时,多供一备电缆配电网采取的方法则是全部采用备用电缆线进行供电的恢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供一备电缆配电网中如果某一个正常电源突然出现故障的话,在对其进行必要的隔离之后,还要采用备用的专用电缆线来实现电路的正常供电。由此可见,在多供一备电缆配电网出现故障过程中采用的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电路的正常供电,从而满足人们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对于电力的正常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借助配电自动化提高配电网应急能力
现阶段,我国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处理的故障大多都是配电网发生馈线的问题。而且在特殊情况下,配电网甚至会出现一条或者多条10KV的母线失压的情况,而且一旦这些出现故障的母线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就会造成配电网大面积长时间地停电,从而对人们的工作以及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对电网进行改造,使得电网的整体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与电网的结合应用,使得电网设备在应对紧急或者突发情况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开关的操作,从而保证了在紧急或者突发情况下进行正常的电力供应成为可能。而且基于对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结合的不断研究与突破,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应急能力与水平,从而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配电建设中,很多问题的提出将便于今后应用,并且在应用中要结合实际状况,提升配电的整体进程,发展进程中要结合电网改造工程的实际状况,结合整个运营态势,让整体的运营有大的提升,并结合技术发展,做好研究成果建设,在提升配电网应急的前提下,保障配电工程的长效发展。
三、配电自动化的作用
3.1 提高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
传统的输电线路布置,是各个地区来提需求,再由供电单位来进行针对性的供电。但是由于很多区域对用电量没有进行精准的统计和计算,有的报的过于富余造成浪费,有的则报的量过少达不到使用要求,对后期的使用都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如果采用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可以根据各地的需求实际情况来进行供电,并根据不同时间段和工业、民用区域分布来进行实时的调控,满足整体需求变化,达到最优的效果,有效防止浪费和不足,使系统高效运行。
3.2 可以防止大面积停电
在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服务终端可以根据用电需求量的大小及时进行调整。而且及时是某个部位发生故障,配电系统也能马上检测出来迅速对其进行修复,有效防止大面积停电。
3.3 提高电力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布置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居民用电需求、电力变化、故障分析和检修等工作都可以进行迅速的反馈和处理。且由于电力企业管理制度和程序的问题,很多故障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和分析才能得到结果和处理方式,这往往需要很长的过程,导致破损的线路长期得不到修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配电自动化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管理制度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3.4 提高经济效益
配电自动化可以根据各区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布置电网,减少了不必要的线路布设和浪费,而且可以选择最优的布设线路,最直接的进行供电。
在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中,常规的都是工人在各地进行巡查,对线路进行常规性的经常检查,这个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金钱。如果进行配电自动化,这些检修工作可以完全由系统自动进行,并且监测的速度和精确度比人为操作都要高,工作效率得到大步的提高,而且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剖析,能够对智能电网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自动化建设的方法,如此方可在实践的电网系统管理中对智能电网进行掌控,提高智能电网的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健.赵树仁.张小庆.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9):21.
[2]刘东.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J].供用电,2014(05):22-25
[3]张雪松.陈莹鑫.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15):167.
论文作者:李亚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故障论文; 电源论文; 需求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